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150)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景文刘继栋陈坚孙明雪堵国成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酿酒
  • 3篇酿酒酵母
  • 3篇酵母
  • 1篇代谢
  • 1篇氧胁迫
  • 1篇异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膜
  • 1篇胁迫
  • 1篇耐受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氧
  • 1篇甲羟戊酸
  • 1篇甲羟戊酸途径
  • 1篇芳樟
  • 1篇芳樟醇
  • 1篇胞膜
  • 1篇醇合成

机构

  • 3篇江南大学

作者

  • 3篇周景文
  • 2篇孙明雪
  • 2篇陈坚
  • 2篇刘继栋
  • 1篇堵国成

传媒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调控酿酒酵母类异戊二烯合成途径强化芳樟醇合成被引量:8
2013年
芳樟醇是一种重要单萜,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工业领域。然而芳樟醇在植物中含量低且难提取,限制了其大规模生产。目前通常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单萜生物合成宿主,其内源类异戊二烯合成途径提供合成单萜物质的前体——香叶基二磷酸(GPP)。由于该途径代谢通量较低,导致GPP供应不足,极大地降低了异源单萜的合成效率。为了调节该途径的代谢通量,构建酿酒酵母整合表达载体pRS305-tHMG1和游离表达载体pYLIS-IDI1,并分别转入酿酒酵母CEN.PK2-1C中,获得酿酒酵母工程菌LS01和LS02。同时将载体pYLIS-IDI1转入酿酒酵母工程菌LS01中,构建酿酒酵母工程菌LS03。GC-MS检测结果显示,通过提高异戊二烯二磷酸异构酶(IDI1)和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区域(tHMG1)的表达水平,最终使芳樟醇产量提高1.3倍至(127.71±7.68)g/L。结果表明,通过调控类异戊二烯合成途径,强化GPP合成前体供给,可以显著提高酿酒酵母中芳樟醇的产量。
孙明雪刘继栋堵国成周景文陈坚
关键词:酿酒酵母芳樟醇
酿酒酵母合成异源单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单萜类化合物在食品、医药和工业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随着合成生物学的日益发展,利用微生物作为细胞工厂合成单萜类化合物成为时下的研究热点。酿酒酵母是真核生物表达的模式菌株,其甲羟戊酸途径为单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直接前体,因此在酿酒酵母中构建异源单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有较大优势。本文介绍了酿酒酵母细胞中异源单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构建。从甲羟戊酸途径代谢通量调控机制和融合酶调控酶催化反应效率两方面概述了酿酒酵母异源合成单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孙明雪周景文
关键词:酿酒酵母甲羟戊酸途径代谢
酿酒酵母耐受单萜类化合物的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增强酿酒酵母对单萜的耐受性对于利用其生产单萜和利用含有单萜的生物质均具有重要意义。深入了解酿酒酵母应对单萜胁迫机理有助于构建一株较高单萜耐受性的酵母菌株,该菌株将有助于更高效率的单萜生产效率。研究表明,单萜会破坏酿酒酵母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造成活性氧积累并进而导致菌体死亡。为了应对单萜诱发氧胁迫造成的损伤,酿酒酵母需要系统提升其抗氧化能力。本文归纳了酿酒酵母耐受多种典型单萜化合物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从酿酒酵母自身抗氧化机制方面,介绍了酿酒酵母应对氧胁迫的策略,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刘继栋周景文陈坚
关键词:酿酒酵母细胞膜氧胁迫活性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