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4ZS087)
- 作品数:3 被引量:179H指数:3
- 相关作者:解学梅左蕾蕾刘丝雨李成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社会关系网络与新产品创新绩效——基于知识技术协同的调节效应模型被引量:19
- 2014年
-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知识技术协同和新产品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献,提出了将三者整合的分析框架,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和知识技术协同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尤其探讨了知识技术协同在社会关系网络与新产品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通过长三角地区316家中小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法得出以下实证结果:(1)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协同双方的知识技术协同程度能够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创新绩效;(3)知识技术协同在社会关系网络与新产品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 解学梅李成
- 关键词:社会关系网络创新绩效
-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协同机制和协同环境的双调节效应模型被引量:53
- 2014年
- 基于长三角16个城市427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协同机制与协同环境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三个维度(战略联盟模式、研发外包模式、要素转移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协同机制的两个维度(成本利益分配机制、技术互补机制)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协同环境的两个维度(市场环境、宏观环境)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 解学梅左蕾蕾刘丝雨
- 关键词:协同环境
- 协同创新效应运行机理研究:一个都市圈视角被引量:111
- 2013年
- 基于对都市圈协同创新概念和特征的解析,阐述了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的内涵与运行机制,构建了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模型,剖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指出,协同创新效应模型是由创新主体协同、资源要素协同、协同方式和空间协同四个维度通过维度间的协同互动和维度内的耦合关联构成,以"协同效应"最大化为目标,以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关系"为纽带,将不同的创新主体纳入到都市圈协同创新网络中。研究指出,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的产生取决于圈内创新要素的耦合及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协同链接所产生的"外溢效率",依赖于圈内技术扩散、知识溢出和信任承诺机制的有效性和圈内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区域政府要进行制度创新和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以提升整个区域以及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
- 解学梅
- 关键词:都市圈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