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411017)

作品数:10 被引量:141H指数:6
相关作者:周力平吴艳宏于革王苏民薛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湖泊
  • 5篇湖泊沉积
  • 5篇古气候
  • 4篇气候
  • 4篇湖泊沉积物
  • 4篇沉积物
  • 3篇气候模拟
  • 3篇岱海
  • 3篇古气候模拟
  • 3篇测年
  • 2篇释光测年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中部
  • 2篇光释光
  • 2篇光释光测年
  • 2篇冰期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记录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周力平
  • 4篇吴艳宏
  • 3篇于革
  • 2篇薛滨
  • 2篇王苏民
  • 1篇于永涛
  • 1篇李世杰
  • 1篇姚书春
  • 1篇朱艳明
  • 1篇沈华东
  • 1篇张家富
  • 1篇孙照斌
  • 1篇强小科
  • 1篇王小林
  • 1篇覃金堂
  • 1篇刘峰

传媒

  • 5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青藏高原...

年份

  • 1篇2009
  • 9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岱海湖泊沉积物中的石膏记录被引量:1
2009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古湖泊的研究中,自生矿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探讨湖泊水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1],其中石膏是最常用的自生矿物指标之一。当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或微咸水湖中石膏结晶并呈层状沉淀时,表明地表水补给减少和蒸发作用增强引起湖水强烈浓缩,进而导致湖水盐度升高以及Ca2+和SO^2-4浓度增加,
刘峰周力平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石膏岱海SO^2-4自生矿物湖泊水环境
青藏高原中部湖泊的碳库效应—以错鄂、兹格唐错为例
在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和兹格唐错利用沉积物总有机质、植物残体、桡足类动物壳体和碳酸盐测定了一系列14C年代。表层沉积物的年代表明青藏高原中部湖泊存在明显的碳库效应,对于不同的测年物质,其所受到的碳库效应的影响程度不同,自生碳...
吴艳宏Andreas LückeBernd Wünemann周力平Gerhard H Schleser王苏民李世杰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25
2007年
通过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湖泊沉积物总碳(TC)、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硫(TS)、氢指数(HI)、氧指数(OI)和有机质的碳同位素(δ^13Corg)等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在判断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的基础上,根据各指标的变化特征阐明了各自的气候指示意义,建立了兹格塘错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化序列.10100 cal a BP兹格塘错地区进入全新世,全新世早中期为暖湿气候特征,在8600~8400和7400~7000 cal a BP发生两次强烈冷事件;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冷变干.这一气候演化过程与其邻近的错鄂的研究结果相近,代表了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的气候演化特点.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气候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控制.
吴艳宏Andreas LückeBernd Wünnemann李世杰王苏民
关键词:湖泊沉积古气候青藏高原中部
岱海湖泊沉积岩芯高分辨率磁性测量——U型槽与常规方法之比较被引量:9
2007年
对岱海西南部湖滨地区(40°32.127′N,112°37.802′E)钻取的一根长79.16m的高取芯率(98.8%)沉积岩芯(DH06A)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湖泊沉积物磁学性质测量。对U型槽法和常规散样方法得到的磁化率和非磁滞剩余磁化强度测量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U型槽法得到的低场体积磁化率(κlf)变化范围为1.09×10^-5-283.00×10^-5SI,常规散样法得到的κlf变化范围是2.23×10^-5~319.37×10^-5SI;U型槽法得到的非磁滞剩余磁化强度(ARM)的变化范围为0~33.33×10^-3A/m,常规散样法得到的ARM值变化范围是0~1070×10^-3A/m。尽管两种方法获得的κlf和ARM在数值上存在差别,其随深度的变化却显示出相同的趋势,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达0.873和0.834,表明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对高分辨率的湖泊长岩芯磁学研究而言,U型槽法较常规散样法具有可靠、高效、便捷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磁性测量方法。磁化率对比研究表明,用常规散样法获得的质量频率磁化率(χfd)能够更为敏感地揭示次一级的高频波动特征,而百分比频率磁化率(χfd%)主要集中在1%~5%范围内,其变化趋势与其他磁化率参数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朱艳明于永涛周力平薛滨吴艳宏强小科
关键词:岱海磁化率ARM湖泊沉积物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inferred by lacustrine sediment geochemical records被引量:15
2007年
Multi-proxies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such as total carbon (TC),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inorganic carbon (TIC),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sulfur (TS), hydrogen index (HI), oxygen index (OI)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δ 13Corg), were analyzed using a 7.3 m core from Zigê Tangco. The source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 was mainly from autochthonous phytoplankton, therefore the significances of proxies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at high TOC, TOC/TS, HI and δ13Corg values, low TC, TIC values corresponded to warm and wet climatic condition, and vice versa. The process of climatic development in the Zigê Tangco region was hence recovered.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Holocene,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wet and intensive cold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s of 8600 to 8400 cal a BP and 7400 to 7000 cal a BP. In the second half of Holocene, the climate became cold and dry gradually. The palaeoclimatic process during Holocene in Zigê Tangco region matched well with that in Co Ngoin region which is ca 40 km to the south-east. Therefore this palaeoclimatic process represents the Holocene climatic featur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which has the same pattern i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but the time and duration of some climatic events might be different. We can conclude that in Holocene solar insolation controlled the climatic pattern o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Andreas LüCKEBernd WüNNEMANN
关键词:古气候
湖泊沉积物的^(14)C和光释光测年——以固城湖为例被引量:30
2007年
富含有机质的湖泊沉积物被认为是14C测年建立古环境记录年代标尺的理想材料,光释光测年方法近年开始应用于水成沉积物的定年。应用14C和光释光两种方法对江苏固城湖湖心钻孔岩芯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全样有机质的14C年龄与石英的光释光年龄存在系统差异,后者较前者年轻约2000年。系统光释光测年研究排除了光释光年龄低估的可能性,所以,二者的差异可能是湖泊沉积物碳库效应的反映。
张家富周力平姚书春薛滨王小林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
白垩纪温室气候机制的模拟研究评述被引量:5
2007年
白垩纪是地质史上一个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国际上围绕白垩纪气候成因开展了一系列模拟研究。在评述白垩纪古气候模拟的基础上,讨论了气候模式的应用和发展、古气候边界场设置和模拟试验,分析白垩纪温室气体、古地理、古海洋以及海陆生态系统对气候的作用和反馈。这些古气候模拟试验锁定在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段和驱动因子、测试地球内外动力和地球各圈层反馈作用,可为认识温室气候的成因、探讨气候变化内在机制和预测未来气候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于革
关键词:白垩纪古气候模拟
沙漠边缘厚层黄土上部光释光测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07年
对处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沙漠边缘曹岘厚层黄土剖面上部进行了光释光年代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5~63μm石英颗粒的光释光信号以快组分为主,适合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年。在自然和再生剂量预热温度为260℃持续10秒,检测剂量预热温度为160℃持续0秒的条件下,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获得的光释光年龄随样品深度而增加。但是,剖面底部S1古土壤和L2顶部黄土样品的光释光年龄仅为69·1±5·5ka和72·0±4·6ka,表现出30%~50%的年龄低估。利用多片再生剂量法(MAR)得到的年龄与SAR方法所得年龄无显著差异,即出现了类似的年龄低估现象。在20·1~18·8ka时段内,该剖面的沉积速率超过500cm/ka。末次冰盛期的寒冷气候,与沙漠的距离以及近邻黄河的地貌特点共同造成了如此高的沉积速率。
覃金堂周力平
关键词:黄土光释光沉积速率
13万年以来温暖期气候模拟
2007年
回顾了国内外第四纪气候温暖期:末次间冰期(130~115kaBP)、末次间冰阶(40~30kaBP)的古气候模拟研究,评述了气候模拟的模式及方案、模拟实验边界条件和主要模拟结果,进而讨论第四纪温暖期的气候变化动力机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全球气候变暖机制的认识,从而为全球温室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沈华东于革
关键词:古气候模拟末次间冰期
早新生代温室气候及冰期气候转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早新生代是地质史上最后一个温室气候期,随后南极冰盖形成,地球进入到晚新生代冰期。温室气候的成因和冰期气候转型的机制一直是国际相关学界关注的问题。评述国际上对此开展的古气候模拟,反映了早新生代温室气候受到了海洋和大陆的地理位置、暖海洋温盐环流和海洋热输送、太阳辐射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古气候模拟还反映了早新生代温室气候转向冰期气候,受到了大洋通道改变和高原构造隆起、大气成分变化以及海陆生态系相互的作用和反馈。这些古气候模拟试验锁定在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段和重要驱动因子,对测试地球内外驱动力和地球各圈层反馈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温室气候以及趋向冰期气候的模拟研究对探讨气候变化内在机制、预测未来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于革
关键词:早新生代古气候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