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22062)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晓慧刘杰杨征顾克胜宋端铱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261医院解放军第26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学员
  • 2篇应激
  • 2篇应激障碍
  • 2篇军校
  • 2篇军校学员
  • 2篇创伤
  • 2篇创伤后
  • 1篇应激相关障碍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救援人员
  • 1篇发生率
  • 1篇创伤后应激
  • 1篇创伤后应激障...

机构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261...
  • 1篇解放军第26...

作者

  • 2篇叶恩茂
  • 2篇邵永聪
  • 2篇宋端铱
  • 2篇顾克胜
  • 2篇杨征
  • 2篇刘杰
  • 2篇王晓慧

传媒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一线救援人员灾后应激相关障碍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救援人员灾后半年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参加汶川地震一线救援的1024名军校学员于震后半年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筛查量表(PCL-C)、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救援经历调查问卷进行心理状况评估,以169名在校留守军校学员作为对照。结果救灾学员初筛PCL-C总分≥38分者21例(2.05%),最显著的3种症状为想起此事内心非常痛苦(50.30%)、脑子里无法摆脱灾害发生时的情景(36.00%)、注意力难集中(30.70%)。抑郁指数≥0.5者140例(13.67%),SAS总分≥50者26例(2.54%);救援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留守组(P<0.05)。经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救灾中处理过遗体、灾区生活适应不良、救灾前身体状况差、对自己在救援中的表现不满意、既往创伤经历、性格内向、救灾中经历过危险事件等7个变量。结论参加过抗震救灾的军校学员半年后仍然存在抑郁,焦虑和PTSD症状,提示:对救援人员经历应激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仍需高度关注。
顾克胜宋端铱邵永聪刘杰叶恩茂王晓慧杨征
关键词:汶川地震军校学员
军校学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参加"5.12"汶川地震一线救援的军校学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地震后6个月,对1024名军校学员的救援经历、急性应激状况(采用SRQ-20)进行回顾性调查,完成PTSD症状清单(采用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由精神科医师依据临床定式检查(采用SCID)晤谈确定诊断。结果 35人确诊为PTSD,阳性率为3.42%;PCL-C评分城市籍军人明显高于农村籍军人(P<0.05),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大专明显高于本科(P<0.05);参加现场搜救任务和处理遗体任务的救援人员PCL-C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参加者(P<0.01);以PCL-C总分为因变量,经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RQ总分、SAS评分、既往创伤经历、内向性格、文化程度、处理遗体任务进入方程。以PTSD确诊结果为因变量,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遗体任务、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进入方程,正确预测率为50%,总的正确判断率为75.3%。结论汶川地震后半年时点,一线救援军校学员PTSD患病率为3.42%,处理遗体经历对发病的负性刺激强度最大,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状态与PTSD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急性应激反应、焦虑、创伤经历、内向性格均为相关危险因素。
顾克胜王晓慧宋端铱邵永聪刘杰叶恩茂杨征
关键词:军校学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