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109)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守丰邱勇朱承跃朱泽章朱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手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神经纤维
  • 9篇神经纤维瘤
  • 9篇纤维瘤
  • 8篇神经纤维瘤病
  • 8篇纤维瘤病
  • 8篇脊柱
  • 8篇脊柱侧
  • 8篇脊柱侧凸
  • 8篇侧凸
  • 3篇肋骨
  • 3篇I型神经纤维...
  • 2篇胸椎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细胞
  • 2篇椎管
  • 2篇脱入
  • 2篇骨密度
  • 2篇骨细胞
  • 2篇I型神经纤维...
  • 1篇代谢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无锡市第九人...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无锡市手外科...

作者

  • 9篇邱勇
  • 9篇王守丰
  • 5篇朱承跃
  • 5篇朱泽章
  • 4篇朱锋
  • 3篇钱邦平
  • 3篇王渭君
  • 3篇刘臻
  • 2篇孙旭
  • 2篇袁硕
  • 2篇俞杨
  • 2篇王斌
  • 2篇刘学光
  • 2篇周松
  • 2篇汪飞
  • 1篇杨宗
  • 1篇沙士甫
  • 1篇伍伟飞
  • 1篇江龙
  • 1篇孙振中

传媒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F-1伴非萎缩型胸椎侧凸与胸弯型AIS及正常青少年矢状面形态的比较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非萎缩型胸椎侧凸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及正常青少年矢状面脊柱、骨盆形态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手术治疗且侧凸Cobb角<70°的15例NF-1伴非萎缩型胸椎侧凸青少年患者(NF-1组)。选择与NF-1患者年龄、性别、弯型以及侧凸Cobb角匹配的15例AIS患者(AIS组)进行比较,并以年龄、性别匹配的30名正常青少年作对照(control group,CTL组)。全部研究对象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以下参数评估矢状面的形态:胸椎后凸角、胸腰段交界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脊柱倾斜度和脊柱骶骨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矢状面各参数的异同。[结果]15例NF-1患者中TK不足者及后凸畸形各1例,其余13例均为正常范围(10°~40°),NF-1组平均TK为(25.6±7.6)°,明显大于AIS组的(16.5±5.4)°(P<0.05);NF-1组LL为(-53.8±6.4)°,AIS为(-47.8±4.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NF-1组与CTL组比较显示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F-1伴非萎缩型胸椎侧凸患者矢状面形态与正常青少年无明显差异:没有明显的胸椎后凸畸形,也无AIS患者明显胸椎后凸不足表现,提示此类患者术后远期矢状面上的并发症可能与术前的矢状面形态无明显相关性。
杨宗朱泽章邱勇王渭君周松沙士甫伍伟飞王守丰
关键词:I型神经纤维瘤病特发性脊柱侧凸矢状面形态
I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患者肋骨头椎管内脱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 ype1,NF1)是一种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3000~1/3500。NF1病人发生骨骼畸形的概率为10%~25%,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脊柱侧凸,大约为10%~30%。临床上按有无脊柱结构性改变可分为两种类型:
朱承跃王守丰邱勇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学分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分型的特点。方法 2005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NF1伴脊柱侧凸者采用螺旋CT行胸椎连续扫描。在Lenke分型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细化,将椎弓根形态分型为:A型(正常型);B型(狭窄型);C型(峡部硬化型);D型(完全硬化型);E型(椎弓根缺如型)。A、B、c、D、E型胸椎椎弓根分别为911个、561个、334个、422个和172个,共2400个。按照上述分型标准,在图像编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逐层阅片,选择胸椎椎弓根显示最清楚的层面对椎弓根横径进行测量并分型,分别统计不同组别的NF1伴脊柱侧凸(scoliosis secondary to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S)患者胸椎椎弓根类型发生率,并对其畸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NF1-S中,畸形率(B^E)为62%;其中非萎缩性脊柱侧凸1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41.1%;萎缩性脊柱侧凸8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5.7%,萎缩性脊柱侧凸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x^2=78.8,P<0.001)。凹侧、中立椎和凸侧椎体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下降(80.8%>66.8%>47.9%,P<0.001)。(40°~59。)组、(60°~79°)组与≥80°组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上升(50.7%<59.6%<69.2%,P<0.001)。≥18岁组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55.3%)明显低于<18岁组(63.5%,P=0.001);此外,不同性别问胸椎椎弓根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63.4%,女60.4%,P=0.13)。结论在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2%。其中萎缩性脊柱侧凸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凸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凹侧;随着Cobb's角的增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增加;在成人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未成年患者;不同性别NF1-S患者胸椎椎弓根的畸形率相似。
朱承跃朱泽章王守丰刘臻朱锋江龙邱勇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1型脊柱侧凸胸椎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椎体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功能变化及意义
2011年
目的:观察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椎体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功能变化,探讨其在脊柱营养不良性改变中的作用。方法:共有8例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本研究,男5例,女3例,年龄915岁,平均11.8±2.0岁。在矫形术中取营养不良区(顶椎区,A组)、非营养不良区(端椎区,B组)椎体生长板软骨及髂软骨(C组)。采用两步酶消化结合植块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软骨细胞中可聚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及神经纤维瘤蛋白的mRNA表达。结果:A组软骨细胞中可聚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量为0.04±0.02,B组为0.09±0.04,C组为0.13±0.07,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量为0.91±0.04,B组为0.96±0.07,C组为1.03±0.10,A组显著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神经纤维瘤蛋白的mRNA表达量为0.39±0.30,B组为1.34±0.63,C组为1.00±0.51,A组较B、C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指标在B组与C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营养不良区椎体生长板软骨细胞分化功能存在明显缺陷,其可能是脊柱营养不良性改变的基础。
刘学光邱勇孙旭袁硕钱邦平王渭君王守丰王斌俞杨周松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营养不良软骨细胞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患者肋骨头脱入椎管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I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scoliosis secondary to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S)患者肋骨头脱入椎管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1998年8月一2011年3月脊柱外科收治的142例NF-1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完整影像学检查的胸弯患者共91例,其中11例患者伴有肋骨头脱人椎管,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1~21岁。测量肋骨进入椎管内程度、顶椎旋转程度和双侧肋骨头宽度比,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NF-1S患者肋骨头脱人椎管内现象的发生率为12.1%。肋骨头脱人椎管均发生在脊柱侧凸的凸侧顶椎区。脱人水平位于T5~T11。肋骨进入椎管内程度为11.2%~50%,平均26.5%。脱入椎管内的肋骨头形态尖而细长,其宽度与对侧肋骨头宽度的比值为0.50~0.99,平均0.77;均伴有显著顶椎旋转(Nash-Moe法I~Ⅳ度,中位数为Ⅲ度)。在MRI轴面成像上脊髓向凹侧偏移,其中5例患者脊髓紧贴凹侧椎弓根,4例伴有椎旁肿瘤。结论:NF-1S患者肋骨头脱入椎管发生在脊柱侧凸的凸侧顶椎区。肋骨头尖锐细长、椎体旋转半脱位可能是肋骨头脱入椎管内的重要原因。需手术治疗的NF-1S患者术前均应行顶椎区CT检查。
朱承跃王守丰邱勇王渭君汪飞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影像学特征
综合护理干预对断指再造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拇指在手部功能中占据重要位置,如若拇指功能受损或者拇指缺失,将会直接丧失手部的大部分功能[1], 手部外观受损,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总体来讲,患者都有再造拇指,恢复其功能的需求.通常临床治疗中都会采用第二足趾来进行拇指再造[2], 因为第二足趾的外形和拇指接近,部分足趾的切除并不会影响足趾外形和功能[3-4], 临床治疗中这种方式的拇指再造成功率极高,患者的预后较好[5], 并且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手术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护理密切相关,良好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6].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断指再造生活质量和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李华郁芳华章智媛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断指再造生活质量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萎缩区椎体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表型鉴定
2014年
背景:以往主要是针对肋软骨、关节软骨、鼻中隔软骨、耳软骨等透明软骨进行研究,而对人椎体终板软骨的体外培养尚不多见。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脊柱侧凸患者萎缩区椎体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方法:对术中取得的7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区椎体终板软骨采用两步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细胞传代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对软骨细胞进行鉴定;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描绘第2代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软骨组织培养2周后周围开始有软骨细胞爬出,再经1周左右可以传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软骨细胞逐渐由多角形、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变为梭形,折光性下降。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细胞核周围被染成棕褐色。MTT比色法检测显示,第2代终板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近似倒"S"形,在第4-7天进入快速增殖期,细胞呈对数生长;到第8-13天达平台期,细胞增殖停止;从第14天开始出现生长抑制。结果显示采用两步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能够培养出纯度高,活性好的终板软骨细胞。第2代终板软骨细胞在第4-7天活力最好,增殖力旺盛,可以作为研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的观察点。
刘学光邱勇孙振中钱邦平王守丰
关键词:软骨细胞神经纤维瘤病终板表型
不伴神经损害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保留脱入椎管的肋骨头的安全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对不伴神经损害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患者在保留脱入椎管内肋骨头的同时行脊柱矫形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1998年8月至2012年3月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9例I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伴肋骨头椎管内脱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例,女5例;年龄7~33岁,平均(15.4±7.6)岁;冠状面胸弯Cobb角平均70.7°±17.7°;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59.7°±17.6°。神经功能均为Frankel E级。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不切除脱入椎管内的肋骨头。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肋骨头脱入椎管内程度、肋骨进入椎管角度、双侧肋骨成角、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4.8年,平均2.4年。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肋骨头脱入椎管内平均程度减小(术前32.8%±9.9%,术后16.8%±15.2%,t=3.269,P=-0.026);肋骨进入椎管平均角度增大(术前34.7°±16.4°,术后47.8°±17.5°,t=5.423,P=0.001);双侧肋骨成角减小(术前83.0°±19.5°,术后67.9°±13.3°,t=3.441,P=0.009)。术后即刻冠状面Cobb角和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减小(术前70.7°±17.7°,术后35.4°±17.0°,t=6.850,P=0.000;术前59.7°±17.6°,术后24.7°±10.8°,t=5.986,P=0.001);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比较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神经功能均保持为FrankelE级。结论对有肋骨头脱入椎管但未压迫脊髓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患者,在不切除肋骨头的情况下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安全有效。
朱承跃邱勇王守丰朱泽章朱锋刘臻汪飞
关键词:脊柱侧凸肋骨矫形外科手术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骨钙素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 伴脊柱侧凸患者骨密度(BMD)与血清骨钙素(BGP)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7例NF1伴脊柱侧凸(NF1-S)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组),年龄8~18岁,Cobb角40°~143°;17例正常儿童及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年龄7~19岁。两组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和腰椎(L2~L4)的BMD,同时采用免疫分析仪检测BGP水平,血生化分析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Ca)、血磷(血P)、尿钙/肌酐比值(尿Ca/Cr)和尿磷/肌酐比值(尿P/Cr)。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BMD及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病例组患者腰椎BMD与对应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所测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GP(135.6ng/ml)、血Ca(2.59mmol/L)、血P(1.75mmol/L)、尿Ca/Cr(0.10mg/m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79ng/ml、2.45mmol/l、1.47mmol/l、0.06mg/mg),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ALP(141.6u/L vs 141.8u/l,t=3.611,P=0.991)和尿P/Cr(0.47mg/mg vs 0.46mg/mg,t=0.054,P=0.957)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NF1-S患者腰椎BMD与BGP(r=-0.916,P=0.000)、尿Ca/Cr(r=-0.968,P=0.000)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NF1-S患者BMD明显低于正常人;BGP、血Ca、血P和尿Ca/Cr均高于正常人,测定BGP、尿Ca/Cr水平是监测NF1-S患者BMD变化较为敏感的方法之一。
朱承跃朱泽章刘臻王守丰朱锋邱勇
关键词:脊柱侧凸骨密度骨钙素骨代谢指标
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骨密度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1,NF1)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骨密度(BMD)情况,探讨BMD与其脊柱侧凸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青少年NF1伴胸椎脊柱侧凸患者23例,按照脊椎有无特征性异常改变分为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组(A组)和非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组(B组),其中A组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0~18岁,平均13.4岁,侧凸Cobb角60°~132°,平均84.1°;B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1~16岁,平均13.2岁,侧凸Cobb角40°~87°,平均71.4°。以同年龄非脊柱畸形志愿者24例为对照组(C组),男16例,女8例,年龄10~17岁,平均14.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大转子、股骨颈和Ward′s三角)和腰椎(L2~L4)的BMD,将3组受试者的测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在A组和B组内对BMD与Cobb角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腰椎及非优势侧股骨近端的BMD与B组相应部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上述各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C组相应部位(P<0.05),腰椎BMD降低比股骨近端明显。A、B组各部位BMD与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NF1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与非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均存在骨量下降,但BMD与脊椎是否为营养不良性改变以及侧凸严重程度无关。
袁硕邱勇朱锋王守丰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孙旭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骨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