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211021)

作品数:19 被引量:231H指数:12
相关作者:陆维忠马鸿翔周淼平张旭任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技术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江苏省“十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小麦
  • 9篇霉病
  • 9篇赤霉
  • 9篇赤霉病
  • 5篇抗病
  • 4篇单倍体
  • 4篇玉米
  • 4篇抗性
  • 4篇倍体
  • 3篇育种
  • 3篇杂交
  • 3篇小麦×玉米
  • 3篇小麦赤霉病
  • 3篇抗赤霉病
  • 3篇基因
  • 3篇病抗
  • 3篇赤霉病抗性
  • 2篇得胚率
  • 2篇性状
  • 2篇配合力

机构

  • 15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技术师范...
  • 2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江苏丘陵地区...
  • 1篇国家小麦改良...
  • 1篇普渡大学

作者

  • 11篇陆维忠
  • 6篇马鸿翔
  • 5篇周淼平
  • 5篇蔡华
  • 5篇马传喜
  • 5篇任丽娟
  • 5篇张旭
  • 4篇王书文
  • 4篇姚国才
  • 4篇杨学明
  • 4篇姚金保
  • 4篇程顺和
  • 3篇张伯桥
  • 3篇高德荣
  • 2篇钱存鸣
  • 2篇张勇
  • 1篇蔡士宾
  • 1篇吕国锋
  • 1篇朱传统
  • 1篇秦浚川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南京农专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全国作物细胞...

年份

  • 1篇2007
  • 7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室内离体培养法(23.6%)高于常规杂交法(18.1%),且以20℃、光照3 000 Lx、12 h/d、相对湿度70%条件下离体培养杂交穗14 d获得的成胚率最高(28.6%);授粉后足够的T>10℃有效积温是高成胚率的必要条件,获得最高成胚率的T>10℃有效积温在187.9~254.9℃之间;授粉后环境温度是影响成胚速率的重要因素,以20℃最佳.
蔡华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陆维忠
关键词:小麦玉米单倍体成胚率
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被引量:35
2004年
为了研究在小麦×玉米中亲本及2,4-D对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影响,将36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1植株与4个玉米品种分别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后用50、100、150mg·L-1三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杂交穗,结果表明,不同小麦杂交组合远缘杂交的得胚率差异显著;不同玉米品种远缘杂交的得胚率总趋势表现为:爆烈玉米(9.9%)>糯玉米(8.9%)>普通玉米(8.2%)>甜玉米(4.6%);2,4-D对小麦单倍体的形成是必须的,且不同浓度之间存在差异,以100mg·L-1浓度处理效果最为理想;同时,2,4-D重复处理的得胚率高于一次处理。
蔡华马传喜周淼平马鸿翔陆维忠
关键词:小麦远缘杂交单倍体得胚率2,4-D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数十年以来,育种家通过系统选育和品种间杂交、辐射育种等进行赤霉病抗赤性改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进展缓慢。自20世纪80年代起,本研究组对小麦体细胞无性变异的诱导,无性系变异的广泛性和...
陆维忠程顺和姚金宝陈爱大刘敬阳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文献传递
小麦穗颈长的遗传和育种价值被引量:6
2003年
以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穗颈长的遗传。结果表明,穗颈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高值对低值为显性,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穗颈长的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间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增效基因多于减效基因。穗颈长可能受4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穗颈长与株高呈显著遗传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和单株产量呈微弱遗传正相关。
姚金保姚国才王书文杨学明
关键词:小麦育种价值穗下节基因效应产量性状
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II,对冬小麦 8个亲本的主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主穗粒数、小穗粒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粒重 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孕小穗数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作用 ,其余 7个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 ,但加性效应更加重要。环境对穗部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小 ,狭义遗传力除单穗粒重较低外 ,其余 7个性状均较高 ,早代选择有效。宁麦 9号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最好 ,宁麦 8号和扬麦 9号可作为改良穗粒数的骨干亲本 ,而扬麦15 8可作为产量育种的适应性亲本。宁麦 8号×郑 90 2 3、宁麦 9号×郑 90 2 3和扬麦 9号×高优 5 0 3三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穗部 7个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 ,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王书文
关键词:小麦穗部性状配合力遗传力
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利用 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 ,以赤霉病病粒率为抗性指标 ,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间存在 3~ 4对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差异 ,苏麦 3号、宁麦 9号和扬麦 15 8具有较多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 ,对于减少它们杂交后代的病粒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赤霉病抗性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 ,但以加性效应为主 ,抗病对感病为部分显性。赤霉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较高 。
姚金保王书文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遗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
小麦×玉米产生的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为了研究秋水仙素对小麦×玉米产生的小麦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效果,分别用浓度为250、500、750、1000mg/L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单倍体植株进行浸根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单倍体植株的平均加倍率分别为51.9%、83.2%、86.4%、82.9%,平均加倍处理效率分别为46.1%、68.8%、71.7%、70.9%,均以浓度为750mg/L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效果最好。用浓度为500mg/L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根处理时持续供应O2,可获得79.9%的平均加倍率,高于没有O2供应的处理(72.7%);有O2供应的加倍处理效率(66.1%)也高于无O2供应的处理(62.2)%。
蔡华蔡华马传喜
关键词:小麦玉米单倍体
控制小麦赤霉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03年
 1988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均有所减轻。针对这一现象,作者调查分析了1960~2000年的有关气象资料、相关年份江苏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及扬州地区小麦大面积生产情况。初步认为,近10多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赤霉病流行程度减轻,虽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主要原因是推广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其次是采用药剂防治的结果。
程顺和张勇张伯桥高德荣吴宏亚陆成彬吕国锋范金萍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品种药剂防治
用一个SSR标记快速检测小麦杂种后代Waxy基因型被引量:20
2004年
为了提高Wx蛋白的检测手段,通过对几个已知Waxy基因型的品种(系)的分子标记检测和蛋白电泳谱带分析,发现一个特异的SSR标记能同时对三个Wx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同时用这个特异的SSR标记对一个糯小麦Et-05及普通栽培小麦扬麦158的杂交后代F2进行分析,发现了4株糯小麦植株。
任丽娟蔡士宾马鸿翔张旭周淼平
关键词:糯小麦SSR标记标记辅助育种
3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抗赤霉病QTLs的SSR分析被引量:28
2003年
对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苏麦3号/Alondra F_7、望水白/Alondra F_8、894037/Alondra F_8进行SSR分析,用单个标记方差及回归分析方法,结合接种鉴定资料,寻找与抗赤霉病性有关的的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在这3个抗病亲本的3B染色体上都存在一个主效抗赤霉病QTL,分别能解释2.6%~6.7%(苏麦3号)、47.4%(894037)、8.9%~27.0%(望水白)的抗性表型变异。在其它一些染色体上也发现一些微效QTLs,如2D、4B、4D、7A、6B染色体上,其中存在于4B染色体上的一个QTL来源于感病品种Alondra。在望水白/Alondra F_8群体中检测到了1个存在于2D染色体的抗赤霉病QTL,来源于抗病品种望水白,而在894037/Alondra F_8群体上检测到的1个存在于2D染色体的抗赤霉病QTL,则来源于感病品种Alondra,对其真实性将进一步研究。
任丽娟沈晓蓉周淼平张旭马鸿翔陆维忠Paul Nichoson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抗赤霉病QTLSSSR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