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06126)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胡三红付燕彭红军张晋碚韩自力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脑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典型抗精神病...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浓度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脂代谢
  • 1篇脂代谢紊乱
  • 1篇人血浆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瘦素
  • 1篇瘦素水平
  • 1篇糖脂
  • 1篇糖脂代谢
  • 1篇糖脂代谢紊乱

机构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1篇黄兴兵
  • 1篇韩自力
  • 1篇张晋碚
  • 1篇陈清霞
  • 1篇彭红军
  • 1篇付燕
  • 1篇胡三红

传媒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齐拉西酮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齐拉西酮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DiamonsilTMC18反相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0.03mol·L-1醋酸铵-甲醇(23:77);流速:1.0ml·min-...
陈清霞吕永丰黄伟侨刘伟忠
关键词:齐拉西酮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文献传递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体质量、血胃饥饿素、瘦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糖、血脂、血胃饥饿素及瘦素的水平变化,以探讨胃饥饿素和瘦素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质量增加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组分为奥氮平组,奎硫平组,利培酮组,分别给予上述药物单独治疗达6周,检测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的水平。结果(1)治疗后总患者组体质量由(56.64±8.76)kg增加至(60.80±9.18)kg(t=0.944,P=0.000)、胆固醇由(4.49±0.91)mmol/L增加至(5.34±1.43)mmol/L(t=0.697,P=0.000)、甘油三脂由(1.39±1.21)mmol/L增加至(2.06±1.26)mmol/L(t=0.378,P=0.012)、瘦素由(3.01±4.36)μg/L增加至(7.50±10.84)μg/L(t=3.894,P=0.000);但胃饥饿素水平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后三组患者体质量、胆固醇及瘦素均明显升高(P〉0.05);(2)治疗后体质量增加〉7%和〈7%的2组患者间,治疗前甘油三酯(t=2.119,P=0.030)、胃饥饿素(t=2.333,P=0.029)水平有显著性差异;(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后体质量与瘦素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440,P=0.008)。结论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早期,出现体质量增加和脂代谢紊乱,但血糖未出现明显变化;瘦素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对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和脂代谢异常有一定控制能力,但已处于失代偿状态;奥氮平可能对胃饥饿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从而更大程度的引起食欲和体质量的增加。
韩自力胡三红付燕张晋碚黄兴兵彭红军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瘦素体质量糖脂代谢紊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