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0301)

作品数:32 被引量:163H指数:7
相关作者:徐文娟李慧芳宋卫涛束婧婷朱春红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基因
  • 8篇基因表达
  • 5篇多态
  • 5篇沙门菌
  • 4篇多态性
  • 4篇沙门氏菌
  • 4篇体重
  • 4篇清远麻鸡
  • 4篇麻鸡
  • 4篇基因组
  • 3篇全基因组
  • 3篇无尾
  • 3篇细胞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骨骼
  • 3篇骨骼肌
  • 3篇感染后
  • 3篇Α基因
  • 3篇NO
  • 3篇PGC-1Α

机构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江苏省家禽科...
  • 10篇扬州大学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怀化职业技术...
  • 2篇广西金陵农牧...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广东温氏食品...

作者

  • 16篇李慧芳
  • 15篇徐文娟
  • 14篇宋迟
  • 14篇束婧婷
  • 14篇宋卫涛
  • 12篇朱春红
  • 11篇陶志云
  • 9篇胡艳
  • 8篇陈宽维
  • 7篇单艳菊
  • 6篇李辉
  • 5篇施祖灏
  • 5篇朱文奇
  • 4篇王守志
  • 4篇韩威
  • 3篇刘冉冉
  • 3篇姬改革
  • 3篇秦爱建
  • 3篇王宁
  • 2篇胡辉

传媒

  • 7篇中国家禽
  • 3篇畜牧与兽医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畜牧杂志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遗传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Journa...
  • 1篇全国动物生理...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生长性状候选基因sCTGF的初步研究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有加速DNA合成、促进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以鸡的sCTGF基因作为影响鸡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在资源家系F2代个体中寻...
宋迟高宇胡晓湘李慧芳陈宽维
关键词:SNP体重
文献传递
基因组选择技术在农业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7年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畜禽经济性状遗传改良的重要方法。随着高密度SNP芯片和二代测序价格的下降,GS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奶牛、猪、鸡等农业动物育种中。然而,降低全基因组SNP分型成本、提高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GEBV)估计准确性仍然是GS研究的主要难题。本文从全基因组SNP分型策略和GEBV估计模型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GS技术在主要畜禽品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以期为GS在农业动物育种中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谈成边成杨达李宁吴珍芳吴珍芳
关键词:动物育种基因分型
基于连接酶检测反应的PRL基因多态与清远麻鸡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旨在建立一个基于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探讨鸡催乳素(PRL)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优良地方鸡种——清远麻鸡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应用PCR-LDR方法检测PRL8052T/C和PRL8113G/C基因型,并使用SAS软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在8052T/C位点上,CT基因型个体的52周产蛋数显著高于TT型个体;在8113G/C位点上,CG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低于GG型个体,而其52周龄产蛋数却显著高于GG型个体。2个位点的单倍型对开产日龄和52周产蛋数也存在显著的效应,CTCG型个体具有较早的开产日龄和最高的52周龄产蛋数。结果表明,PRL基因多态性与清远麻鸡繁殖性状有相关关系,PRL 8052T/C和PRL 8113G/C杂合基因型可能是提高鸡繁殖性能的分子标记,利用单倍型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可能会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
束婧婷李慧芳邹剑敏张莹陈宽维尹平安韩威宋卫涛
关键词:PRL基因繁殖性状基因多态性清远麻鸡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与免疫识别受体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对“自我”和“非我”的区分是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侵入和维持机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先决条件。1989年,美国耶鲁大学免疫学家Janeway 在冷泉港会议上提出了细菌、病毒、真菌等外来微生物存在与机体完全不同的独特结构成分,即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 PAMPs),而机体内的天然免疫系统细胞上存在可识别PAMP的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 PRRs )这一假说。1996年Hoffmann等通过对含Toll基因突变的果蝇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说。
陶志云施祖灏朱春红宋卫涛宋迟秦爱建
关键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模式识别受体免疫识别HOFFMANN免疫系统细胞PAMPS
瓢鸡无尾性状测定及遗传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瓢鸡是我国特有的具无尾性状的地方鸡种,无尾个体缺失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镰羽和尾脂腺。对育成期的有尾鸡和无尾鸡进行解剖观察,无尾鸡尾部骨骼缺失明显,且没有尾脂腺,使用茜素红和阿利新蓝染色显示骨骼系统,结果显示,无尾鸡腰荐部椎骨数目与普通有尾鸡相比明显缺失,但是该方法不便于大量观察,采用X光成像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鸡尾部骨骼情况,便于群体观察。遗传研究结果显示,F1代无尾杂合公鸡个体与正常有尾母鸡交配产生的后代发生无尾性状分离,表明我国地方鸡品种瓢鸡所具有的无尾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性状。无尾鸡可以作为椎骨发育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
宋迟邸超郭影宋卫涛束婧婷韩威李慧芳
关键词:无尾显性遗传
沙门菌感染后鸡不同组织中Nod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分析
2015年
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了AA肉鸡感染沙门菌后6h和1、2、3、5、7d的胸腺、脾、法氏囊和小肠中Nod1基因的表达量,分析Nod1基因在沙门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在转录水平探讨沙门菌感染对Nod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鸡白痢沙门菌组,肠炎沙门菌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在4个器官中Nod1基因的表达量在2种沙门菌感染后的一定时间内均出现了上升,表达量达到高峰的时间分别为2d(胸腺)、5d(脾脏)、2d和3d(法氏囊)及5d和7d(小肠)。结果表明,2种沙门菌感染均可激活Nod1基因表达,提示Nod1基因可能与鸡的抗感染免疫作用有关。
陶志云施祖灏朱春红徐文娟宋卫涛宋迟秦爱建
关键词:沙门菌
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亚单位sefA和sefD基因缺失株的致病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为研究SEF14菌毛在肠炎沙门氏菌中的致病作用,本实验将SEF14菌毛亚单位编码基因缺失的肠炎沙门氏菌突变株50336△sefA和50336△sefD分别接种6周龄BALB/c小鼠和1日龄清远麻鸡,比较它们与其亲本菌株50336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亲本菌株50336以及突变株50336△sefA、50336△sefD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9.95 cfu、7.94 cfu和7.94 cfu,表明两个突变株对小鼠的致病性显著增强;而且对雏鸡的致病性结果也显示,突变株50336△sefA致病力较强,其感染雏鸡组死亡率为15%,而亲本菌株组死亡率为8.6%;另外50336△sefA和50336△sefD感染组7日龄时平均增重分别为15.38 g和18.39 g,亲本菌株组为19.06 g,对照组为26.43 g。研究结果表明SEF14菌毛亚单位基因缺失对肠炎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具有增强作用。
朱春红孟霞姚丰华胡艳束婧婷朱国强
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半数致死量
基于性染色体CHD基因序列差异鉴定鸡的性别被引量:6
2013年
家禽的性别一般可以通过翻肛法或其他常规方法来鉴定,但只能在出雏之后进行。近年来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将家禽的性别鉴定时间提早到胚胎期,而且正确率能够达到100%。家禽性别由性染色体W和Z决定,雌性为ZW型,雄性为ZZ型。CHD基因在性染色体Z和W上均存在,本文根据该基因的某段序列在性染色体Z和W上的大小差异,设计出一对引物。利用该对引物对清远麻鸡鸡胚肉样以及成年鸡血液中提取出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验证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扩增序列为CHD基因的目的片段;电泳条带差异明显,根据条带数的不同可以明确区分鸡的性别。
刘宏祥姬改革胡艳束婧婷宋迟宋卫涛
关键词:CHD性别鉴定基因型
全基因组范围内筛查影响肉鸡腹脂重SNP-SNP互作研究
1引言目前,上位效应的研究是数量遗传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定位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互作位点将有利于我们阐述数量性状或复杂疾病的遗传学机制。目前,已经开展了很多关于影响重要经济性状和复杂疾病的基因互作、sNP互作和QTL互作...
王志鹏李放歌李辉
关键词:腹脂重
文献传递
ACOX3基因多态性对鸡体脂沉积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文章通过分析酰基辅酶A氧化酶(Acyl-Coenzyme A Oxidases 3,ACOX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鸡脂肪性状的关系,旨在了解该基因对鸡体脂沉积的影响。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ACOX3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鸡脂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ACOX3基因c.-228C>T突变位点在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第10、11世代混合群体中,对腹脂重、腹脂率和血浆VLDL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c.-442A>C突变位点在第8-11世代混合群体低脂系中,对腹脂重有显著影响(P<0.05);c.27035A>G突变位点在第10、11世代混合群体低脂系中,对血浆VLDL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c.16802C>T突变位点在第11世代低脂系中,对腹脂重、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ACOX3基因对鸡的体脂沉积有重要影响。ACOX3基因c.-228C>T突变位点对鸡脂肪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以尝试作为遗传标记对脂肪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李辉赵士初黄学涛王守志
关键词:脂肪性状体脂沉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