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W3-SW-439) 作品数:3 被引量:260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李廷轩 周健民 余海英 张锡洲 周建新 更多>> 相关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典型设施栽培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及潜在的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56 2006年 研究了山东寿光设施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设施土壤的盐分含量高,变化幅度大。耕层盐分含量为2.69 g kg-1(CV=58%),而相应的露地仅为0.61 g kg-1(CV=14%)。(2)设施土壤连续种植到4 a左右,其耕层的盐分含量则可达到限制作物正常生长的临界点,此后盐分含量随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而有所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造成温室可持续利用周期较短的主要原因。(3)除HCO-3外,NO3-、SO24-、Cl-、Ca2+、Mg2+、K+、Na+在剖面的累积明显高于露地,且以NO-3和Ca2+的相对富集为主要特征,两者可占耕层盐分离子总量的47.4%和19.3%。(4)与露地相比,盐分离子在设施土壤剖面存在着明显的累积和向下迁移现象,同时在剖面的分布还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其中NO-3的大量累积和向下层迁移已严重影响到当地地下水水质。 余海英 李廷轩 周健民关键词:设施土壤 盐分累积 离子组成 环境效应 设施土壤盐分的累积、迁移及离子组成变化特征 被引量:92 2007年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设施栽培现状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的累积、迁移及离子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幅度大,且均明显高于露地土壤,各研究区域内已有40%8-9%的土壤含盐量超过了作物正常生长的临界浓度。2)设施栽培的可持续利用周期较短,连续种植到4年左右的设施土壤,其耕层盐分的累积量可达到作物的生长障碍临界点,之后因设施使用率的下降以及采取的措施而有所降低,但仍高于露地土壤。设施连续使用会导致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3)设施土壤剖面(0-100 cm)盐分含量均高于相邻露地,盐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耕层(0-20 cm)的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下各层;盐分离子在土壤剖面的运移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底层迁移和向表层聚集两种方式,但以表聚为主;此外,盐分离子的大量累积和向底层迁移,特别是NO3^-的淋溶已严重影响到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4)设施栽培后,土壤中的NO3^-、SO4^2-、Cl^-、Ca^2+、Mg^2+、K^+、Na^+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阴离子以NO3^-和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盐分的大量累积以及某些离子的相对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作物养分的供需失衡、土壤酸化、棚室内CO2供应不足等生产问题。 余海英 李廷轩 周健民关键词:设施土壤 盐分累积 离子组成 设施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8 2006年 采用定点取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生物量碳和5种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随季节变化不一致,细菌数量先升后降,高峰出现在6月,10月最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在3月最多,而后逐渐减少。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延长,微生物总数逐渐增加,但真菌和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与露地相比,设施栽培中真菌增加快于细菌。(2)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3月和6月含量最高,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延长,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也增加。(3)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明显,除过氧化氢酶外,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高峰主要出现在3月,土壤酶的总体活性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延长有所下降。 王珊 李廷轩 张锡洲 周建新关键词:设施土壤 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