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4A430007)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梁宝岩张旺玺冯燕翔穆云超闫帅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原工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省院科技合作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 熔盐原位合成TiC-Ti_5Si_3复合材料
- 2017年
- 以Ti、Si和C粉体为原料,采用熔盐热处理技术以原位反应合成了TiC-Ti_5Si_3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原料转变为TiC与Ti_5Si_3两相。900℃得到的试样中Ti_5Si_3晶体呈须状,直径约为60 nm,长度约为0.5-1μm。TiC呈典型的颗粒状组织,晶粒大小为50-200 nm。1100℃得到的试样中须状Ti_5Si_3晶体直径约为0.1-0.5μm,长度约为2-6μm。颗粒状组织TiC晶粒大小为50-500 nm。
- 梁宝岩张旺玺张旺玺
- 关键词:TICTI5SI3
- SHS技术在金刚石表面镀覆Ni-TiC复合涂层的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Ni/Ti/石墨/金刚石粉体为原料,使用自蔓延高温烧结技术,合成了Ni-TiC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含量和粒度对得到的试样的显微结构与物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经自蔓延高温烧结后,产物主相为Ni、TiC和金刚石。当原料中物质的量比Ti∶C=1∶1时,无论金刚石粒度和含量如何调整,都很难在金刚石表面获得良好的涂层;只有当金刚石粒度较细时(20μm),才能在金刚石表面形成良好的涂覆。适当增加原料中Ti的含量,可以在金刚石表面形成比较均匀的Ni-TiC复合涂层,其中TiC晶粒大小约为1μm。
- 梁宝岩张旺玺史冬丽穆云超
- 关键词:金刚石
- 立方氮化硼用量及粒度对其同钛铝碳结合剂的反应程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为研究CBN用量对Ti_3AlC_2结合剂CBN复合材料的影响,使用不同质量配比的Ti3AlC2粉体和CBN粉体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方式制备试样,并对比其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当CBN质量分数为10%时,试样的主相为Ti_3AlC_2、CBN和TiC;当CBN质量分数为20%~40%时,生成了TiC、TiN、AlN、TiB_2等物相。另一方面,当CBN质量分数为10%和20%时,CBN表面会形成厚约10μm的过渡层;当CBN质量分数为30%和40%时,CBN与基体间没有过渡层。若选用粒度尺寸为10μm的CBN(质量分数为10%)进行烧结,则复合材料中出现许多气孔,基体主相为TiC等轴晶粒且在CBN表面形成厚度1~2μm的过渡层。CBN质量分数越大或粒度尺寸越小,其同Ti_3AlC_2的反应越充分、过渡层越薄。
- 梁宝岩张旺玺冯燕翔穆云超
- 关键词:TI3ALC2立方氮化硼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 热处理反应合成Cr-Al纳米棒
- 2017年
- 采用微波热处理技术得到了Cr-Al纳米棒。采用XRD、扫描电镜与能谱仪研究产物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波合成技术,采用2Cr/Al/石墨扮体原料反应后的产物的主相为Cr_2Al、Cr_7C_3和Cr_2AlC。产物中存在许多20~30μm长的毛茸茸状组织,该组织中是由大量CrAl纳米棒构成的。Cr-Al纳米棒的长度约200~500 nm,宽度约100nm。当用碳纤维取代石墨扮体时,除了产生大量的Cr-Al纳米棒,还会产生大量的Al_2O_3晶须。原料中的石墨或碳纤维起到了诱发电弧放电的作用,从而促进CrAl纳米棒的形成。
- 梁宝岩张旺玺冯燕翔
- 铝为还原剂反应合成ZnO晶体
- 2017年
- 用微米ZnO粉为原料,添加Al还原剂,采用还原法在不同基体上沉积合成ZnO纳米晶体材料,研究了不同沉积基体对反应合成ZnO晶体形貌的影响,用XRD、SEM和EDS分析了产物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硅基片可沉积大量的棒状与梳状ZnO晶体。棒状ZnO直径约30~80nm,长约2~10μm。梳状ZnO是由一些液滴状ZnO生长在棒状ZnO上形成的,液滴状ZnO高约350nm,直径约150nm。碳纤维上生长了许多毛绒绒的ZnO晶体。这些ZnO晶体主要呈片状与针状。片状尺寸厚度约50nm,长约0.5μm左右。针状ZnO晶体直径约60nm,长约1~2μm左右。石墨片上沉积细小的六棱柱ZnO晶体,边长约60nm,长度约200nm。
- 梁宝岩罗伟罗伟冯燕翔
- 关键词:还原法氧化锌基片
- 微波热处理铝-锡粉体的物相结构及显微结构研究
- 2016年
- 采用Al和sn混合粉体为原料,对其进行微波热处理,研究二元体系的物相组成及显微形貌。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得到的各产物,主相为Al和Sn,同时有少量的Al2O3与SnO2生成。80%Al试样中大量Al球状物从Al-Sn基体中析出,大小约为50-70μm。同时部分Al球状物氧化成棱角分明的多面体状Al2O3晶体。少量氧化锡须状物也从基体中析出。50%Al试样微观形貌同80%Al试样类似。20%Al试样中Al-Sn呈现出一种核壳结构,Al球状物被sn包裹。
- 梁宝岩张旺玺冯燕翔
- 关键词:ALSN
- 金刚石含量与粒度对自蔓延高温烧结钛铝碳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组织与形貌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Ti、Al、石墨和金刚石粉体为原料,通过自蔓延高温烧结制备Ti2AlC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金刚石含量和粒度对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粉末发生自蔓延反应,可生成Ti2AlC基体相,同时亦生成TiC和Al_3Ti相。金刚石粒度较细(W5)时,金刚石表面C元素充分地与Ti反应生成TiC,同时基体主相变成TiC和Al,没有Ti_2AlC形成。当金刚石粒度较粗(30/40目)时,基体的主相为Ti_2AlC;金刚石与基体结合紧密。当添加金刚石粒度为120/140目时,基体的主相为Ti_2AlC和TiC。当采用170/200目金刚石为原料时,研究金刚石含量对复合材料基体组成与显微组织的影响时,发现原料中添加10%与20%的金刚石后得到的样品基体的主相为Ti_2AlC、TiC和Al3Ti相与金刚石;金刚石表面均包覆着良好的TiC与Ti_2AlC组织。但是当金刚石含量增加至30%时,基体的主相为TiC,同时含有少量的Ti_2AlC、Ti和Al_3Ti等相;金刚石表面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被一些TiC晶粒所包裹。提出一个Ti-Al-石墨-金刚石体系的自蔓延反应机制,即Ti和Al首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l_3Ti并放出大量的热,然后,原料中的石墨与金刚石表面转变的石墨都与Ti反应形成TiC,TiC与周围的Ti-Al相不断反应形成Ti2AlC。最后,基体主相为Ti_2AlC,金刚石表面亦形成Ti2AlC。
- 梁宝岩王艳芝张旺玺王俊和闫帅帅穆云超
- 关键词:TI2ALC金刚石
- 超硬材料表面熔盐处理形成钛铝化合物涂层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采用Ti、Al和超硬材料颗粒(金刚石/cBN)为原料,通过熔盐处理法在超硬材料表面反应形成了钛铝化合物涂层,利用XRD、SEM和EDS对涂层的化学组成、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原料经过熔盐处理,反应形成了Al_3Ti,同时,在超硬材料表面主要形成的是连续的、致密的Ti涂层。然后在Ti涂层上形成少量的Al_3Ti颗粒组织。在金刚石表面上形成的Al_3Ti颗粒组织平均粒度约为0.4μm,在cBN表面上Al_3Ti颗粒组织粒度约为0.5~4μm。
- 梁宝岩韩丹辉张旺玺张旺玺张宗超金晨曦梁赟浩
- 关键词:超硬材料涂层
- 微波诱发自蔓延高温反应合成Ti_2SnC材料被引量:2
- 2016年
- 以Ti,Sn和C粉末为原料,通过微波诱发SHS反应制备Ti2SnC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炭为C源,会发生自蔓延高温反应,反应后得到Ti2SnC为主相的材料,同时含有一定量的TiO2,Sn,TiC和Ti6Sn5相。样品的表面由大量钛锡氧化物的柱状和针状晶粒构成。柱状晶粒长约12-18μm,宽度约为1-4μm。针状晶粒长约1-4μm,宽度约为0.2μm。试样的内部主要为颗粒状钛锡化合物与碳化钛晶粒,以及片状Ti2SnC晶粒。采用碳黑为C源,更易于促进Ti2SnC材料的合成。
- 梁宝岩张旺玺王艳芝闫帅帅王俊和
- 关键词:微波合成活性碳碳黑
- 微波辐照下碳纤维表面熔盐镀覆TiC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在微波辐照下,采用熔盐热处理技术在碳纤维表面制备TiC涂层,对涂层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涂层厚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900~1 100℃热处理2h,碳纤维表面形成了致密、连续的TiC涂层,TiC晶粒尺寸约为0.2μm,表面没有裂纹,与碳纤维基体结合较好。TiC涂层的厚度随反应温度变化不大。
- 梁宝岩夏涛张旺玺冯燕翔
- 关键词:镀覆碳纤维TIC熔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