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1A03)
- 作品数:34 被引量:330H指数:10
- 相关作者:王文马丽媛田刚赵连友唐根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剂量联合降压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方案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项目,福建地区纳入的2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符合代谢综合征的共103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终点评估临床试验方法,观察A组(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47例)和B组(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56例)1年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事件。结果:(1)治疗1年时,血压达标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9.39%和7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B组降压作用优于A组,1年时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3.1±7.4)mm Hg和(9.5±9.9)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3)两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例因低血压引起脑卒中事件。结论: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鼓励患者家中自测血压及定期监测24 h动态血压可有效防止低血压等不良事件。
- 余广炜陈慧
-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疗效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被引量:38
- 2010年
-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白蛋白尿与血压及糖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在我国5个城市随机抽取诊断明确的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21例,其中男性2492例占49.6%,女性2529例占50.4%,年龄(62.2±12.0)岁。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尿常规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检测,对空腹血糖≥5.6mmol/L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简化的口服糖耐量试验。2次检查尿白蛋白/肌酐异常或尿常规中蛋白≥0.3g/L并除外尿中存在白细胞、红细胞的患者,定义为尿白蛋白阳性。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140/90mmHg,n=2236)和血压控制不良组(血压≥140/90mmHg,n=2785)。根据糖代谢情况将患者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3600)、糖调节异常组[空腹血糖≥5.6且<7.0mmol/L和(或)服糖水后2h血糖≥7.8且<11.1mmol/L,n=1067]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服糖水后2h血糖≥11.1mmol/L,n=354],对血压、血糖水平与患者白蛋白尿的检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的总检出率为28.8%,随血压水平上升,尿白蛋白的排出增高。②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检出率为28.3%。白蛋白尿异常检出率在正常血糖组为26.3%,糖调节异常组为32.6%,糖尿病组为42.3%。③与血压控制良好组相比,血压控制不良组合并糖尿病更多(5.8%比8.1%,P=0.006)。④血糖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靶器官损害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46.0%比37.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以及糖代谢异常是白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因素。
- 孙宁玲王鸿懿廖玉华朱鼎良林曙光张廷杰陈晓平潘长玉诸俊仁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糖代谢紊乱白蛋白尿血压控制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Ⅰ、Ⅲ型胶原代谢标记物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Ⅰ、Ⅲ型胶原血浆代谢标记物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的影响。方法入选单纯高血压患者76例(单纯高血压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60.5±6.5)岁。高血压LVH患者79例(高血压LVH组),其中男41例,女38例,年龄(60.7±7.1)岁,随机分为氨氯地平(2.5mg/d)组(n=25),替米沙坦(40mg/d)组(n=28),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联合用药(2.5mg/d+40mg/d)组(n=26),治疗1年。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浆PⅠCP和PⅢNP浓度等,并进行比较分析。7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58.4±4.6)岁。结果高血压LVH患者PⅠCP、PⅢNP浓度较正常健康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均P<0.05)。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基线血压、室间隔厚度(IVST)、LVMI、血浆PⅠCP和PⅢNP浓度等临床特征相似(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发现,降压治疗1年后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均P<0.05),降低IVST、LVMI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P<0.05),同时血浆PⅠCP和PⅢNP浓度亦均降低(均P<0.05)。联合用药组在血压下降幅度、降低LVMI和血浆胶原代谢标记物浓度等方面均优于单药组(均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通过有效控制血压和降低血浆Ⅰ、Ⅲ型胶原代谢标记物浓度逆转高血压患者LVH,其效果优于两药单用。
- 卢群鲁敏韩克田刚
-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氨氯地平替米沙坦
- 降压治疗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亚组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究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两种联合降压方案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 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亚组分析,使用Euro Qo L五维问卷(EQ-5D)比较(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和(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两个降压治疗组患者的HRQo L。EQ-5D主要由EQ-5D描述系统和EQ视觉模拟评分(EQ VAS)组成。结果:在13 542例受试者中,13 499例(99.7%)符合试验条件。与基线水平相比,所有受试者降压治疗48个月后的EQ-5D指数[(0.95±0.07) vs (0.97±0.06),P=0.0027]和EQ VAS [(81.36±12.04)分vs(84.89±9.67)分,P=0.0017]均有显著提高,尤其在焦虑/抑郁和疼痛/不适维度方面改善明显。两组EQ VAS或EQ-5Q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降压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患者HRQo L,尤其是HRQo L的焦虑/抑郁和疼痛/不适维度。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联合替米沙坦在改善高血压患者HRQo L方面没有差异。
- 蒋雪丽王月波谷鸿秋马丽媛李卫王文张宇清
- 关键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降压治疗
- 优化联合降压治疗的证据——CHIEF研究的早期结果的启示被引量:6
- 2010年
- 王文
- 关键词:联合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血压控制不良
-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0
- 2010年
- 目的评价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者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盲终点评估的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阿米洛利组)和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组),均服药12w,每2周随访一次,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降压达标率、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阿米洛利组和替米沙坦组的达标率分别为58.5%和4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w后,两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67.9%和71.7%,有效率分别为81.1%和83.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米洛利组收缩压下降值为(24.3±15.8)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15.2±9.2)mmHg,替米沙坦组收缩压下降值为(26.8±13.4)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15.7±9.4)mmH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和7.6%(P>0.05),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变,未见低血钾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结论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方案在尽早达标方面更具优势。
- 崔嵘袁洪黄志军蔡菁菁邹隽麟贾颖文娟李颖李尚彪彭艳廖龙
-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联合用药氨氯地平
- 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组(A组,n=207)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组(B组,n=211)。分别观察治疗12和24月两组药物的降压效果,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径、血流参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rouse积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和24月的血压均较自身基线时降低(P<0.05)。与同组基线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2、24月时动脉内径增宽[A组(7.92±1.51)比(8.32±1.47)比(7.45±1.36)mm;B组(7.95±1.55)比(8.33±1.62)比(7.39±1.44)mm]、Crouse积分减小(A组3.12±2.76比2.61±2.10比3.67±2.87;B组2.97±2.32比2.34±1.87比3.71±3.02)、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加快,阻力指数减轻,并且随治疗时间延长,趋势更明显(均P<0.05)。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组治疗第12、24月时颈动脉IMT较基线时减轻[(0.94±0.16)比(0.91±0.14)比(0.98±0.15)mm,均P<0.05],而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组12月时颈动脉IMT减轻并不明显[(0.95±0.15)比(0.97±0.12)mm,P>0.05],24月时才出现减轻[(0.91±0.14)比(0.97±0.12)mm,P<0.05]。与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比较,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患者在12、24月时颈动脉IMT减轻、Crouse积分减少、阻力指数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与联合复方阿米洛利均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并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但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更有效地改善大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
- 孙尚文路方红孙颖赵颖馨刘振东王舒健
-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初始低剂量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影响的阶段报告被引量:9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全国180家医疗机构,入选50—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13542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盲终点评估的临床试验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氨氯地平(商品名:安内真2.5mg/d,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复方阿米洛利(商品名:安利亚半片/d,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组或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商品名:安内强40mg/d,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组,计划治疗随访4年。主要研究终点是心血管病复合事件。结果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组(n=6776)和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n=6766)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相似:平均年龄均为(61.5±7.7)岁,脑血管病史占19%、冠心病病史占12%,糖尿病占18%,血脂异常占42%,平均血压水平为157/93mmHg(1mmHg=0.133kPa)。治疗第8周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组与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血压分别降至(133.0±11.0)/(81.0±7.6)mmHg与(132.9±11.6)/(80.6±7.9)mmHg;血压控制率分别达72.1%和72.6%。结论早期资料分析提示本研究患者多为高危人群,随机分配良好;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血压控制率较高。
- 王文马丽媛刘明波邓卿张宇清李卫朱鼎良林曙光黄峻刘力生
-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及颈动脉硬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337例EH患者尿MA水平及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的检测,同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采集相关病史,结合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
- 徐立思符德玉桂明泰徐邦杰叶玲玲任敏之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中医证型
- 文献传递
- 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联合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61.8±7.0)岁,随机分为低剂量氨氯地平(2.5mg/d)加替米沙坦(40mg/d)组(n=26)和氨氯地平(2.5mg/d)加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组(n=25),治疗1年。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浆MMP-9和TIMP-1等,并进行比较分析。5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61.2±5.5)岁。结果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MMP-9、TIMP-1浓度较正常健康者明显升高(均P<0.05)。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组和氨氯地平加复方阿米洛利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相似,血压分别为(153.2±8.9)/(95.2±4.8)和(151.3±8.7)/(94.8±3.3)mmHg,LVMI分别为(129.5±16.3)和(127.6±17.3)g/m2,血浆MMP-9浓度分别为(81.8±23.4)和(80.3±22.2)μg/L,血浆TIMP-1浓度分别为(429.1±43.5)和(449.2±50.6)μg/L。降压治疗1年后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组与氨氯地平加复方阿米洛利组血压分别降至(126.0±9.9)/(73.6±7.2)和(129.8±5.5)/(79.2±5.3)mmHg;LVMI分别降至(91.7±16.9)和(104.7±16.3)g/m2;血浆MMP-9浓度分别为(65.3±19.9)和(68.1±19.4)μg/L;血浆TIMP-1浓度分别为(488.2±44.4)和(486.1±59.1)μg/L,两组数据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以钙拮抗剂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可通过降低血压和影响MMP/TIMP酶系统逆转LVH。
- 田刚鲁敏韩克卢群王鑫
-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基质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