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 作品数:86 被引量:794 H指数:17 相关作者: 廖玉芳 陈红专 彭嘉栋 张剑明 李超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南省气候中心 怀化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更多>>
湖南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1 2014年 利用湖南省96个台站1960—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在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气候变化事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湖南气候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且变暖存在季节、地域上的差异,冬、春、秋气温变暖趋势显著,增暖幅度最大的区域在湘北地区;对气候变暖响应敏感的要素主要是与平均气温、冬季气温相关密切的要素,如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活动积温等;湖南气温在突变时间上具有较好的时间逻辑关系;湖南降水量无显著趋势变化,但极端降水增加,地域性差异明显,湖南东部地区降水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日降水量大于等于100 mm的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湖南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均呈现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 廖玉芳 彭嘉栋 郭庆关键词: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的区域差异 近几十年来,有关于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的研究比较多,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某一冰川的监测或某一区域冰川变化的遥感研究。对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的整体区域差异研究还比较少,因为青藏高原这一区域的各种... 李巧媛 谢自楚关键词:全球变化 青藏高原 冰川变化 文献传递 漂移克里金方法在雷达和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09年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的融合雷达和雨量计数据开展定量估测降水研究的空间信息统计学方法—Kriging with external drift(KED)方法。该方法能很好地融合高精度、低时空分辨率的雨量计数据和低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数据进行插值。通过变异函数描述降水场的空间结构信息,能够充分利用数据间的空间相关性,来改进估测精度和提高处理速度。利用其优良的数学特性,以期在定量估测降水业务研究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选用湖南省有代表意义的3次降水过程资料,通过雷达直接估测降水(RAD)、变分校准(VAR)以及KED3种方法,分别与雨量计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选用代表站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均表明:RAD的均方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最大,VAR次之,而KED最小。KED估测的结果与雨量计测量降水最为接近,估测效果最好;3种方法与雨量计实测值计算一定范围的误差频率,KED估测值具有最小的均方差和最小的标准差,且误差分布相对集中在0值附近,斜度和峰度最佳,试验证明该方法不仅能提高降水估测精度,且优于其他方法,VAR均方差次之,RAD均方差效果相对较差。联合雷达、雨量计估测降水的实质是把雷达估测值与雨量计测量的结果相融合,以雨量计来校准雷达估测值,保留了雷达探测到降水的中、小尺度精细特征。校准后的雨量场数值接近雨量计测值,而且能够准确反映雷达测得的降水分布形式。 黄小玉 陈媛 熊毅 陈波 夏正龙 廖玉芳关键词:变异函数 雷达 雨量计 湖南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2010年 介绍了基于Delphi 7.0数据库编程技术的湖南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具备的功能,阐述了区域历史回归和聚类分析2种统计分析方法在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中的应用。选取2009年长沙市开展的2次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检验及系统应用检验,利用系统提供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人工增雨作业相对增雨率约为31.90%,增雨效果显著。 张中波关键词:人工增雨 湖南三地加权平均温度分区分时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2018年 针对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会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季节等因素不同程度影响的问题,利用湖南省长沙、郴州、怀化3个站2012—2013年探空数据计算的T_m,首先分析T_m与地面温度T_s的线性关系,再采用一元线性拟合的方法拟合出湖南不同地区及不同季节的分区分时T_m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地区本地化T_m全局模型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差都较小,预测精度优于Bevis模型,更符合实际就标准差而言,除冬季之外,春夏秋3季的标准差分别降低了0.07K、0.19K、0.03K,因此,分时T_m模型精度优于全局T_m模型,且夏季的精度提高尤为明显。因此,在湖南GPS气象业务应用中,使用分时模型可获得更高精度的T_m和大气可降水量。 李黎 宋越 易金花 田莹 樊奕茜 王亮关键词:探空资料 低层暖平流强迫背景下湖南两次飑线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5月11日和6月5日发生在湖南的两次飑线过程(以下分别简称"5·11"飑线过程和"6·5"飑线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低层暖平流强迫背景下,"5·11"飑线过程发生前冷平流较明显,"6·5"飑线过程发生前暖湿气流更强盛,副热带高压位置不同导致后一过程水汽条件更好;(2)"5·11"飑线过程中层更干,0℃度层高度更低,有利于出现较大范围雷暴大风和小冰雹,而"6·5"飑线过程自由对流高度(LFC)相对较低、低层湿度更大,则易产生更大强度的短时降水;(3)"5·11"飑线过程产生大范围雷暴大风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6·5"飑线过程,但后一过程因地面倒槽发展、暖湿气流更强、低涡东移使大气对流不稳定增大等原因,更有利于形成局地致灾性大风;(4)"6·5"飑线过程中气旋少且维持时间短,以及垂直风廓线产品(VWP)、径向速度图上雷暴大风特征不够典型,其预警难度更大。 唐明晖 王强 徐靖宇 贺科关键词:飑线 垂直风廓线 1964年—2016年湖南省日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湖南省88个地面气象站高度数据、1964年—2016年日照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点聚图和Kriging空间插值计算等方法,分析了湖南多时间尺度的日照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近53a湖南年、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分别为1478.6 h、300.1 h、571.9 h、387.9 h、219.2 h。日照空间变化春季北多南少,其它时段为东多西少;(2)湖南省日照呈减少变化。近53a年、四季日照时数累计减少196.0 h、4.3 h、112.7 h、58.3 h、25.6 h,益阳—湘乡—衡阳县—蓝山有一条日照减少显著带;(3)年、夏、秋季日照在1997、1998、2011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后日照差为121.5 h、61.3 h、58.7 h,春、冬季无突变;(4)日照异常偏多时段在1970年(46.5%),1990年代未出现,异常偏少时段主要在2010年代(74.9%),1960年代未出现。 陈涛 韩波 肖兰 郭黎民 肖美英关键词:日照时数 2022年初湖南两次灾害性大暴雪成因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2022年2月6—7日(简称“2.6”过程)和21—22日(简称“2.22”过程)湖南出现了两次灾害性大暴雪天气过程,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通过HYSPLIT v4.9(空气质点轨迹追踪模式)及聚类算法,从环流背景、温度条件及水汽特征探讨两次强降雪特征及成因差异。分析表明:(1)“2.6”过程降雪持续时间短,降雪时段集中,小时雪量大;“2.22”过程强降雪持续时间长,累积降雪量大,部分站点雪深破历史极值,具有显著极端性。(2)两次过程均受南支槽影响,其中“2.22”过程南支槽更深厚,地面上两个强大的高压中心持续补充冷空气,造成长时间的地面低温。(3)温度平流差异明显,“2.6”过程主要受高空和地面冷平流共同作用造成温度下降,“2.22”过程由中层冷平流驱动冷空气下传,长时间维持深厚冷垫和10 m/s以上的边界层东北回流是造成持续性强降雪的重要成因。(4)两次大暴雪过程的主要水汽通道均是来自阿拉伯海的西南输送带,另外,还有一支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水汽输送带,经南海转为偏南路径向北输送至暴雪区,这也是湖南冬季暴雪需要特别关注的水汽传输路径。 胡燕 刘红武 赵恩榕 王青霞 刘焕乾 陈红专关键词:大气环流 温度条件 湖南省农村雷电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被引量:2 2020年 以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科技水平为目标,分析了湖南省雷电灾害发生规律,创建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关键技术指标及综合防御技术方法,研制发布了国家强制性标准,成功开展了雷电灾害综合防御技术应用与示范。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①确定了农村民居防雷建筑物的雷击次数下限值的国家标准以及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要点;②提出了对称不等间距四极法为测量土壤电阻率的首选方法并申请了专利,更能反映自然土壤实际分层情况,更具稳定性,准确性更高;③绘制了长沙市大区域土壤电阻率分布,研发了分析软件,分析得出土壤电阻率值与降水量呈明显正相关;④运用仿真树、应急避难场所、单栋农村民居防雷设施等综合防雷设施建设技术,创建了雷暴路径拦截的区域性防护体系,创立了湖南省农村全方位、立体式区域防雷减灾的新模式。 刘凤姣 万协成 杨加艳 贺秋艳 刘艳清关键词:雷电 湖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58 2009年 利用湖南96个测站13年的逐时自记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夏季降水日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湘东南降水量、降水频次峰值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而其它地区的降水峰值一般出现在清晨。进一步分析显示,降水频次峰值出现时次分布更集中,区域特征更鲜明。湘西北、湘东南区域平均的累积降水量、降水频次及降水强度的日变化在清晨和午后均呈双峰型特征。湘西北主(次)峰值出现的时间大致与湘东南次(主)峰值出现的时间对应。同时,降水日变化与降水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持续5~10 h降水事件是持续1~4 h事件与持续10 h以上事件降水量峰值出现时间发生显著变化的过渡降水事件。持续1~4 h(10 h以上)的降水事件的极值降水始发时间为午后至傍晚(夜间)。在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中,持续2 h降水的累积量最大。 戴泽军 宇如聪 陈昊明关键词:降水量 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