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41036)

作品数:19 被引量:163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宪恩段海燕王泳璇丁哲王寒凝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碳排放
  • 8篇能源
  • 5篇能源消费
  • 3篇能源环境
  • 3篇岭回归
  • 3篇节能
  • 3篇建筑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碳排放强度
  • 2篇能源消费碳排...
  • 2篇评价指标
  • 2篇情景预测
  • 2篇节能降耗
  • 2篇经济社会
  • 2篇降耗
  • 2篇STIRPA...
  • 1篇地区交通
  • 1篇新能源
  • 1篇新能源产业
  • 1篇信息熵

机构

  • 19篇吉林大学
  • 2篇沈阳环境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环境保护部环...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吉林电力股份...

作者

  • 17篇王宪恩
  • 15篇段海燕
  • 7篇王泳璇
  • 4篇王寒凝
  • 4篇丁哲
  • 3篇刘红琴
  • 3篇史记
  • 2篇夏菁
  • 2篇赵文晋
  • 2篇胡若漪
  • 1篇杨雪
  • 1篇尹小平
  • 1篇崔佳
  • 1篇康峤
  • 1篇丁哲
  • 1篇王硕
  • 1篇王帆
  • 1篇宋鸽
  • 1篇刘云鹏
  • 1篇孙璞

传媒

  • 3篇生态经济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现代日本经济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人口学刊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低碳经济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国家特定碳排放阶段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碳排放的不同演化阶段,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目前处于碳排放强度高峰—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分析探讨典型国家这一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可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以碳排放强度高峰—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为研究阶段,以丹麦和爱尔兰为研究对象,对该阶段的碳排放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一阶段中丹麦与爱尔兰碳排放因素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比发现,当城市化发展达到较高的稳定水平,增碳效应逐渐降低;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影响越发显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为最主要的增碳因素,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对碳排放的减缓效果显著。
王泳璇王宪恩史记段海燕
关键词:岭回归
基于信息熵的省域内能源消费总量分配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省域内能源消费量的合理分配,是落实国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提出能源消费总量分配应以公平为主、考虑区域发展权益的同时兼顾效率的原则,秉承"定基数,分增量"的思想,构建了基于信息熵的多因子混合加权分配模型,对目标年能源消费增量进行分配;选择了10个指标从经济水平、能耗水平、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及城市发展定位5个方面描述各地区的节能潜力及控制能耗量的责任,拟对能源消费总量在省内各市区的分配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分配到各市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安徽省17个市区能耗分配量增长率范围为11.93%~50.45%,能耗增幅的分配结果整体上受各市区人均GDP和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所支配,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城市化率所调控。
刘红琴丁哲王泳璇段海燕王宪恩
关键词:能源消费信息熵综合评价
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论文深入对比分析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提出相应的交通发展策略,以期为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制定针对性的交通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指导。选取我国不同经济水平的代表性区域,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不同地区的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交通碳排放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比可知,人口与人均生产总值的变化对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交通碳排放强度与城市化率对经济水平较低地区的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
王泳璇张觉丹丁哲王宪恩
关键词:岭回归
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探究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为例,设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准情景、稳定情景和协调情景,建立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预测模型,对吉林省2030年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和稳定情景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呈U型趋势,其中基准情景在2025年降至最低点0.439,稳定情景在2020年降至最低点0.477,这表明,在能源环境改善不力的情景下,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极易出现U型曲线,协调发展度最低点出现时间越晚,其数值越低,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要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难度越大。稳定人口生育水平、合理控制城市化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使用非化石能源等可促进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段海燕肖依静丁哲王宪恩
关键词:情景预测
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演进趋势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严重失调,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子。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分析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趋于平稳的3个阶段,呼应了日本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经济衰退阶段,只是由于发展惯性及环境政策效果的延迟性,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拐点整体上推迟5年左右;另外,拟合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以及可再生资源与废弃物利用程度的提高是促进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由此,我国在稳定经济发展速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同时,应考虑提早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再生资源和废弃物的利用程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王宪恩王羽夏菁段海燕
关键词:经济社会能源环境演进趋势
中日工业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碳排放量增长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日本作为典型的工业化国家,二战后经历了压缩式工业化进程,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日本的工业化、后工业化特点较明显,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碳排放规律也各具特色。工业化进程消费大量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研究日本不同工业化阶段各碳排放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特点,分析其影响规律,可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减排提供指导和借鉴。
刘红琴王宪恩段海燕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
吉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定量研究省域层面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以及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是完成"十二五"和2020年碳强度下降指标的关键所在.以吉林省为例,运用STIRPAT随机模型,采用有偏估计岭回归方法对人口、经济、技术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模拟,并检验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同时,引入脱钩指数法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相对影响程度较大,是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经STIRPAT模型检验,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这也从另外一方面验证了目前两者之间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
王宪恩何小刚史记王寒凝段海燕
关键词:碳排放STIRPAT模型岭回归脱钩指数
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影响分析与动态模拟预测被引量:7
2017年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的消耗日益增长成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基于此,应用STIRPAT模型对我国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拟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动态模拟2030年碳排放情况。研究结果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引起居民家庭能源消费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次之;居民消费占比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主要呈负向效应。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表明2030年居民家庭消费碳排放的最大概率值为64.27亿吨。
刘云鹏王泳璇王帆丁哲赵文晋
关键词:居民家庭消费碳排放
我国碳排放强度空间驱动类型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完美迪氏指数分解(LMDI)将我国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分解为技术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并结合相关数据对我国碳排放强度驱动效应进行测度,分析各省份的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驱动类型。研究显示,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影响我国氧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最显著因素;各省份碳排放强度空间驱动类型共有4种,分布特点显著,这对我国新时期国家及各省份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崔佳解品磊赵文晋段海燕王宪恩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LMDI模型
政府科技补贴能通过企业科技创新改善产能过剩吗?——基于新能源产业与汽车产业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都会带来国民经济的生产危机。文章以汽车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以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政府科技补贴对产能过剩的改善作用,并分析企业研发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中介作用明显;汽车产业因其异质性而使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存在差异。
孙璞尹小平
关键词:产能利用率产能过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