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JL008)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刘乐山郑理徐雷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商学院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收入差距
  • 4篇居民收入差距
  • 2篇收入分配
  • 2篇资本论
  • 2篇接纳
  • 2篇《资本论》
  • 1篇地租
  • 1篇地租理论
  • 1篇信息不对称
  • 1篇议价
  • 1篇议价能力
  • 1篇社会必要
  • 1篇社会必要劳动
  • 1篇社会必要劳动...
  • 1篇剩余索取权
  • 1篇剩余索取权分...
  • 1篇收入分配制度
  • 1篇收入分配制度...
  • 1篇索取权
  • 1篇资本积累

机构

  • 7篇湖南商学院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建设银行

作者

  • 6篇刘乐山
  • 1篇徐雷
  • 1篇郑理

传媒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湖湘论坛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湖南商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居民收入差距致因:《资本论》的解读
切实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资本论》中的劳资地位不同论、劳动力价值决定论、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价值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能够有力地解释市场经...
刘乐山
关键词:《资本论》收入差距
文献传递
居民收入差距接纳度的调查与思考
2017年
坚持共享发展客观上要求利用科学的制度,来调节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采取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不仅需要基尼系数等客观数据,也需要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居民怎样看待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特别是居民接受差距的程度。文章通过访谈、特别是调查问卷等方法,在中国的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在对访谈资料与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居民自己收入的层次判断、居民收入的满意程度、居民能够接受收入差距程度的大小、居民接受引致收入差距因素的状况、收入差距及其扩大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调节收入差距措施能否得到居民的拥护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引导居民接纳合理的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调节在大多数居民可接受的范围内等政策建议。
刘乐山朱小娟刘颖纯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
共享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合理调节被引量:2
2017年
共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过大的收入差距与共享发展要求不符,但共享发展不是要完全消除收入差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长时期内仍将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调节过大的收入差距,需要夯实基础,构建全方位的调节机制,实施系列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当然,也需要正确引导居民接纳合理的收入差距。
刘乐山
关键词:共享发展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差距致因:《资本论》的解读被引量:4
2015年
切实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资本论》中的劳资地位不同论、劳动力价值决定论、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价值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生息资本与利息理论以及地租理论,能够有力地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对正确引导居民接纳合理的收入差距、采取恰当措施调节过大的收入差距具有当代价值。
刘乐山
关键词:《资本论》收入差距资本积累劳动力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地租理论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困难的原因解析被引量:6
2013年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敏感的重大改革,其艰巨性是由于公平与效率关系难于协调决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易,引致收入差距因素的复杂使分配制度改革难度很大,"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使得分配制度改革阻力重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系统性使得单兵突进难以奏效。
刘乐山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及调节的基本经验
2014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前后都存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整体上是一种"逆调节";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才真正开始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从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出发、政府主导、不断创新调节手段是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经验。
刘乐山胡灵荧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剩余索取权分配测度
2017年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微观层面数据,本文借助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测度劳资双方议价能力对剩余索取权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息不对称使得劳动者愿意接受的最低劳动报酬与企业愿意支付的最高劳动报酬之间存在剩余,这一剩余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劳资双方在谈判中议价能力的大小。具体而言,劳动者的议价能力使其获得的劳动报酬高出基准劳动报酬17.69%,企业的议价能力使其支付的劳动报酬低于基准劳动报酬23.59%,两者的博弈结果使劳动者获得的实际劳动报酬比基准劳动报酬低5.90%。从样本异质性来看,国有企业及其员工的议价能力均是最弱的,外资企业及其员工的议价能力均是最强的,而外资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净剩余最大。此外,劳动合同、工会对劳动者的剩余获取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基于这样的现实,劳动者在薪酬谈判中的信息劣势地位不利于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提高,因此保障和提高劳动者的剩余索取权成为破解劳资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平难题的政策着力点所在。
徐雷屈沙郑理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议价能力剩余索取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