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HK100230446)

作品数:25 被引量:215H指数:8
相关作者:何小东刘卫武峤陶连元蔡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胆管
  • 9篇胆囊
  • 7篇肿瘤
  • 6篇切除
  • 5篇胆管癌
  • 5篇外科
  • 5篇相关危险因素
  • 5篇囊肿
  • 5篇病理
  • 4篇胆囊结石
  • 4篇胆囊肿瘤
  • 4篇切除术
  • 4篇临床病理
  • 4篇结石
  • 3篇预后
  • 3篇外科治疗
  • 3篇细胞
  • 3篇肝内
  • 3篇肝内胆管
  • 2篇胆囊癌

机构

  • 25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24篇何小东
  • 19篇刘卫
  • 16篇武峤
  • 12篇陶连元
  • 11篇蔡磊
  • 8篇于岚
  • 8篇洪涛
  • 4篇张双民
  • 3篇李秉璐
  • 2篇曲强
  • 2篇赵磊
  • 2篇纪文娟
  • 1篇徐青
  • 1篇钱家鸣
  • 1篇周立
  • 1篇张振寰
  • 1篇康维明
  • 1篇赵玉沛
  • 1篇柯美云
  • 1篇高飞

传媒

  • 8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9例成人型胆管囊肿的诊治经验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成人型胆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总结胆管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9例成人型胆管囊肿的病例,总结病例特点。109例中男女之比为1:3.8。平均年龄32.8岁。I型78例,Ⅳa型26例,V型5例,没有Ⅱ、Ⅲ型病例。结果成人型胆管囊肿临床表现以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占大多数,共100例(91.7%),其次为寒战、发热等发作性胆管炎症状。30例(27.5%)有过胆道系统手术史,26例初次手术在2000年前施行。B超结合MRCP是确诊的主要手段。94例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重建术,4例因肝内病变局限于左肝加做左肝外侧段切除术。4例囊肿恶变。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近期并发症有胰瘘、膈下脓肿。后期并发症主要是发作性胆管炎、吻合口狭窄和肝内胆管结石。结论成人型胆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右上腹痛或不适最为多见。B超是初查的主要手段,为明确诊断、了解胆管囊肿分型和累及范围可首选MRCP。胆管囊肿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wY吻合重建术。
刘卫何小东郑朝纪李秉璐洪涛赵玉沛
关键词:胆管囊肿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癌和肝细胞癌的血清肿瘤标记物研究
2010年
肝内胆管癌(ICC)和肝细胞癌(HCC)同属原发性肝癌。ICC约占原发性肝癌的5.5%左右。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发展,ICC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但仍难与HCC相鉴别。现对我院近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ICC和HCC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值对鉴别ICC和HCC的临床意义。
陶连元刘卫蔡磊何小东郑毅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记物肝内胆管癌ICCHCC病理证实
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胰腺炎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ERCP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3200例胰腺炎患者行ERCP的相关临床资料。按ERCP是否并发胰腺炎分为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采用χ^2检验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急性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困难与ERCP并发胰腺炎有关(χ^2=23.7,47.9,30.1,100.9,42.6,P〈0.05)。糖尿病、高血压、十二指肠憩室、乳头切开、治疗性ERCP等与ERCP并发胰腺炎无关(χ^2=0.6,1.3,1.0,0.5,5.1,P〉0.05)。结论年龄〈60岁、急性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困难等均为ERCP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
刘卫何小东蔡磊陶连元
关键词:ERCP胰腺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肝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肝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和分布。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比较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和β(C/EBPα和C/EBPβ)在诱导分化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HNF4α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结果在肝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转录因子HNF4α和C/EBPα的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分化早期的细胞中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而C/EBPβmRNA表达水平在分化成熟的细胞中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NF4α定位于分化细胞核内。结论在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HNF4α、C/EBPα和C/EBPβ呈特征性时序表达,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向肝细胞分化时,肝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启动和维持密切相关。
金晔曲强周立纪文娟赵磊何小东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转录因子
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1年
2型糖尿病引起的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自主植物神经病变等是形成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对2型糖尿病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脂联素、瘦素及代谢综合征等等。本文对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总结。
于岚何小东武峤刘卫洪涛
关键词:糖尿病胆囊结石
肝门扣式吻合术在治疗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肝门扣式吻合术在治疗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00年1月(开始采用肝门扣式吻合术)为界,将患者分为两个治疗阶段,比较两个阶段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并分析肝门扣式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第一阶段治疗胆管癌患者37例,手术切除4例(10.8%),其中根治性切除1例(2.7%),姑息性切除3例(8.1%)。第二阶段治疗胆管癌患者52例,手术切除35例(67.3%),其中根治性切除15例(28.8%),姑息性切除20例(38.5%)。第二阶段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35例患者中,有28例(80.0%)采用肝门扣式吻合的手术方式。统计结果显示,无论是根治性切除还是姑息性切除,第二阶段Ⅲ型和Ⅳ型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均高于第一阶段患者(均P〈0.05)。89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腹腔积液3例,胆道出血1例,心功能衰竭1例,伤口感染2例。采用肝门扣式吻合术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胆瘘,经引流和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肝门扣式吻合术可提高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是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随访。
何小东刘卫陶连元张振寰蔡磊张双民
关键词:胆管癌外科吻合术切除率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陶连元何小东蔡磊刘卫武峤张双民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切除术外科治疗生存率
胆囊切除对消化系统的远期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胆囊切除术于19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临床,现已成为胆囊疾病治疗的“金标准”。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使用,降低了胆系疾病的手术门槛,已被外科医师和患者广泛接受。因此,弄清其是否对患者术后健康具有潜在威胁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胆囊切除术会引起胆汁酸代谢、
李静静何小东武峤刘卫洪涛
关键词:胆汁酸代谢胆囊疾病胆系疾病外科医师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和胃动力变化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研究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和胃动力的变化情况。方法以3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9例限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胃癌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对照组及胃癌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天空腹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采用胃电图(EGG)观察了胃癌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胃动力变化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术前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胃癌Ⅲ期患者的血浆MTL水平明显高于Ⅱ期患者(P<0.05)。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胃癌患者的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00),并于术后1周恢复到术前水平。EGG检测结果显示,胃癌患者术后胃动力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χ2=18.692,P<0.01)。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存在一过性降低。胃大部分切除术可能影响胃癌患者的胃动力。
张群于健春康维明柯美云钱家鸣
关键词:胃泌素胃动素胃动力胃大部分切除术
胆管癌中14-3-3蛋白各亚型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14-3-3蛋白各亚型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14-3-3蛋白各亚型在20例胆管癌及5例胆管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4-3-3蛋白β、γ、ε、ζ、η、θ和σ亚型在胆管癌组织原发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00%(17/20)、85.00%(17/20)、55.00%(11/20)、75.00%(15/20)、50.00%(10/20)、80.00%(16/20)和80.00%(16/20)。其中,β、γ、η、σ、ε和θ亚型与癌旁正常胆管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ζ亚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14-3-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恶性级别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均无差别(P>0.05)。结论 14-3-3蛋白七个亚型中β、γ、η、σ、ε和θ亚型在胆管癌原发组织中高表达,表明14-3-3蛋白在胆管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陶连元何小东刘卫徐青高飞张锋良
关键词:胆管癌免疫组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