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3B01) 作品数:69 被引量:615 H指数:14 相关作者: 施兆鸿 彭士明 高权新 李琪 王建钢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更多>>
应用MSAP技术研究扇贝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 被引量:9 2013年 DNA甲基化作为真核生物基因组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对生物体基因的表达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获得扇贝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及模式等表观遗传学信息,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以及本课题组培育的"海大金贝"为材料,建立了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方法(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的反应体系,利用该方法对其基因组DNA CCGG区域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引物组合可用于贝类DNA甲基化的研究,在栉孔扇贝、海湾扇贝、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32.08%、25.99%、32.88%和34.97%。几种扇贝基因组CCGG序列中,胞嘧啶的全甲基化率要高于半甲基化率,推测扇贝基因组中主要的甲基化模式是CpG型。通过对"海大金贝"和普通虾夷扇贝闭壳肌甲基化谱进行比较,筛查得到46个差异位点,这些位点可能参与"海大金贝"闭壳肌积累类胡萝卜素的调控。 吕佳 侯睿 李宁 王宸 张玲玲 胡晓丽 王师 包振民关键词:扇贝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 被引量:13 2014年 为系统研究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对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及排卵孔组成。卵子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最后发育为成熟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可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及产后恢复期。脊尾白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及排精孔组成。精巢由生精小管构成,不同生精小管内精子发育可不同步。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发育为精子。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输精管及末端壶腹,精荚在输精管中形成。 栗治国 张成松 李富花 相建海关键词:脊尾白虾 性腺发育 利用COⅠ和Cytb序列探讨东海区3种鲳属鱼类的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对COⅠ和Cytb序列的分析,研究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cinereus)和翎鲳(P.punctatissimus)3种东海区重要鲳属鱼类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在62个鲳属鱼类样本中分别检出COⅠ和Cytb单倍型21个和27个,发现变异位点125个和176个。东海区的3种鲳属鱼类种群中,翎鲳的单倍型多样性(h)与核苷酸多样性(Pi)水平均为最高(在COⅠ序列中分别为0.779和0.003 25,在Cytb序列中分别为0.847和0.003 33),而银鲳和灰鲳的h和Pi水平较低。FU’S FS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结果显示,3种鲳属鱼类种群均经历了种群扩张现象。结果表明,3种鲳属鱼类均经历过种群瓶颈效应,处于瓶颈效应后的增长期,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进一步丧失。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鲳属鱼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必要的参考。 孙鹏 彭士明 尹飞 施兆鸿关键词:细胞色素B 种群遗传结构 荧光蛋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于1962年被发现,由于它可以发出稳定的荧光,不具有物种专一性,且易于在细胞内表达,已作为标记物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本文对荧光蛋白的发现、作用机理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本文阐述了GFP在动物营养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高权新 王进波 尹飞 马向明 施兆鸿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脉红螺附着变态与食性转换的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为实现脉红螺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本实验通过对脉红螺幼虫培育、采苗、稚螺培育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探索了脉红螺苗种繁育过程中幼虫附着变态率低和饵料转换难的问题。结果显示:脉红螺浮游幼虫前期(0-12 d)生长较快,壳高平均日增长21.8μm;中期(13-18 d)生长较慢,壳高平均日增长3μm;后期(19-30 d)生长加快,壳高平均日增长46.8μm。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对脉红螺浮游幼虫进行附着变态诱导,诱导第1天脉红螺浮游幼虫开始出现附着变态,第4天时,附着变态活动基本结束,附着变态率为40%。为变态后的稚螺投喂刚附着的长牡蛎和魁蚶稚贝,第1-8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65.6μm;第9天开始,稚螺生长速度加快;第9-12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136.4μm;第13-16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307.3μm;第17-20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445.8μm。研究表明,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诱导脉红螺浮游幼虫的附着变态效果好,刚附着的长牡蛎稚贝和魁蚶稚贝可以作为脉红螺稚螺培育阶段的适宜饵料。 杨智鹏 于红 于瑞海 孔令锋 李琪关键词:脉红螺 人工育苗 变态 脉红螺对不同贝类摄食喜好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脉红螺摄食喜好性,为脉红螺亲体培育选择最佳饵料为目的。实验投喂等重量的螠蛏、贻贝、文蛤、长牡蛎、毛蚶、菲律宾蛤仔、长竹蛏、青蛤、四角蛤蜊、中国蛤蜊活体饵料,计量脉红螺对各种活体贝类的摄食个数和摄食重量;然后又从脉红螺喜食的种类中选出了四角蛤蜊、中国蛤蜊、缢蛏、贻贝进行了摄食效果和成活率方面进行了实验,以促进其快速发育、交配,产出优质的卵袋,从而人工育苗打下坚实基础。结果表明,脉红螺摄食螠蛏、长竹蛏、中国蛤蜊的个数和摄食重量高出其他活体饵料,尤其对螠蛏摄食个数和重量远高于其他饵料,表现出一定的摄食喜好;四种贝类单一养成实验结果是四角蛤蜊和中国蛤蜊最好,缢蛏次之,贻贝最差,但投喂期间的活率贻贝最高,缢蛏最差。 于瑞海 安俊庭 张扬 孔静关键词:脉红螺 摄食 饵料 贝类 温度和盐度对栉江珧受精卵孵化及早期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室内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18、22、26、30、34℃)和盐度(15、20、25、30、35)对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受精卵孵化及早期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研究表明:栉江珧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温度为22~30℃,最适温度为26℃(孵化率为73%);适宜孵化盐度为25~30,最适盐度为30(孵化率为70%)。栉江珧早期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30℃,最适温度为26℃(壳长日生长率为4.7μm/d,存活率为50%(7d));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壳长日生长率为4.5μm/d,存活率为55%(7d))。研究结果表明:栉江珧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盐条件为温度22~30℃,盐度25~30;早期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盐条件为温度22~30℃,盐度20~30。本研究为栉江珧人工育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李浩浩 于瑞海 杨智鹏 李琪关键词:栉江珧 温度 盐度 受精卵 幼虫 Medusa consumption and prey selection of silver pomfret Pampus argenteus juveniles 被引量:2 2014年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d Aurelia aurita and Rhopilema esculent um consumption by silver pomfret juveniles, as well as their prey selection between the two jellyfi sh species. Silver pomfret juveniles weighing 1±0.1 g actively preyed on both the species. Their daily A. aurita consumption was 11.6 times their own body weights regardless of the size of A. aurita medusae. Their daily R. esculent um consumption was 13, 9.1, 5, and 4.1 times their own body weights when the R. esculentum medusae were 10, 20, 30, and 40 mm in bell diameter,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R. esculent um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 aurita. When the R. esculent um medusae were more than 30 mm in bell diameter, their survival rate exceeded 92%. Silver pomfrets serve as a type of potential predators on A. aurita in coastal waters, and they have little infl uence on R. esculent um with a size exceeding 30 mm. Besides, A. aurita may be able to be used as fi sh prey in silver pomfret artifi cial breeding. 刘春胜 庄志猛 陈四清 施兆鸿 燕敬平 刘长琳关键词:CONSUMPTION 低盐度和不同硫酸铜浓度对银鲳鳃离子调节酶和肝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4年 开展银鲳(Pampus argenteus)试养海域的盐度易随气候降低,且受到一定程度Cu等重金属污染,研究低盐条件下硫酸铜对银鲳的影响十分必要。本实验首先进行银鲳幼鱼低盐度适应,将盐度以4的幅度从24逐步降低至12。稳定后进行硫酸铜胁迫,在盐度12下CuSO4·5H2O浓度梯度设为0、0.1、0.3、0.5 mg·L–1,盐度24下CuSO4·5H2O浓度梯度设为0、0.5 mg·L–1,胁迫持续144 h。通过检测两种鳃离子调节酶:Na+/K+-ATP酶(NKA)和V-H+-ATP酶(VHA),以及3种肝抗氧化活性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探究低盐条件下铜离子对银鲳幼鱼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逐步降低后,NKA与VHA活力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之后NKA活力随硫酸铜浓度增加而减弱;VHA活力加入硫酸铜后都出现显著下降,其中CuSO4·5H2O 0.3 mg·L–1与0.5 mg·L–1组在72 h时下降更为明显;盐度24硫酸铜组NKA和VHA活力都在24 h时增强而后减弱。GSH含量和SOD活力在盐度降低时出现跃升,CAT活力则呈波动变化,加入硫酸铜后,0.3 mg·L–1与0.5 mg·L–1组GSH含量持续下降后显著上升而后回落;各硫酸铜组SOD活力都出现增强后回落的变化;0.3 mg·L–1与0.5 mg·L–1组CAT活力在72 h有显著增强。本实验表明,铜离子对NKA与VHA有抑制作用,盐度降低时其作用更强;GSH、SOD和CAT的变化能反映低盐度和铜离子对银鲳的伤害程度。银鲳对水体铜离子有一定的抗性,但在盐度降低等环境变化时,应当密切注意水体中铜等重金属浓度。 张晨捷 高权新 施兆鸿 彭士明 王建钢关键词:银鲳 低盐度 硫酸铜 抗氧化剂 生态因子对红螯相手蟹捕食毛蚶苗种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敌害生物的捕食在控制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丰度和组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红螯相手蟹(Sesarma haematocheir)和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红螯相手蟹的密度、规格、性别,以及毛蚶的密度、规格、海水温度和底质条件对毛蚶苗种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蟹表现出了第二种类型的功能反应,高密度底播毛蚶苗种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当毛蚶苗种壳长达到20mm以上时,蟹的摄食速率显著下降;随着蟹个体的增大,其摄食速率显著增加,毛蚶的存活率下降;当蟹的密度逐渐增加的时候,同种个体之间的干扰竞争显著提高了毛蚶存活率;雄蟹凭借强有力的螯导致了更多毛蚶苗种的死亡;海水温度较低的春季和秋季底播毛蚶苗种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底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为毛蚶的存活提供了"庇护空间",从而减少了敌害生物捕食所带来的损失。 高霄龙 李莉 邱兆星 郑永允 李琪关键词:性别 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