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AJY014)

作品数:26 被引量:138H指数:8
相关作者:杨红强聂影王珊珊张旭芳张寒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林产
  • 10篇林产品
  • 8篇
  • 7篇林业
  • 7篇木质林产品
  • 5篇碳库
  • 5篇减排
  • 4篇生命周期
  • 3篇中国林业
  • 3篇人造板
  • 3篇生命周期分析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足迹
  • 3篇碳足迹
  • 2篇中国林产品
  • 2篇人造板产业
  • 2篇生物质能源
  • 2篇碳减排
  • 2篇能源

机构

  • 26篇南京林业大学
  • 19篇南京大学
  • 19篇国家林业局
  • 4篇金陵科技学院
  • 3篇江南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密西西比州立...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5篇杨红强
  • 5篇聂影
  • 4篇王珊珊
  • 3篇张旭芳
  • 2篇季春艺
  • 2篇张寒
  • 2篇芮晓东
  • 2篇袁恬
  • 1篇沈文星
  • 1篇贺祥瑞
  • 1篇耿利敏
  • 1篇陈幸良
  • 1篇潘文琦

传媒

  • 11篇林业经济
  • 6篇资源科学
  • 5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农林经济管理...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林业第二产业升级与比较优势演变——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理论的实证检验被引量:6
2019年
文章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理论利用R软件对1992~2017年全球43个主要林产品贸易国的72种林产品的贸易数据进行两两距离测算,在构建全球林产品空间的基础上,尝试应用含有能力累积的HK模型对我国林业第二产业升级的动态演进路径和我国林产品比较优势之间的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球林产品空间来看,我国林业第二产业的生产能力禀赋累积具有引领产业升级和阻止产业衰退的双重作用;我国林业第二产业还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具有适度偏离比较优势特征;我国处于全球林产品空间中较为核心领域的多是劳动密集型林产品,这些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的增强趋势;处于林产品边缘部分的非木质林产品如林产化工类等在很长时间内虽不具有较强的比较劣势,但并没有出现产业衰退的现象。
耿利敏沈文星
关键词:比较优势
林产品生物碳通量的动态生命周期评估被引量:6
2020年
将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纳入林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通过动态生命周期分析法(Dynamic Life Cycle Assessment,DLCA),确定林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阶段替代化石能源的净温室气体减排和对森林碳损失的净弥补时间。首先,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和封存的动态生命周期清单,评估刨花板全生命周期的碳动态和碳足迹;其次,根据ISO 14040和PAS 2050标准提供的静态生命周期分析法分别核算包含与不包含碳储计算的碳足迹,量化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对于碳足迹结果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后,对比自然生长状态的森林碳汇情境,评估刨花板使用和废弃阶段替代化石燃料实现净气候减排所需的时间。研究表明:①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核算对碳足迹结果影响较大(223.34%),忽视时间因素会低估刨花板的减排贡献(18.98%)。②动态生命周期分析法可准确评估生物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问题,但对时间范围非常敏感(75.19%和113.25%)。③生产、使用林产品以及林产品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实现长期气候减排的有效方式,在100a的时间范围能够弥补因森林砍伐造成的碳损失,从而实现碳中性。
王珊珊张寒聂影杨红强
关键词:碳足迹刨花板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基于全球HWP碳库替代减排的责任分担被引量:2
2015年
从"减排能力原则"的视角,依据全球20个代表性HWP生产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效率提升速率设置4个分析情景,使用GFPM模型模拟并评价2010—2030年全球HWP碳库变动和相应的责任分担。研究表明:1技术效率是提升全球HWP碳库水平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若以既定于样本国平均进步速率提升自身技术效率,可以实现2.9×103Tg C的全球碳库增量。2发达国家HWP碳库替代减排的能力较强,应承担76%~97%的责任,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分担仅需发达国家的11%~31%。3美国、瑞典、芬兰和德国是全球HWP碳库替代减排责任的主要承担国,中国技术效率优势明显,其HWP碳库的减排替代将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分担贡献。
杨红强张小标
关键词: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技术效率
复合链式结构下中国林业碳库系统测度模型构建被引量:1
2016年
温室气体上升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容忽视,增加森林碳汇和木质林产品碳储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根据森林碳汇功能与林产品碳储功能的关联理论与模型,推导和改进包括森林子碳库、土壤子碳库及木质林产品子碳库在内的林业碳库核算模型及方法,以实现目标碳从森林碳库向木质林产品碳库的过渡与转移。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林产品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构建包括森林子碳库和林产品子碳库的复合一体化林业碳库模型,使之为中国林业碳库的计量与评价提供判据。首先,对包含森林子碳库和木质林产品子碳库在内的世界林业碳库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归纳和比较国内外主流的关联林业碳库评估方法模型,从而对中国林业碳库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背景支持和逻辑方法支撑。其次,分析现有中国林业碳库评估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找出适合中国林业特点的国家碳库创新评估路径,运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定的生产法的思路,通过分析目标碳在林产品产业链生产、加工等过程中的流入和支出,提出创新中国林业碳库的模型构想并对其系统内涵进行分析。最后,赋予中国林业碳库系统模型数学表达,分析其数理结构并进行逻辑演绎,在森林子碳库和木质林产品子碳库两个复合链式体系下构建中国林业碳库系统测度模型(ForestProducts Carbon Model/FPCM)。
张旭芳杨红强袁恬
关键词:木质林产品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评估被引量:20
2020年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源转型方案中,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选项,中国资源丰富的林木生物质在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木质颗粒燃料及传统的化石燃料(煤炭)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思想梳理不同能源系统的温室效应排放指标与经济评价指标边界,从传统的生命周期分析与经济指标分析两方面,探讨中国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①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热或供电时,单位能量的供应能耗降低0.01~0.176 MJ,在碳中性假设下,木质颗粒燃料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②平均市场价格下,木质颗粒的单位热能成本高于煤炭,即用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能时,单位热能或电能的使用需要付出较高的燃料成本,约为16.06~34.16元;③敏感性分析表明,能量转换率、燃料热值和燃料的价格对替代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燃料价格等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燃料替代使用成本,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未来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碳中性下的净减排、生物质原料问题、提高减排效率和财政补贴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耿爱欣潘文琦杨红强
关键词:化石燃料
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统计数据缺乏的估算方法学综述
2020年
非法采伐及相关的木材产品贸易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了解非法采伐及相关木材产品贸易的规模对于国际社会有效打击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但非法林业活动的秘密性质使其规模和价值难以估计。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的文献成果,梳理了学者在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的定义、影响及治理对策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重点归纳总结了几种用于定量估计非法采伐及相关木材产品贸易规模的估算方法,以期为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定量实证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研究发现:(1)用于估算非法采伐及相关木材产品贸易规模的常用方法包括木材平衡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贸易数据差异、进口来源分析和专家调查法;(2)不同的估算方法重点涉及不同的方面,每一种方法都有明显的优缺点;(3)用于估算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的数据源的质量以及每种估算方法固有的缺陷会影响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文章从明确界定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的概念、准确统计木材合法生产消费数据、调整改进研究估算方法、加强定量实证研究4个方面对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杨春芳杨红强
关键词:非法采伐
中国退耕还林项目机会成本的差异:基于REDD+成本异质性的借鉴被引量:4
2018年
文章通过引入国际间REDD+机会成本异质性的研究成果,对中国退耕还林机会成本差异性的改进提供参考及借鉴依据。分析表明:(1)R.EDD+机会成本在不同计算层次和区域上异质性显著,差异化补偿是值得借鉴的重要因素;(2)REDD+机会成本涉及平均、边际、总成本三种表现形式,其主流研究采用现值法和模型法核算,合理反映市场调整作用对机会成本的影响是科学报告机会成本的必要条件;(3)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是不容回避的成本异质性来源,折现率和时间因素是评价机会成本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
李茜芮晓东芮晓东
关键词:退耕还林
IPCC框架下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研究进展:方法选择及关联利益被引量:9
2017年
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功能可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其碳储量核算已被纳入气候变化缔约国温室气体清单报告,各国基于CBDR原则对木质林产品的碳储计量及贸易流动核算方法学在国家层面的争议及协调,关系到未来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减排责任分配及利益分享。本文首先概括了IPCC历次会议关联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议题及谈判进程,纵向梳理了碳储计量问题的研究进展。其次,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核算方法的应用及争议,总结不同核算方法在各国间的适用情况及其关联利益。最后,从清单报告和国际贸易角度分析了生产法与储量变化法对林产品碳储计量的不同影响,归纳了不同角度下两种核算方法的适用属性。研究表明:1缔约国附件Ⅰ国家在第二协议期内报告本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及其变化,在假设本国木质林产品碳储贡献不为零时采用生产法核算碳储量,核算源于本国采伐木的产品碳收支已成为当前缔约国履行气候责任的基本要求;2从清单报告的角度,缔约国基于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报告碳储量,生产法区别森林管理活动并核算源于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的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符合报告的要求;3从国际贸易角度,对于中国等涉及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净进口国,储量变化法因考虑到进出口的碳计量,以储量变化法核算碳储量对中国等林产品贸易大国更具优势。
杨红强王珊珊
关键词:木质林产品
全球林产品模型研究趋势及中国应用--基于1990~2015年的ISI统计数据
2015年
全球林产品模型(GFPM)是目前林业经济及林产品贸易领域的主流模型之一。文章借助ISI开发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对有关GFPM的国际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归纳与趋势分析。结论如下:(1)近25年间,国际上对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涉及GFPM的国际科研产出总计15篇,为中国实践学术前沿追踪提供了机遇;(2)GFPM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逐步由林业内部的生产性问题向跨区域林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等方面延伸;(3)美国在关于GFPM的国际科研中占主导地位,推进"政府机构引导+积极寻求合作"的模式将有利于中国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袁恬杨红强张小标
关键词:ISI数据库
中国林业碳贡献区域分布及潜力预测被引量:11
2020年
“国家自主贡献”(INDCs)鼓励各国自觉承担减排责任,林业部门的碳贡献及潜力对我国承担减排替代及合理制定INDCs目标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推算法,利用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模拟预测三种森林生长情境下各林区承诺期内碳贡献分布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至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束,三大林区总碳储量为48.63 PgC,总蓄积量为188.02×10^8 m^3。②至2030年,自然增长情境(Ⅰ)、按原面积比例分配情境(Ⅱ)和人工林高配比情境(Ⅲ)下林区总碳储量将分别增加1.70、6.90和7.11 PgC,蓄积量分别增加53.04×10^8、61.70×10^8和62.38×10^8m^3。③2013—2030年期间,各林区碳贡献均保持增长,但东北和西南林区贡献率逐年下降,南方林区贡献率上升趋势明显。④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每提高5%南方林区新造林面积比例,三大林区的碳储量和蓄积量将提升6 TgC和7×10^5m^3。为充分发挥林业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潜力,应提高南方林区的新造林面积比例,为用材林制定合适的采伐模式,增加杉木和桉树等速生树种面积,以维持较高的碳贡献增长速度和保障木材生产安全的优势。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发展混交林,对过熟林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工促进更新过熟林以提高森林更新速度,从而改善碳贡献率下降和林龄偏大的现象。
许恩银王维枫聂影杨红强
关键词:林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