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GZD-EW-304-3)

作品数:17 被引量:137H指数:7
相关作者:朱锡锋李明李凯陈登宇李雁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0篇生物油
  • 4篇生物质
  • 4篇热解
  • 3篇生物质热解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稻壳
  • 2篇选择性
  • 2篇失重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热解制备
  • 2篇热失重
  • 2篇理化性
  • 2篇理化性质
  • 2篇值模拟
  • 1篇当量比
  • 1篇动力学
  • 1篇豆秆
  • 1篇豆类
  • 1篇液化技术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5篇朱锡锋
  • 4篇李明
  • 3篇李凯
  • 2篇张琦
  • 2篇龙潭
  • 2篇徐莹
  • 2篇王铁军
  • 2篇陈冠益
  • 2篇马隆龙
  • 2篇李雁斌
  • 2篇陈登宇
  • 1篇赵欣
  • 1篇郑燕
  • 1篇田原宇
  • 1篇李凯
  • 1篇李大伟
  • 1篇张一鸣
  • 1篇乔英云
  • 1篇张立强
  • 1篇刘旭

传媒

  • 6篇太阳能学报
  • 4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Chines...
  • 1篇新能源进展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淀法回收生物油高温馏分中的酚类物质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金属离子沉淀法对生物油高温馏分中酚类物质的回收,提高生物油中化学物质的利用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从NaOH试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三个方面研究了镁离子对生物油中酚类物质的回收效果。结果表明,镁离子与酚类物质形成了不溶物,而且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1.0-4.0 mol/L)、不同的反应温度(25-85℃)以及不同的反应时间(5-35 min)对实验结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氢氧化钠浓度为2.5mol/L,反应时间在20 min时为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对生物油高温馏分中对乙基苯酚的回收率可达34.97%。
赵欣李凯李明马善为朱锡锋
关键词:生物油酚类镁离子沉淀法回收
毛竹热解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实现毛竹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毛竹热解过程中高附加值化学品的产率,利用快速热裂解-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从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预处理方式3个方面对毛竹的快速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毛竹热解产物的重要因素,热解温度在350~800℃之间时,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热解产物种类增多,各产物产率不同程度地增加,在600℃热解时,目标产物产率达到最大值;延长热解时间,产物的产率增加,但最终会趋于恒定;碱洗可以提高热解对酚类产物的选择性,而且碱性越强选择性越好,但是碱洗会使热解产物的产率降低。
马善为李明陈怡欣朱锡锋
关键词:毛竹热解选择性色谱预处理
基于Matlab的生物油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高速摄影仪以及Matlab软件对生物油雾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蠕动泵转速和生物油温度对雾化角度和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MD)的影响,并研究喷射距离对液滴SM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油温度为35℃时,随着蠕动泵转速的增大,雾化角度先增大后减小,其最大值为47.10°;而生物油温度对于雾化角度的影响较小。液滴SMD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缓慢增大。在生物油温度为35℃、蠕动泵转速为300 r/min的条件下雾化液滴的冷凝效果最好。
龙潭马善为丁浩植朱锡锋
关键词:生物油高速摄影MATLAB雾化特性索特平均直径
生物质热解分级冷凝制备多品级生物油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分品级充分利用生物油,根据其组分之间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控制冷凝温度,在不同冷凝段对沸点相近的物质进行收集,建立一套生物质热解分级冷凝中试装置。采用螺旋式热解反应器,冷凝器设计为4级,其中第1级冷凝器采用喷雾方式进行直接冷却,其余各级均采用列管式换热器进行间接冷却。试验结果表明:4级冷凝器的出口温度分别设置为220、105、70、20℃时,不同喷淋介质对1、2级冷凝器生物油收率的影响不大,使用甲醇喷淋时,第4级冷凝器生物油收率较高;而Bio-3喷淋时,第3级冷凝器生物油收率较高,且第2级生物油和第4级生物油的热值升高、粘度增大,同时N元素和S元素含量也会增大。GC/MS分析表明,第2级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为苯酚、间甲酚、4-乙基苯酚、4-甲基愈创木酚等酚类产物,其作为化工原料价值较高;第3级生物油具有最高含量的水和乙酸,同时含有少量酚类,可能用作木醋液;第4级生物油的成分主要为苯、甲苯、苯酚、4-乙基苯酚等高热值组分,同时其热值较高、水分较低、粘度稍大,经过甲醇稀释等降粘处理后可用作液体燃料。
马善为张一鸣丁浩植朱锡锋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生物油理化性质
生物油加氢精制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该文针对近年来生物油加氢精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加氢精制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油加氢精制工艺研究取得的进展,包括催化剂性能,反应机理和工艺路线的创新与研究。详细说明了分段加氢、加氢酯化、原位加氢等工艺流程的创新和缺点;传统加氢催化剂:如NiMo、CoMo催化剂,以及Ru、Pt、Pd、Rh等贵金属催化剂,在加氢工艺中的特点,前者价格便宜但效果较差,失活现象更严重;后者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但价格昂贵且须在反应后回收。同时,该文对模型化合物、生物油部分相以及生物油真实体系的加氢试验分别进行了详述。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遇到的无法长时间连续运行,成本过高工艺复杂以及缺乏合适催化剂等问题,预测了该技术未来加强催化剂抗结焦能力和低温活性,简化工艺流程并降低成本的研究方向。
李雁斌徐莹马隆龙陈冠益王铁军张琦
关键词:生物质燃料催化剂生物油加氢
混合醇对生物油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将甲醇、乙醇分别与辛醇混合,按不同比例添加至稻壳生物油中,25℃储存6周,研究加入混合醇后生物油的水分、粘度等随时间的变化,探讨混合醇对生物油稳定性的影响,并与加入单一甲醇或乙醇的生物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醇对减缓生物油水分增长的效果优于单一醇,加入混合醇后,生物油的水分增长率分别为4.85%、4.79%,低于添加单一甲醇或乙醇时的水分增长率(分别为7.66%、7.76%);同时,添加混合醇生物油运动粘度的增长率在4.80%~5.30%之间,低于添加单一醇生物油的6.80%。7.25%。生物油储存(6周)前后的GC-MS分析表明:生物油在加入醇类添加剂后,含量较多的醛酮类物质和羧酸类物质和醇反应,从而抑制了其参与的缩合缩聚反应,同时辛醇对生物油的均相作用减缓了大分子物质的生成,从而提升了生物油的稳定性。
刘旭朱锡锋
关键词:混合醇添加剂生物油稳定性GC-MS
城市污水污泥催化快速热解制备芳香烃和烯烃被引量:5
2016年
将城市污水污泥干燥处理,在小型热解分析系统中使用沸石分子筛进行催化快速热解实验,研究热解条件对芳香烃和烯烃产率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快速热解产物中,烃类物质和含氮化合物较多,这些组分主要源自污泥中的蛋白质和油脂成分;添加催化剂后,芳香烃和烯烃的产率明显提高;在热解温度500℃、催化温度600℃条件下芳香烃和烯烃的产率分别为24%和19%。另外,污泥中大部分的N、P、Na和K等元素依然保留在炭粉中。
郑燕李明朱锡锋
关键词:污泥快速热解生物能源芳香烃烯烃
生物质热解液化与美拉德反应被引量:11
2013年
对生物质热解液化和美拉德反应进行了介绍,指出美拉德反应不仅存在于生物质热解液化过程中,而且通过引入适量氨等调控措施,可以促进美拉德反应有选择性地生成吡嗪类杂环化合物等高值化学品,然后再通过分级冷凝将生物油分为化工生物油和燃料生物油,前者用于分离提取高值化学品,后者用于锅炉和窑炉的燃料。引入美拉德反应后,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经济性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朱锡锋朱昌朋
关键词:生物质生物质热解美拉德反应生物油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1
2013年
介绍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总结了该项技术在原料预处理、热解工艺和生物油分离精制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原料预处理方面,介绍了微波干燥、烘焙和酸洗3种方法;在热解工艺方面,介绍了催化热解和混合热解两种新工艺;在生物油分离精制方面,介绍了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乳化燃油和分离提纯5种新技术,幵分析展望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朱锡锋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生物油精制
邻甲酚液相原位加氢反应被引量:1
2014年
以Ni/CMK-3为催化剂,采用BET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Ni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初始压力及反应时间条件下,甲醇水相重整制氢与邻甲酚原位加氢的耦合反应.结果表明,当Ni负载量为20%、反应温度为230℃、反应前冷压为0.1 MPa、水-甲醇-模型化合物摩尔比为50∶15∶1及反应9 h时,邻甲酚转化率最高为45.4%.分别对比了甲醇、甲酸、甘油和异丙醇作为供氢溶剂对原位加氢反应的影响,其中以甲酸为供氢溶剂时,邻甲酚的转化率最高达82.2%.对比了甲酚3种同分异构体原位加氢的效果,发现邻甲酚和间甲酚的反应效果相差不大,而对甲酚的转化率则远低于邻甲酚和间甲酚.对20%Ni/CMK-3在原位加氢实验中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考察.
李雁斌徐莹马隆龙张琦王铁军陈冠益张丽敏
关键词:邻甲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