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40005)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帅志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语义
  • 2篇动因
  • 2篇中古
  • 2篇中古汉语
  • 2篇古汉语
  • 2篇汉语
  • 1篇动补结构
  • 1篇动结式
  • 1篇语义范畴
  • 1篇语义演变
  • 1篇作格
  • 1篇结式
  • 1篇类型学
  • 1篇VO
  • 1篇词汇化

机构

  • 6篇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5篇帅志嵩

传媒

  • 1篇语文知识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语言科学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 1篇汉语史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杀”的语义演变过程和动因被引量:7
2011年
先秦两汉时期"杀"单独作谓语时表示"动作+结果","结果"蕴涵在动作行为之中;至宋元时期基本上只表示动作,不表示结果,并持续至今。"杀"发生了两次根本变化:1)中古汉语"X杀"、"杀Y"的出现,由于缺省状态下,"杀"表异质活动,光杆动词"杀"本身可以表达"杀死"的语义功能,所以在表示"动作"语义时有两条并行途径,即光杆"杀"和动结式的"杀Y";2)"V杀"被"V死"替代,在近代汉语中只剩下"杀Y"。由于概念结构和语义激活等因素的制约,使成式、偏正式及并列式之间能相互转化,而范域式则具有独特的句法表现。这两次变化和汉语语言类型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转变,以及动补结构、体标记成熟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帅志嵩
关键词:语义演变
从语用到语义——试论“斩”的意义变化及其动因
2008年
本文通过中古时期"斩"类动词的句法表现,证明"斩"类动词不是所谓的"作格"动词。"斩"表达"完成"意义是由于语用造成的,与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规约化密切相关;从语义结构看,"斩"突显的是动态性事件。
帥志嵩
关键词:作格语义
“哭湿”类动结式的衍生过程及其词汇化被引量:18
2009年
"哭湿"类动结式经历了从"广义连动→狭义连动→动补结构"的衍生过程,隔开式是其词汇化的一个阶段。不同语言表达结果具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了不同的词汇化。汉语的动结式具有较高的词汇化程度,整合程度较高,这是汉语动结式的配位不同于韩语、日语、英语等语言的重要原因。
帅志嵩
关键词:动结式词汇化类型学
“以”字介词结构的前置动因和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从焦点理论出发,通过在最小对立对儿中鉴别工具短语"以"字介词结构前置和后置的功能和意义差别,以"易之以羊"和"以羊易之"为突破口,证明:"以"字介词结构前置时表"方式",后置时表"完成";"以"字结构的前置与"完成"语义标记的演进密切相关,而中古时期的相关语言现象验证了这一观点的解释力。
帅志嵩
中古汉语“完成”语义范畴的表达体系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将中古汉语看成一个平面,从泛时的角度以动词为中枢探讨中古汉语"完成"语义范畴的表达体系。从结构层次看,中古时期表达"完成"语义的句子在结构上由四个层次构成,即:1)核心动词;2)动相成分;3)动后成分,如"毕""竟""讫"等显性范畴;4)动前成分,如"既""曾""已"等。这四级结构层次构成了三级表达体系,即:中心情状、时制标记、体标记。在这一表达体系下衍生出了不同的表达模式,而此表达体系和模式奠定了汉语"完成"语义表达的基本框架并影响至今。
帅志嵩
关键词:中古汉语
中古汉语“VO杀”补说被引量:3
2009年
治汉语史者一般用“VO杀”格式来确定动结式的产生年代。文章通过分析汉魏六朝时期的相关语料,认为“VO杀”结构的存在并不是当时真实的语言事实,中古汉语的“VO杀”只是受佛经翻译文体的影响,并受制于这种独特的文体和语体的一种暂时的语言变体。
帅志嵩
关键词:动补结构中古汉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