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05012)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杨默徐酉华李晓辉周敏李晓静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市儿童医院香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炎
  • 3篇血小板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性
  • 3篇免疫性血管炎
  • 2篇阿司匹林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可溶性
  • 1篇血清可溶性C...
  • 1篇血小板变化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高凝
  • 1篇血液高凝状态
  • 1篇血液凝固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因子
  • 1篇可溶性
  • 1篇可溶性CD4...
  • 1篇家兔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香港大学
  • 3篇成都市儿童医...

作者

  • 3篇周敏
  • 3篇李晓辉
  • 3篇徐酉华
  • 3篇杨默
  • 2篇徐鸣
  • 2篇李晓静
  • 1篇陆玲玲
  • 1篇李晋蜀
  • 1篇王世一

传媒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免疫性血管炎时IL-1β、IL-6、TNF-α与血小板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在免疫性血管炎中的变化及其与血小板数和功能的关系。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检测外周血小板数、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活化标志Annexin V,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电镜观察血管病变。结果急性期模型组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细胞因子IL-6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由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标志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相关分析显示,血小板数与IL-1β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血小板聚集功能与IL-1β、TNF-α有关,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则主要与TNF-α相关。阿司匹林治疗可明显降低上述各指标,IVIG不能降低血小板数和功能,但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两者均可明显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结论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参与了血管炎的发生发展,并与血小板数和功能相关。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从而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达到治疗目的。
李晓辉周敏徐酉华徐鸣李晋蜀杨默
关键词:血管炎细胞因子血小板阿司匹林
免疫性血管炎血液高凝状态及药物治疗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管炎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性标志Annexin V,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断F1+2,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免疫性血管炎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异常增高,为(931.33±254.19)×109/L,与正常对照组(640.67±132.2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由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标志明显升高,分别为(38.9±13.4)%比(20.9±8.5)%(22.55±6.00)%比(6.3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在模型组有明显增高,为(215.93±66.04)pmol/L,与正常对照组(128.22±6.46)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各指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IVIG)不能降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仅能降低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但阿司匹林和IVIG对血管炎病理改善的作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性血管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阿司匹林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
李晓辉周敏徐酉华李晓静陆玲玲王世一杨默
关键词:血管炎免疫性血液凝固血小板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在免疫性血管炎家兔中的变化及药物治疗的效果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管炎家兔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药物丹参酮ⅡA和阿司匹林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幼年家兔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丹参酮ⅡA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牛血清清蛋白静脉推注诱导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检测其外周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小板活性标志Annexin V,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第7天及第28天各组血清sCD40L水平。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电镜观察其血管病变。结果免疫性血管炎家兔急性期血清sCD40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及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也显著增高。血清sCD40L水平与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活性呈正相关。丹参酮ⅡA和阿司匹林治疗均可显著降低sCD40L水平,降低血小板数量和活性,并能显著改善免疫性血管炎家兔的血管病理损害。恢复期模型对照组家兔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和活性已恢复正常,但血清sCD40L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D40-CD40L信号系统可能参与了免疫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丹参酮ⅡA和阿司匹林可能通过下调sCD40L水平及降低血小板活性从而达到抗感染、抗凝作用。
周敏李晓辉李晓静徐鸣徐酉华杨默
关键词:免疫性血管炎可溶性CD40配体血小板阿司匹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