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2HZ004)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初永宝郑文龙王雪王燕薛建利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污染
  • 2篇膜污染
  • 1篇絮凝
  • 1篇有机物
  • 1篇去除有机物

机构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篇初永宝
  • 1篇王燕
  • 1篇孟霞
  • 1篇王雪
  • 1篇薛建利
  • 1篇郑文龙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聚硅酸硫酸铁去除有机物及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腐植酸、苯胺、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4种有机物分别模拟天然有机物中的疏水酸性、疏水碱性、亲水带电性及亲水中性4种有机物,使用"聚硅酸+Fe3+"、"聚硅酸+聚硫酸铁(PFS)"、"聚硅酸+Fe2++H2O2"3种不同聚合方式的聚硅酸硫酸铁(PFSS)进行水处理,并将絮凝处理后的废水上清液通过微滤膜,考察不同聚合方式PFSS对有机物的去除及膜污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有机物最难去除的是苯胺和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其次,腐殖酸最易去除;以"聚硅酸+PFS""、聚硅酸+Fe2++H2O2"方式聚合的絮凝剂与"聚硅酸+Fe3+"方式聚合的絮凝剂相比,去除产生可逆污染的腐植酸的比例相差不大,但去除产生不可逆污染加大的苯胺、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种有机物的比例明显增大,膜污染率虽然相对稍大,但更加可逆。
初永宝孟霞薛建利
关键词:有机物膜污染絮凝
微絮凝-超滤联用工艺处理低温水膜污染的机理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微絮凝-超滤联用工艺处理不同温度水样,研究了微絮凝过程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形成絮体特性的差异以及温度的不同所造成超滤膜污染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微絮凝过程对低温水样的有机物去除率优于常温水样;尽管不同温度水样微絮凝过程中形成絮体的大小差异不大,但低温水样形成絮体的分型维数要明显小于常温水样,这说明低温水样形成的絮体结构更加疏松;不论是低温水样还是常温水样,滤饼层阻力都在造成膜污染的膜阻力因素中占主导地位,与常温水样相比,低温水样有较高的相对膜通量,说明低温水样形成的絮体造成的膜污染程度要比常温水样轻,这与低温条件下所形成絮体的特性密切相关。
初永宝郑文龙王雪王燕
关键词:膜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