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KS002)

作品数:23 被引量:91H指数:4
相关作者:康渝生牟海侠胡寅寅赵金平张路杨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正义
  • 4篇主义
  • 4篇文化
  • 4篇共同体
  • 3篇大众
  • 3篇大众文化
  • 2篇哲学
  • 2篇政治
  • 2篇社会保障
  • 2篇社会主义
  • 2篇唯物
  • 2篇文化观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毛泽东
  • 2篇雷蒙·威廉斯
  • 1篇当代意蕴
  • 1篇德性
  • 1篇新唯物主义
  • 1篇演进逻辑

机构

  • 18篇黑龙江大学
  • 3篇哈尔滨理工大...
  • 3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9篇康渝生
  • 6篇牟海侠
  • 3篇胡寅寅
  • 2篇张路杨
  • 2篇赵金平
  • 1篇栾广君
  • 1篇陈树林
  • 1篇吕翠微

传媒

  • 5篇理论探讨
  • 5篇学术交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长江论坛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知与行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道路问题的哲学反思被引量:1
2014年
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由一个近代以来生产力落后、人口众多、教育落后、积弱积贫的大国一跃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经济大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世界贡献率、国民生活水平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和大幅度提高。中国社会短期内的显著变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备受世界瞩目。中国社会巨变被赋予了多重意义:中国的改革是从东方农业文明古国向现代工业文明国家转型;中国的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更具有优势;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同样具有优势;儒家文明沃土上也能开出市场经济花朵;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是两种同样有效的发展模式等。
陈树林
关键词:中国社会哲学反思现代工业文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影响力
文化哲学基本问题研究
2016年
文化哲学是一种全新的哲学形态,对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意义重大。文化哲学研究与人相关的一切活动和活动领域,并对人类已有的文化精神进行深刻反思,人不再是单向度的人,不再是固守个别特殊文化的存在,而是重回总体的人。文化哲学有别于以往只是从外在的必然性去理解历史的意识哲学,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理解方式,通过考察历史的显性和隐性文化内涵从历史本真出发来理解历史。
牟海侠
关键词:文化文化哲学大众文化
新时期社会正义问题的思考
2017年
中国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社会不公、贪腐惊人、贫富差距过大等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正义弱化将导致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加剧,最终威胁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全面探寻有关社会正义问题的解决思路,特别需要寻求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指导。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更加要求全面发展生产力、夯实物质基础,强化权力监督、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正义的实现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牟海侠
关键词:社会正义社会保障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理论及其当代意蕴被引量:1
2017年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人类历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要素辩证关系的哲学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历史辩证法理论发挥了其革命性和批判性的功能;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仍然需要发挥历史辩证法的理论本性。因此,结合时代主题探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理论的实践基础、主体向度、革命功能,准确把握其理论精髓及当代意蕴对于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吕翠微
关键词:历史辩证法当代意蕴
走向“真正的共同体”: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被引量:5
2015年
毋庸置疑,唯物史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最高理论成果。与传统哲学的致思逻辑截然相反,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个人"在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即人的生活方式的深入考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向,从而展现出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深刻彰显了"真正的共同体"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旨归意义。"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讨"人的自由发展"问题的必然结果,而且也在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意蕴中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遵循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对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逻辑梳理,不仅展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底蕴,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明确了发展路向。
康渝生胡寅寅
关键词:唯物史观
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大众文化思想探析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对抗英国精英主义文化传统,论证大众文化合法性,雷蒙·威廉斯将文化界定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是"普通的、平常的"。在此基础上,威廉斯从文化标准何时开始下降、文化标准有没有下降、精英主义者认定文化标准下降的原因及其根本立场和意图等方面,对文化标准因大众的介入而下降的说法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深刻质疑。本文认为,威廉斯大众文化思想与马克思哲学具有相似的价值维度,是对马克思人类解放价值观和"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文化问题上的深入和展开,对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赵金平
关键词:文化大众文化价值关怀
从“现实的个人”到“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生活方式理论的致思轨迹
2014年
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逻辑主线,对生活方式变革的理论观照实际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马克思"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致思理路,不仅标志着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分歧,展示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逻辑,也蕴含着对人的现实困境及其解放途径的价值诉求,彰显了"改变世界"的社会革命逻辑。正是依据人类生活方式的衍变存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制定了以生活方式变革为主线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
康渝生栾广君
从共同体关系样态出发的正义考察——戴维·米勒多元正义观研究
2016年
自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系统研究正义以来,正义一直是政治哲学研究的热点所在,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从人的社会性入手,整合出共同体中人的三种样态:团结的社群、工具性联合体、公民身份,相应地提出每种样态相对应的社会正义原则为需要、应得、平等。这种多元社会正义研究视角比较有创新性,其思想是政治哲学理论界的一大丰富和补充。
牟海侠
关键词:共同体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演进逻辑被引量:7
2013年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共同体的研究以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为起点,通过对市民社会既积极又消极的双重特征的分析与考察,马克思建立了由市民社会过渡到真正的共同体的理论演进逻辑。在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逐步一致和人的本质理论逐步展开的双重逻辑推动下,共同体必然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遵循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逻辑,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演进的最终归宿必然指向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胡寅寅
关键词:市民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被引量:62
2016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洞悉世界共同发展的大趋势所提出的理论构想,也是为了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应对全球性挑战而设计的"中国方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实践中,当代中国充分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用,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和谐理念和"天下"情怀,更是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确立为坚实的理论底蕴,推进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尽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经为世人普遍接受,但完整厘定其历史作用似乎为时过早。因此,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梳理出蕴含于其中的致思理路,我们或可预见其美好的未来,增强实践的信心。
康渝生陈奕诺
关键词:共同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