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

作品数:234 被引量:2,146H指数:24
相关作者:田红叶金印李致家谢五三段春锋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4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5篇天文地球
  • 54篇水利工程
  • 40篇农业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8篇淮河流域
  • 49篇降水
  • 26篇暴雨
  • 23篇灾害
  • 23篇气候
  • 18篇气象
  • 16篇水文
  • 16篇洪水
  • 12篇雨量
  • 12篇流域
  • 12篇干旱
  • 11篇径流
  • 9篇气候变化
  • 9篇夏季
  • 9篇面雨量
  • 8篇汛期
  • 8篇线性矩法
  • 7篇遥感
  • 7篇灾害风险
  • 6篇气候特征

机构

  • 72篇安徽省气象局
  • 60篇南京信息工程...
  • 52篇安徽省气候中...
  • 34篇淮河流域气象...
  • 25篇河海大学
  • 25篇江苏省气象局
  • 25篇中国气象局
  • 16篇南京大学
  • 12篇安徽省气象信...
  • 1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0篇河南省气象科...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 8篇安徽省人工影...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山东省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安徽省气象科...
  • 5篇天津市气象科...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叶金印
  • 20篇田红
  • 18篇李致家
  • 16篇谢五三
  • 12篇段春锋
  • 12篇翟菁
  • 11篇王根
  • 11篇黄勇
  • 9篇王胜
  • 9篇高超
  • 8篇曹雯
  • 8篇邓学良
  • 8篇李超
  • 8篇孙燕
  • 8篇霍彦峰
  • 8篇刘静
  • 7篇吴蓉
  • 7篇何冬燕
  • 7篇杨关盈
  • 6篇陈光舟

传媒

  • 14篇气象科学
  • 14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篇暴雨灾害
  • 9篇第33届中国...
  • 8篇气象
  • 8篇气象与环境科...
  • 7篇水文
  • 7篇气象科技
  • 7篇大气科学学报
  • 6篇大气科学
  • 6篇水电能源科学
  • 6篇气候变化研究...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中国农业气象
  • 5篇气象与环境学...
  • 4篇地理研究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高原气象
  • 4篇灾害学
  • 4篇气象水文海洋...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1篇2020
  • 14篇2019
  • 21篇2018
  • 23篇2017
  • 30篇2016
  • 27篇2015
  • 21篇2014
  • 21篇2013
  • 13篇2012
  • 22篇2011
  • 12篇2010
  • 25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2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71-2010年中国大陆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
<正>1研究意义和目的潜在蒸散(ET0)表示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散量[1,2]。已有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前苏联、印度、中国等[3-10]全球大部分国家的ET0整...
曹雯段春锋申双和
关键词:潜在蒸散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河南省1961-2011年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9
2013年
根据1961 2011年河南省32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以百分位阈值方法定义极端气温事件的阈值,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及Mann-Kendall检验两种方法,对河南省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极端最高气温以0.20℃/10a的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极端最低气温以0.42℃/10a的速率呈显著升高趋势,其升高趋势比前者降低趋势更为显著。2)河南省极端高温事件频数与极端低温事件频数分别以2.04天/10a和3.13天/10a的速率显著减少,且后者比前者减少趋势更为显著。3)极端最高气温降低的突变年与极端高温事件频数减少的突变年一致,均为1969年;极端最低气温升高的突变年与极端低温事件频数减少的突变年一致,均为1985年。4)河南省极端最高(低)气温与极端高(低)温事件频数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和地区差异。
王丽
关键词:极端气温极端气温事件MANN-KENDALL检验
沿淮湖泊洼地区域暴雨洪涝风险评估被引量:33
2010年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原理,从暴雨洪涝致灾因子危险性及承灾体易损性出发,以沿淮湖泊洼地区域为示范研究区,综合考虑降水量、径流量、地形与河网密度、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及经济数据等指标,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功能,运用标准化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多源栅格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指标因子权重,采用ARCGIS9.2的ModelBuilder建模工具建立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代数功能及综合指数法,得出洪水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评价图;并利用2003年沿淮湖泊洼地区域暴雨洪涝淹没面积数据验证暴雨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洪涝淹没区有60.66%位于高风险区,33.29%位于中高风险区,6.05%位于中风险区;结果表明,沿淮湖泊洼地区域暴雨洪涝中高风险及高风险区的准确度达93.95%,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风险评估精度较高。模型的建立及风险区划图的制作,对暴雨洪涝灾害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盛绍学石磊刘家福叶金印刘荆
关键词:暴雨洪涝风险评估淮河流域
绘点公式在线性矩参数估计中对稀遇频率估计值的影响探讨
2016年
根据太湖流域96个雨量站年最大日雨量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在线性矩中当采用绘点公式Pi∶n=(i+A)/(n+B),B>A>-1时,选取不同参数A和B的值,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计算实际资料频率估计值与生成资料频率估计值的平均值的均方根误差来探讨不同绘点公式对频率估计值的影响。一般认为A=0,B=0时,线性矩估算是无偏的。重点讨论当估计稀遇频率事件时,A=0,B=0是否仍然恰当;如若不是,A和B取什么值是最佳的组合。结果表明:在线性矩参数估计中对常遇频率估计值采用无偏绘点公式时频率估计值不确定性很小,而对稀遇频率估计值采用无偏绘点公式计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比较了不同绘点公式对太湖流域年最大日雨量100-y,1 000-y,10 000-y频率估计值的影响,发现在线性矩参数估计中对稀遇频率估计值稳健性表现最好的绘点公式是Pi∶n=(i-0.35)/n,即A=-0.35,B=0。
苏小玲林炳章吴俊梅
关键词:线性矩法
激光波高测量中示踪粒子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激光测量流体波动的波面高度,其基本原理是将激光投射到流体表面,通过计算投射距离,反演出波面高度。由于投射目标是气液的界面,,因此需要在接收激光投射的目标流体表面加用反射物质,以正确显示波面位置。通常采用反射示踪粒子撒播在被测流体表面,这是波高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示踪粒子反射性能的实验结果,分析所测示踪粒子的效果,对不同示踪粒子的特点、存在问题给出鉴定与讨论,并归纳出良好的波面反射示踪粒子应具备的特性。特别指出在气液交界面不宜使用气泡为示踪粒子及其原因。
王坚红尹佐臣李洪利
关键词:激光测距
利用HJ-1卫星数据监测山区水库资源被引量:8
2015年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宏观地获得研究区域的数据,已成为湖泊环境动态变化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对于山区的湖泊和河流而言,由于沟壑众多,河道狭窄,水体像元多为混合像元,利用现有方法提取水体遥感影像难度较大。水体与植被、城市和土壤等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是利用遥感手段提取水体信息的基本原理。本文在水体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HJ-1卫星数据特征及所采用的山区水体信息的遥感提取方法,并以南湾水库为例,描述了利用植被指数(NDVI)方法识别水体信息的技巧:首先将HJ-1数据的第3和第4波段经过波段运算得到NDVI图像;再将两种遥感图像中NDVI值小于0的像元判识为水体,NDVI值大于0的判识为水库周围的农田,经过计算像元数量得到水体面积信息;最后在各种专业软件的支持下,结合非监督分类的水体识别效果,将水体与其他地物类型区分开来。结果表明,利用HJ-1卫星数据可有效排除其他地物的干扰,显著提高水体监测的精度。
郭鹏刘忠阳
关键词:南湾水库NDVI水体提取
寿县地区小麦和水稻田地表反照率观测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寿县气候观象台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地表反射率观测资料,分析了农田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对比了小麦和水稻在不同生长期的平均反照率,讨论了天气状况和天气过程对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和水稻的生长期内,地表反照率变化相似,均先增大后减小。在作物生长初期,水稻田平均反照率低于小麦田反照率约0.02;中期时,两者相近;成熟后,水稻反照率高于小麦反照率约0.04。降水过后,晴空地表反照率减小。
余予李扬云童应祥田红陈洪滨
关键词:地表反照率小麦水稻生长期
淮河流域近58年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为了更明确、具体地了解淮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959~2016年淮河流域170个高密度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采用Spearman秩次相关和对趋势分析较准确的成对斜率回归中值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流域不同级别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等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年降水南北差异较显著,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最大的地区均位于流域最南部大别山地区,其值为最小值的2倍左右;平均日降水强度及年暴雨量和暴雨日数的分布相似,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部山区为大值区,西北部海拔流域最高的地区为最小值分布区,在流域中部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平均暴雨强度的一个大值区位于流域中部偏西的河南驻马店地区,淮河流域极端强降水的发生地也集中在此地周围;流域整体年降水量有轻微下降趋势,降水日数明显减少(东北部地区尤其显著,干旱风险增加),导致平均日降水强度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10mm以下的小雨尤其是0.1~1mm的微量降水的频数显著减少导致的,而50mm以上的暴雨各指标在流域整体上均无显著的变化趋势;流域春秋两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夏冬两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属于春秋变干、冬夏变湿的地区。
赵丹张叶晖刘俊杰
关键词:淮河流域降水暴雨小雨
近40a淮河流域暴雨特征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利用淮河流域159个气象台站1971—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淮河流域历年各站暴雨量并建立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暴雨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常年暴雨量及暴雨次数空间分布非常一致,高值区位于流域西南部,暴雨量及暴雨站次呈单峰型分布,7月上、中、下三旬最为集中;全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暴雨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EOF前三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为84%,第一模态全流域一致为正,表明暴雨量分布一致多或少;第二模态为南正北负,暴雨量分布北少(多)南多(少);第三模态为西正东负,暴雨量分布东少(多)西多(少);暴雨量2~3年高频震荡及12~14年低频震荡较为明显,在12~14年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由多到少3个循环交替;暴雨量在2000年左右可能存在一次突变,2000—2009年年均暴雨量比1971—1999年年均值增加了52 mm。
谢五三王胜
关键词:暴雨气候特征淮河流域气候变暖
基于CVM的太湖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居民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相关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法定量评估湿地生态功能修复保护非使用价值,力图探讨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的相关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支付意愿调研综合置信度为2.652,处于可信程度较高的范畴,3个调研区的集中度均呈现不规则偏正态分布,WTP中位数与平均数重现性良好,中支付区域集中度达86%,符合经济学原理,说明WTP结果可信度较高。(2)公务员、教师、律师、高薪企业工人、部分高收入农民、军人支付意愿较高,两者的相关性高达0.937以上。(3)按CVM法计算,当地居民对世行工程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户均支付19.19元/月,产生区域支付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区域随机被访者职业构成和收入构成存在差异。(4)在估算湿地生态功能恢复项目支付意愿时CVM法是可靠的基本方法,支付能力是支付意愿的重要制约因素,中等支付能力者支付金额最高,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不仅仅是正相关而是复杂的关联性。
于文金谢剑邹欣庆
关键词:太湖湿地CVM支付意愿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