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3027)

作品数:2 被引量:78H指数:2
相关作者:曲晓明辛洪波侯增谦徐文艺董国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铜矿
  • 2篇锆石
  • 2篇含矿
  • 2篇斑岩
  • 2篇斑岩铜
  • 2篇斑岩铜矿
  • 1篇地壳
  • 1篇地壳隆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岩体
  • 1篇铜矿带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隆升
  • 1篇西藏冈底斯
  • 1篇隆升
  • 1篇矿带
  • 1篇高原隆升
  • 1篇含矿斑岩
  • 1篇含矿岩体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辛洪波
  • 2篇曲晓明
  • 1篇莫宣学
  • 1篇董国臣
  • 1篇徐文艺
  • 1篇侯增谦

传媒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岩体的相对氧化状态:来自锆石Ce(Ⅳ)/Ce(Ⅲ)比值的约束被引量:42
2008年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个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锆石与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三个矿床含矿斑岩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和δEu值:拉抗俄矿床为492.25和0.5341,冲江矿床为263.83和0.4353,南木矿床为291.94和0.5273。认为锆石Ce(Ⅳ)/Ce(Ⅲ)比值>260,δEu>0.4是斑岩成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指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东部较西部受到更大程度的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矿化机理可表述为:深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使岩浆的氧逸度增加,在随后的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高Cu、Au浓度的岩浆热液流体,并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压力、温度的降低,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了成岩成矿作用。
辛洪波曲晓明
关键词: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冈底斯斑岩铜矿与南部青藏高原隆升之关系——来自含矿斑岩中多阶段锆石的证据被引量:37
2006年
文章通过阴极发光研究结合SHRIMPU_Pb法精确定年,发现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中的锆石由残留、变质、岩浆3种类型组成,其年龄分别为(51.1±4.8)Ma、(21.1±2.6)Ma和(14.47±0.5)Ma。LA_ICP_MS分析表明残留锆石的特点是Y(1121×10-6)、HREE(641×10-6)和MREE(182×10-6)含量高,U(207×10-6)、Th(171×10-6)和Hf(0.96%)含量低。与残留锆石和岩浆锆石相比,变质锆石Th/U比值明显降低(0.54)。在3种类型的锆石中都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和正Ce异常,但岩浆锆石以Ce异常变化大为特征。冈底斯铜矿带含矿斑岩中识别出的这3个锆石阶段与冈底斯碰撞造山带演化中的3个重要构造事件相对应。作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拼贴的主缝合带,这种一致性允许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构造模式:50~60Ma之前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期间发生地幔镁铁质岩浆底侵,形成了含矿斑岩的源区;约21Ma前,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同时造成了底侵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含矿岩浆和地壳快速隆升;约15Ma前,伴随着高原南部地壳隆升后的伸展塌陷,含矿岩浆侵位,形成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曲晓明侯增谦莫宣学董国臣徐文艺辛洪波
关键词:地质学锆石斑岩铜矿地壳隆升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