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778)

作品数:17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邓伟民魏秋实谭新孙伟珊苏海容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骨质
  • 12篇骨质疏松
  • 7篇壮骨
  • 7篇壮骨颗粒
  • 7篇补肾
  • 7篇补肾壮骨
  • 7篇补肾壮骨颗粒
  • 6篇去势大鼠
  • 6篇骨密度
  • 5篇受体
  • 4篇激素
  • 4篇骨质疏松大鼠
  • 4篇骨质疏松症
  • 3篇去势
  • 3篇小鼠
  • 3篇类固醇
  • 3篇类固醇受体
  • 3篇SRC-3
  • 2篇代谢
  • 2篇血清

机构

  • 15篇广州军区广州...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邓伟民
  • 13篇魏秋实
  • 7篇谭新
  • 6篇孙伟珊
  • 5篇邵玉
  • 5篇苏海容
  • 3篇霍少川
  • 3篇王俊玲
  • 2篇王海彬
  • 2篇钱云峰
  • 2篇黄莉
  • 2篇陈现红
  • 2篇刘坚
  • 2篇黄思敏
  • 2篇汤璐璐
  • 1篇唐红宇
  • 1篇刘允
  • 1篇姜冰洁
  • 1篇杨健
  • 1篇黄伟毅

传媒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生命科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雌性大鼠骨组织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雌性大鼠骨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6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OVX组)、假手术组(SHAM组)、中药组(CM组)、戊酸雌二醇组(EV组)、雷洛昔芬组(RLX组)。各组给药3个月后,每组随机选取半数大鼠测定其脊柱及股骨颈骨密度(BMD),腹主动脉采血处死,立即保留血清并取其左侧股骨,进行血清雌二醇(E2)含量及骨组织ERα及ERβ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给药6个月后采用相同方法处理剩余大鼠。结果与SHAM组比较,各阶段用药后,OVX组脊柱及股骨颈BMD值均下降(P <0.05,P <0.001)。与OVX组相比,用药3个月后CM组脊柱及股骨颈BMD值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6个月后各用药组脊柱BMD值均升高(P <0.05),股骨颈BMD值亦提高,其中CM组提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HAM组相比,两阶段给药后OVX组ERα、ERβ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01),与OVX组比较,各用药组两种蛋白水平均显著提高(P <0.001)。用药3个月后,3个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后,CM组ERα蛋白水平高于RLX组(P <0.05),与E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3、6个月后,CM组E2含量较OVX组均有提高(P <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卵巢雌鼠骨组织可能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ERα、ERβ蛋白表达水平,提高去卵巢大鼠BMD。
李娟敏罗骏袁秋虹邓伟民
关键词:补肾壮骨颗粒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雌二醇戊酸雌二醇雷洛昔芬
激素相关核受体及其辅助激活因子与骨质疏松症被引量:5
2013年
核受体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成员众多的转录因子,参与体内亲脂激素、维生素、脂质和其他细胞内信号的转录过程。核受体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助因子相互作用,调控众多靶基因的表达,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激素相关核受体及其辅助激活因子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通过检索有关激素核受体、核受体辅助因子的功能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阐明了激素相关核受体(ER、AR、ERRα、PPARγ)及其辅助激活因子(SRC-1、SRC-2)在骨骼发育中的重要作用,而核受体辅助激活因子SRC-3、PGC-1α可能参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深入研究SRC-3、PGC-1α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将为我们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魏秋实黄莉邓伟民
关键词:核受体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SRC-3和PGC-1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
邓伟民魏秋实郭桢谭新黄思敏王俊玲邵玉
文献传递
补肾健脾化瘀方对去势大鼠股骨区域性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化瘀方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区域性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30只7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福美加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去势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建模后,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83、2.5 mg/kg剂量的补肾健脾化瘀方,每天灌胃1次;福美加组给予5 mg/kg福美加,每周灌胃1次;对照组、模型组灌服10 mL/kg生理盐水,1次/d。给药期间记录大鼠体重变化。给药8周后,收集各组大鼠左侧股骨分别行BMC和BMD检测。结果各组大鼠给药前后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总BMC和BMD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和福美加组总BMD高于模型组和中药低剂量组(P<0.05),而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福美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股骨内侧髁BMC和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股骨干BMC和BMD以及大转子BMD,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低于其余3组(P<0.05),而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福美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福美加组大转子BMC高于其余3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股骨外侧髁BMC高于其余4组(P<0.05),对照组和中药高剂量组股骨外侧髁BMD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去势大鼠股骨不同区域均存在BMC和BMD下降,补肾健脾化瘀方可提高全段股骨BMC和BMD,尤其对提高股骨外侧髁BMC和BMD更有优势。
黄莉刘允魏秋实邓伟民王海彬孙伟珊霍少川唐红宇
关键词:中药去势大鼠骨质疏松
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30只7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福善美组。治疗8周后,分别收集左侧股骨和血清的骨矿含量、骨密度和血脂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福善美组骨密度高于模型组和中药低剂量组(P<0.05),而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福善美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甘油三酯低于模型组(P<0.05),而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与福善美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高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与福善美组(P<0.05)。结论去势大鼠存在血脂代谢异常,补肾壮骨颗粒可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状态,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提高骨矿含量和骨密度。
孙伟珊魏秋实霍少川邓伟民
关键词:补肾壮骨颗粒去势大鼠骨质疏松脂代谢
绝经后妇女血清SRC-3表达水平与骨量丢失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RC-3)表达水平与骨量丢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于广州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58例和健康绝经后妇女19例。DEXA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ELISA检测血清SRC-3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骨质疏松症的临界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SRC-3水平明显下降(均P<0.001)。血清SRC-3水平与骨密度分级呈负相关(r=-0.543,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SRC-3浓度值0.297 ng/m L是骨质疏松的诊断临界值。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RC-3水平与BMI(r=0.395,P<0.001)和腰椎BMD(r=0.503,P<0.001)呈正相关。结论:SRC-3可能是影响绝经后妇女腰椎骨量丢失的重要因子。
邓伟民魏秋实谭新黄思敏王俊玲邵玉苏海容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绝经骨量丢失
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和SRC-3及PGC-1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和血清、骨髓组织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RC-3)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阿仑膦酸钠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中药组、阿仑膦酸钠组均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造模4 d后,中药组给予补肾壮骨颗粒2.5 mg/kg灌胃,阿仑膦酸钠组给予阿仑膦酸钠7 mg生药/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2周后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组大鼠血清SRC-3及PGC-1α水平;处死大鼠,运用小动物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4组大鼠股骨离体骨密度(BMD),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组大鼠骨髓组织中SRC-3 mRNA及PGC-1α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中药组、阿仑膦酸钠组血清SRC-3、PGC-1α水平及SRC-3 mRNA、PGC-1α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中药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阿仑膦酸钠组(P均<0.05);阿仑膦酸钠组SRC-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血清SRC-3、PGC-1α水平和PGC-1α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模型组大鼠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中药组和阿仑膦酸钠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中药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可能通过提高去势大鼠血清及骨髓组织中SRC-3和PGC-1α分子及基因表达水平而促进骨形成,从而提高骨密度。
陈艳婷魏秋实吴庆荣谭新罗骏邓伟民
关键词:补肾壮骨颗粒去势大鼠骨密度
青年男性血清25羟维生素D、PTH水平与区域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青年男性维生素D、PTH状态及其与区域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门诊部体检的60名广州青年男性志愿受试者,年龄18~44岁。评估血清25(OH)D、PTH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PTH与骨转换指标和区域骨密度(BMD)的相关性。结果 46.7%的青年男性血清25(OH)D水平>30 ng/mL,53.3%低于30 ng/mL,5%低于20 ng/mL。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变量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PTH负相关(r=-0.264,P=0.042),与β-Crosslaps负相关(r=-0.257,P=0.047)。血清25(OH)D水平、PTH与L1-4以及单个腰椎L1、L2、L3、L4的BMD无相关性。股骨大转子BMD与血清25(OH)D正相关(r=0.271,P=0.040),校正年龄、BMI和骨生化指标后,正相关性更加明显(r=0.319,P=0.02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ALP与全腰、L1、L3、L4椎BMD相关,BMI、PINP与L2椎BMD相关,BMI、25(OH)D与全髋、大转子BMD相关。结论青年男性广泛存在血清25(OH)D不足状态,血清25(OH)D水平与股骨大转子BMD明显正相关,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维持大转子区域的骨量至关重要。
钱云峰邓伟民刘坚魏秋实孙伟珊陈现红黄伟毅邵玉谭新姜冰洁
关键词:青年男性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
骨代谢相关基因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代谢失衡,导致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变、骨脆性及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复杂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骨代谢相关基因及其调控通路,主要包括PPAR-γ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干扰某些靶基因的表达,可以激活或阻断其信号的转导,从而使骨代谢向人们需要的方向倾斜,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杨健刘坚邓伟民魏秋实谭新陈思敏王俊玲
关键词:骨质疏松基因调控WNT通路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不同组织中17β-雌二醇的表达情况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17β-雌二醇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非性腺源性雌激素的分泌情况,为进一步研究BMSCs的生理功能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0、24、48 h时BMSCS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物中的17β-雌二醇水平。选取SD大鼠不同组织,称重后物理破碎,Elisa法检测不同组织中的17β-雌二醇含量。结果:48 h培养上清中17β-雌二醇浓度较24 h培养上清中明显升高(P<0.05)。卵巢及软骨组织中17β-雌二醇的浓度高于其他组织,但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BMSCs可自身合成及分泌17β-雌二醇,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时间成正比,但对其自身或周围组织是否具有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大鼠不同组织中17β-雌二醇浓度无明显差异,说明其旁分泌现象可能普遍存在且无性腺依赖性,但是否由该被测位点分泌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这种非性腺源性的雌激素可能会成为绝经后参与骨代谢并维持女性骨骼健康的主要雌激素来源。
王俊玲黄思敏魏秋实谭新邓伟民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17Β-雌二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