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GQ004)

作品数:10 被引量:587H指数:9
相关作者:孙亚男刘华军陈明华杨明海刘传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省际
  • 3篇网络
  • 3篇基尼系数
  • 3篇城市
  • 2篇动态演进
  • 2篇演进
  • 2篇因果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社会网络分析
  • 2篇网络结构
  • 2篇经济增长
  • 2篇空间网络结构
  • 2篇格兰杰
  • 2篇格兰杰因果
  • 2篇城市群
  • 1篇低碳
  • 1篇因果关系
  • 1篇因果关系检验
  • 1篇因果检验
  • 1篇月度

机构

  • 9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7篇孙亚男
  • 6篇刘华军
  • 2篇陈明华
  • 2篇杨明海
  • 1篇刘传明
  • 1篇张耀
  • 1篇崔蓉
  • 1篇卢晓杨
  • 1篇张红霞

传媒

  • 2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经济评论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南方经济
  • 1篇经济与管理评...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建立基于生产函数的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考察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份旅游产业集聚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以及总体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旅游产业集聚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而中西部省份旅游产业集聚呈上升趋势。(2)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约是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3.5倍和7倍。(3)产业集聚、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区域内和总体空间溢出效应,但产业集聚具有负向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而劳动对地理或经济邻近省份的旅游经济增长起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资本驱动的旅游产业集聚是推动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崔蓉刘华军
关键词:经济增长旅游产业集聚
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被引量:89
2017年
研究目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以及哈长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时空动态演进。研究方法: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依然显著,区域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其创新能力分布呈不同的极化现象与趋势;其创新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邻域创新环境的优劣对周边城市创新水平的向上转移产生非同步、差异化影响。研究创新:挖掘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来源,并通过科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为城市群创新差距提供空间解释。研究价值:对缩小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构建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支撑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杨明海张红霞孙亚男
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3年省际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被引量:36
2015年
全面认识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中国新时期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省域之间存在普遍的溢出效应,不存在孤立发展的地区。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具有较明显的"等级"属性,其中,东部省份处于主导地位,中部省份扮演"桥梁"与"中介"角色,西部省份在网络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的区域协同与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呈显著相关,而民生状况的协同改善对空间网络结构影响最大。
刘华军张耀孙亚男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检验空间网络结构
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69个大中城市月度数据的经验考察被引量:35
2016年
全面认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提高房价调控政策的精准性、构建跨区域房价协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基于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69个大中城市50个月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实证考察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房价联动呈现显著的网络结构形态,且通达性好、稳定性高。二、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中心度较高,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具有房价"引领"作用。三、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等9个城市属于净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引导"角色。长沙等17个城市属于经纪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桥梁"角色;北海等25个城市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内、外部双向"引导"角色;九江等18个城市属于净受益板块,在网络中扮演"跟随"角色。此外,板块的"俱乐部效应"、"梯度效应"显著。四、QAP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对城市间房价联动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得出了中国城市房价协同调控的政策启示。
陈明华刘华军孙亚男何礼伟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研究被引量:254
2015年
本文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逐步提高,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②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桥梁"和"中介"的作用。③在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网络中,环渤海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和山西等资源丰富的省份属于"净溢出"板块,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④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紧密程度及稳定性的提升、网络等级结构的破除能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消费的空间公平性。而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升对能源强度的降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为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严峻挑战,但为跨区域协同节能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刘华军刘传明孙亚男
关键词:能源消费社会网络分析能源强度
碳交易市场中的碳税策略研究被引量:46
2014年
为实现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平稳调整,我国需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这就需要选择并设计市场化减排政策工具。本文通过探讨碳交易市场中的碳税策略,提出复合碳交易体系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在此背景下,通过构建复合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双寡头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三阶段博弈模型,对如何制定碳税税率促使社会福利最大化,不同碳减排研发策略下,企业如何确定碳计划减排量以及制定产品价格,以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政府征收碳税税率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比较企业采取合作和竞争两种不同碳减排研发策略时,碳税税率的变化对产品价格、碳计划减排量、企业利润、社会福利方面的影响。本文认为,在碳交易市场中征收碳税对于降低碳排放量,增加企业收益具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在科学合理的政府政策配置下,采用合理的市场机制,可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现过程,需要建立碳交易市场,依靠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促使企业主动选择"提高计划碳减排量"的方式逐年降低碳排放量,同时,在加强社会监督和严格执行碳超量排放处罚机制的条件下,采用碳税方式提高计划碳减排量,而要达到最优减排量,政府还需积极引导和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碳减排研发效率,并积极开展合作研发减排;而在推行过程中,应选择碳税税率征收空间较大的高产能行业,特别是产品成本和低碳度较低的行业作为试点,优先开征碳税;在垄断行业中,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规制政策,以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递延性,维护公共利益。同时,推广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培养,这将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价格,应对碳减排带来的生产成本压力,减少碳税征收的阻力,为政府开征碳税赢得空间和时间,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平稳调整,实现低�
孙亚男
关键词:碳交易碳税博弈模型
中国五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2003~2013年被引量:80
2016年
本文基于2003~2013年城市金融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结论如下,五大城市群总体、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珠三角、长中游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下降趋势。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最大,长三角与长中游城市群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城市群金融发展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的演变趋势不一致,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演变趋势也不一致。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梯度效应,呈现两极分化或多极分化趋势。
陈明华刘华军孙亚男
关键词:城市群金融发展核密度估计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的再考察被引量:48
2016年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空间传导的非线性趋势,利用最新发展起来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技术,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了识别,并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揭示了其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严重低估了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而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不仅可以揭示出更多的空间关联关系,而且能够识别出更多可能的空间溢出渠道,这为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协同效应提供了更多的实证支持。(2)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从整体上呈现出更紧密的、更稳定的网络结构形态,在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最大可能性网络(ML-Network)中没有任何一个省份能够"孤立"于整体网络。"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必须从全局的、整体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探寻并创造出更多的空间溢出渠道,发挥经济增长不同板块的不同功能,实现区域经济空间的协同发展。
刘华军何礼伟
关键词:经济增长空间网络结构
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我国内地2001—2013年30个省市(除西藏外)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额、新产品销售收入5个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各省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自治区)、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支撑带的创新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呈不断上升趋势,"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自治区)经济带的创新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京津冀地区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的总体差距不断扩大,2005年之后,地区差距成为造成总体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③Kernel密度估计显示,随时间推移,全国和三大经济支撑带的创新能力虽然得以提升,但地区差距仍呈现持续扩大趋势。
杨明海卢晓杨孙亚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