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BAD02A06-19)

作品数:19 被引量:530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竹张耀兰杜世州曹承富屈会娟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小麦
  • 9篇氮肥
  • 9篇高产
  • 8篇氮肥运筹
  • 7篇超高产
  • 6篇冬小麦
  • 6篇高产小麦
  • 5篇穗型
  • 5篇超高产小麦
  • 4篇氮素
  • 4篇栽培
  • 3篇氮肥运筹模式
  • 3篇施氮
  • 3篇特性分析
  • 3篇不同穗型
  • 2篇氮肥基追比
  • 2篇氮素运筹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吸收
  • 2篇养分吸收利用

机构

  • 12篇安徽省农业科...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安徽省农作物...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蒙城县农业技...
  • 3篇安徽省蒙城县...
  • 1篇合肥丰乐种业...
  • 1篇安徽省濉溪县...

作者

  • 11篇曹承富
  • 10篇杜世州
  • 9篇赵竹
  • 8篇张耀兰
  • 7篇乔玉强
  • 6篇张四华
  • 6篇李金才
  • 6篇魏凤珍
  • 6篇刘永华
  • 6篇屈会娟
  • 5篇沈学善
  • 4篇董召荣
  • 4篇谭娟
  • 4篇王成雨
  • 3篇赵斌
  • 3篇邹兵
  • 3篇张健
  • 2篇郅胜军
  • 2篇徐晓光
  • 2篇王竟绍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2份墨西哥CIMMYT小麦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差异及品种筛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为低PPO活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按Anderson和Morris等方法并作部分修改对引进的252份墨西哥CIMMYT小麦品种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PPO活性主要受基因型影响;不同品种间PPO活性相差很大。252份墨西哥CIMMYT小麦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范围为54.00~285.78AU/(min·g)。其中小于100.00AU/(min·g)的品种有46个,200.00AU/(min·g)以上的有37个,其余皆为100.00~200.00AU/(min·g)。品种PPO活性分布在100.00~200.00AU/(min·g)的个数较多,而在〈100.00AU/(min·g)和〉200.00AU/(min·g)范围则分布较少,基本上呈正态分布。[结论]通过育种途径可改善小麦制品颜色褐变的现象。筛选出PPO活性低于100.00AU/(min·g)的46个的墨西哥CIMMYT小麦品种,可作为小麦品质育种的材料。
赵竹赵斌赵莉万映秀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以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提高有利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穗粒数与千粒重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氮肥基追比例增加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而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间呈负相关,氮肥基追比例增加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未达显著差异水平。烟农19以中密度、氮肥基追比例5:5处理产量最高,兰考矮早8以高密度、氮肥基追比例7:3处理产量最高。根据密度、氮肥基追比例组合与产量结果建立二元回归模型,烟农19的氮肥基追比例5:5最佳,优化密度为328.4×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8 725.3 kg.hm-2,兰考矮早8的氮肥基追比例7:3最佳,优化密度为421.2×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7 441.1 kg.hm-2。
王竟绍董召荣张健邹兵徐晓光谭娟聂刚
关键词:小麦氮肥基追比例多穗型大穗型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越冬期冻害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以中筋高产小麦品种新麦1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从土壤-小麦植株系统出发研究了3个梯度氮肥用量(180 kg/hm2、240 kg/hm2和300 kg/hm2)和3种基追比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基肥:拔节肥为5∶5和基肥∶拔节肥为7∶3)对冬小麦越冬期麦苗冻害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模式显著影响小麦抗冻能力和茎秆抗倒伏能力。基部第一、第二节间的节间长度和基部第二节间的含氮量均随施氮水平和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基部第一、第二节间的节间粗度、秆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以及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则表现相反。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与其节间粗度、秆壁厚度、充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魏凤珍李金才屈会娟沈学善
关键词:冬小麦施氮模式冻害
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以重穗型品种矮早8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两个中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80~300 kg/hm^2范围内3个梯度氮肥用量和三种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M1处理单产最高,为8319.0 kg/hm^2;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处理籽粒单量最高,为9027.0 kg/hm^2。氮肥对中间型品种周麦18产量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单位面积穗数的调控来实现的,对重穗型品种矮早8则主要是通过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调控来实现的。重穗型品种矮早8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用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高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处理H1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中间型品种周麦18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最高;供试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在180~300 kg/hm^2纯氮范围内,根据品种不同穗型特点,采用中氮水平,适当加大追肥比例,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适为3∶5∶2适宜,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基肥∶拔节肥为5∶5是实现高产优质同步提高比较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魏凤珍李金才屈会娟沈学善张一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运筹模式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6
2008年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 715.0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曹承富孔令聪张存岭赵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关键词: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强筋小麦
主要栽培因素对皖麦52品质的影响
2011年
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了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中筋小麦皖麦52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皖麦52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施钾量、施磷量和密度;施氮量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密度、施钾量和施磷量。蛋白质含量≥15%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3.14~296.04 kg/hm2,施磷量85.08~87.96kg/hm2,施钾量96.83~105.26kg/hm2,基本苗密度2.3268×106~2.4732×106株/hm2,行距17.6~18.3cm。湿面筋含量≥37%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5.96~293.7kg/hm2,施磷量87.9~92.1Kg/hm2,施钾量107.81~112.19 kg/hm2,基本苗密度2.3526×106~2.4474×106株/hm2,行距17.7~18.2cm。
张健董召荣葛琳琳李斌陈莉谭娟李赵龙
关键词:小麦栽培因素
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资源筛选及其生理特性分析
为筛选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采用田间栽培方法分别对2006-2007和2007-2008两年度26份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分蘖特性、养分吸收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文献传递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2种穗型小麦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烟农19的中密度(300×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5∶5互作处理、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的高密度(412.5×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7∶3互作处理有利于群体叶面积指数的提高,产量最高,分别为8682.97、7440.35kg/hm^2。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多穗型小麦种植密度300×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5∶5互作处理为宜,而大穗型小麦种植密度300.0×10^4~412.5×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7∶3~5∶5互作处理为宜。
王竟绍谭娟谭娟邹兵
关键词:小麦穗型氮肥叶面积指数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50
2008年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氮水平(202.5、270.0和337.5kghm-2)和不同基追比例的施肥试验,对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及茎秆抗倒指数(CLRI,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显著影响小麦茎秆抗倒能力。基部节间长度和含氮量均随施氮水平和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节间充实度、机械强度则表现相反。而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和CLRI则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但随基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CLRI与基部节间粗度、壁厚、充实度及机械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基部节间长度和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LRI可作为小麦抗茎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魏凤珍李金才王成雨屈会娟沈学善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运筹模式抗倒性能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氮肥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氮素运筹技术与高效利用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前期工作中筛选出的具有超高产水平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针对安徽省淮北地区生态特点,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
关键词:氮素小麦生理机制养分吸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