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43012) 作品数:16 被引量:87 H指数:6 相关作者: 陈瑜 更多>> 相关机构: 江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无锡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硅基介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06年 硅基介孔材料是通过有机与无机物组份间的超分子组装或协同效应而杂化形成。它具有较大的孔容、高的比表面积、有序且可调的孔道结构,其孔道表面可进行物理吸附或新的化学修饰。这为介孔材料的功能化与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对硅基介孔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作了介绍,重点对国内外硅基介孔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文建湘 倪忠斌 孙竹青 杨成 陈明清关键词:硅基介孔材料 功能化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2 2006年 分别以对氯甲基苯乙烯和α-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联二吡啶和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为配位剂,在氯化亚铜的催化作用下,使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进行本体聚合.用凝胶渗透色谱跟踪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发现不同引发剂与配位剂对聚合反应速率有明显的影响.根据体系中的ln([cM0]/[cM])变化与聚合反应时间成线形的关系,证明tBMA的聚合过程在实验范围内符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规律.利用ATRP的反应特点,改变引发剂与单体tBMA的配比,可将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在所需范围内,并保持PtBM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2;同时用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PtBMA的结构明确. 杨伟 顾瑾 刘晓亚 杨成 潘光艳 陈明清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 配位剂 pH与温度快速响应性P(NIPA-co-AA)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2006年 首次通过激光光散射研究了致孔剂聚乙二醇(PEG)在反应介质中的聚集状态,分析了PEG的致孔机理。通过将凝胶/PEG复合体在一定浓度碱液中的充分浸渍,找到了一种可将致孔剂完全去除的新方法,制得了快速响应的多孔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水凝胶。由称量法测定了水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LCST。温敏性退胀动力学研究表明,多孔水凝胶在2 m in内的失水率可达90%以上;在pH敏感性退胀动力学研究中首次发现,该类多孔共聚水凝胶具有脉冲式的退胀过程,这种性能在特殊的药物缓释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陈兆伟 丁斯婷 杨成 顾瑾 陈明清关键词:N-异丙基丙烯酰胺 多孔结构 快速响应 反应性分散稳定剂对聚合物颗粒形态与粒径的影响 2006年 在一定比例的醇/水混合介质中,以甲基丙烯酸酯单封端的聚乙二醇(PEG)大分子单体为反应性分散稳定剂,使其与丙烯腈/苯乙烯(丙烯腈为主单体)进行了三元自由基分散共聚反应,制得了粒径均一、分散稳定、尺寸为亚微米级并具有特殊形态的聚合物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光散射等手段对聚合物颗粒进行了表征,发现大分子单体浓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形态与颗粒大小有明显的影响.进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PEG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丙烯腈单体的质量比和颗粒大小间的定量关系,用于预测控制颗粒直径的聚合反应条件. 魏林娟 袁燕华 陈明清 刘晓亚 杨成 倪忠斌表面含氯型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5 2005年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对氯甲基苯乙烯(CMSt)为功能单体,在醇-水混合溶剂(y(乙醇):y(水)=9)中经分散聚合制备了表面带有适量氯原子、粒径均匀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简称交联微球),并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对交联微球的粒径分布及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MSt的浓度为0~0.26mol/L、引发剂的浓度为2~16mmol/L的条件下,可将交联微球的平均流体动力学半径控制在180~530 nm范围内.激光光散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交联微球的粒径及其形态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得交联微球的形态规整,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交联微球表面的组分测定结果表明,改变CMSt的用量和控制合适的聚合反应条件,可成功地将氯原子导入微球表面;当c(苯乙烯)=0.14 mol/L,c(CMSt)=0.26 mol/L时,交联微球表面CMSt的摩尔分数为13%. 姚尚风 张茜 郭晓 陈明清 刘晓亚 杨成关键词:分散聚合 聚苯乙烯微球 单分散 表面修饰 氯 聚醋酸乙烯酯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的分散共聚 被引量:9 2006年 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大分子单体为分散稳定剂,通过分散聚合制得了PVAc接枝聚苯乙烯(PVAc-g-PSt)复合微球。用激光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VAc-g-PSt复合微球的粒径及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外部聚合因素(聚合时间、介质的极性、聚合温度和振荡转速)对PVAc-g-PSt复合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核磁共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PVAc-g-PSt复合微球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所得的接枝聚合物是以PVAc为壳、PSt为核的核壳结构复合微球。根据PVAc-g-PSt复合微球表面组成的分析,计算出了典型配方(c(PVAc)=0.001mol/L、c(St)=0.1mol/L、c(偶氮二异丁氰)=0.001mol/L、n(PVAc)∶n(St)=0.01、x(偶氮二异丁氰)=0.1%、乙醇4mL、水1mL、60℃、160r/min、24h)条件下稳定每个PVAc-g-PSt复合微球表面的PVAc接枝链数为1.6×103。 杨吉 倪忠斌 陆剑燕 姚伯龙 刘晓亚 陈明清关键词:聚醋酸乙烯酯 大分子单体 聚苯乙烯 复合微球 接枝聚合 pH响应性聚乙二醇-co-聚丙烯酸交联微球的合成 2006年 在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Bis)存在的条件下,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单封端聚乙二醇(St-PEG)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AAc)在3-戊酮溶液中进行分散共聚反应,得到了聚乙二醇-co-聚丙烯酸(PEG-co-PAAc)交联微球.动态激光光散射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的交联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同时发现,在共聚反应中St-PEG大分子单体、AAc和Bis溶液浓度对交联微球粒径有明显的影响;交联微球的Rh在pH为4.5附近突然增加,并在pH>7.0后保持不变,说明该PEG-co-PAAc交联微球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 倪忠斌 张坤 朱雪艳 陈明清 刘晓亚 杨成关键词:丙烯酸 交联微球 PH响应性 阳离子型纤维素醚溶液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用激光光散射仪研究了不同pH值时一种高电荷密度阳离子纤维素醚(KG-30M)的稀溶液性质,由不同角度的流体动力学半径(Rh),及根均方旋转半径Rg与Rh比值推断其形状不规则,但接近于球形。进而借助流变仪详细研究了三种不同电荷密度阳离子纤维素醚的浓溶液,讨论了浓度、pH值及其自身电荷密度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随浓度升高,牛顿指数(n)先下降后发生波动甚至回升,3%(质量分数)时出现触变性行为。适中的电荷密度有利于得到较高的零切黏度,pH对其黏度影响不大。 龚蕾 杨建中 杨成 刘晓亚 陈明清关键词:流变性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S-b-PMAA的合成与胶束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26 2005年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得到了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接近1.1的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S-b-PtBMA)嵌段共聚物,进而在酸性条件下由水解反应得到了两亲性的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PS-b-PMAA)嵌段共聚物.用GPC,FTIR和1H-NMR等对产物的分子量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使PS-b-PMAA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通过激光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影响其胶束化行为的因素与胶束形态,并初步探讨了胶束形成的机理,发现通过控制嵌段共聚物的链段长度之比可得到空心球形的高分子胶束. 华慢 杨伟 薛乔 陈明清 刘晓亚 杨成关键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1H-NMR 胶束化行为 胶束形态 胶束形成 PVA-g-PS复合微球的制备与粒径控制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由链转移自由基聚合与端基置换反应法,合成了苯乙稀基单封端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大分子单体,使其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介质中进行自由基分散共聚,得到了表面以PVAc为接枝链的聚苯乙烯(PVAc-g-PSt)微球。将所得微球在碱性条件下醇解,形成了以亲水性聚乙烯醇(PVA)为壳、聚苯乙烯为核的复合微球(PVAc-g-PSt)。用核磁共振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定出了PVAc末端双键的含量;并用激光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粒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共聚反应体系中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与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及溶剂的组成对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大小有明显影响。 杨吉 邰晓曦 陈明清 刘晓亚 杨成关键词:聚醋酸乙烯酯 大分子单体 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