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D111107003111007)

作品数:8 被引量:84H指数:5
相关作者:赵性泉王伊龙王拥军刘丽萍廖晓凌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急性
  • 3篇血性
  • 3篇溶栓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急性缺血性卒...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卒中患者
  • 2篇颈动脉
  • 2篇静脉溶栓
  • 2篇斑块
  • 1篇大血管
  • 1篇凋亡
  • 1篇动脉系统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赵性泉
  • 5篇王拥军
  • 5篇王伊龙
  • 4篇王春雪
  • 4篇廖晓凌
  • 4篇刘丽萍
  • 3篇王春娟
  • 2篇潘岳松
  • 2篇王晶
  • 1篇申园
  • 1篇李勍
  • 1篇曹亦宾
  • 1篇李子孝
  • 1篇李朝霞
  • 1篇王安心
  • 1篇赵锡海
  • 1篇龚浠平
  • 1篇刘艳芳

传媒

  • 8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6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4年美国国际卒中大会热点回顾被引量:4
2014年
美国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StrokeConference,ISC)是由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及其分支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SA)联合主办的每年一度的国际会议,由于其参会者规模大、会议内容丰富、研究水平高而堪称为卒中领域的盛会。
王晶廖晓凌王伊龙刘丽萍赵性泉王拥军
关键词:卒中
不同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对不同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宜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患者。方法本研究的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从中选取所有完成了溶栓前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且血管成像提示有责任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对不同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入选122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5.2%,而颈内动脉闭塞组为0%,基底动脉闭塞组为40%。大脑中动脉闭塞组90 d随访生活自理[53.9%vs 21.1%,P=0.007,比值比(odds ratio,OR)=5.68]及良好预后(42.7%vs 21.1%,P=0.041,OR=3.76)的比例均优于颈内动脉闭塞组,死亡率低于颈内动脉闭塞组(4.5%vs 47.4%,P<0.001,OR=0.03),而两组溶栓后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1.1%vs 0%,P=0.962)。结论不同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有明显差异,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静脉溶栓开通率最高,疗效明显优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
廖晓凌王伊龙潘岳松王春娟赵性泉王春雪刘丽萍王拥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
卒中医疗服务结构、过程和结局的评价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监测、评价和改进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改善卒中患者医疗服务和预后的重要方式之一。医疗服务评估的基础分析框架为"结构-过程-结局"。本文就卒中医疗服务的"结构-过程-结,局"评价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阐述卒中在医疗服务质量评价领域的进展。,
李子孝王伊龙赵性泉王春雪王拥军
关键词:卒中
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4年
目前尚不清楚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一些研究发现,尿酸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而另外一些研究显示尚不能确定尿酸是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为找到明确的答案,仍然需要进行更多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
李勍赵锡海赵性泉
关键词:尿酸高尿酸血症斑块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arly neurologic improvement,ENI)对患者3个月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的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Thrombo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TIMS-China),从中选取所有进行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 h和24 h NIHSS评分的患者,将ENI定义为溶栓后2 h NIHSS评分减少≥5分或NIHSS评分等于0分,以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减少≥8分或NIHSS评分等于0分,结局指标包括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情况及患者的死亡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对患者3个月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共纳入1100例患者,在溶栓后2 h,310(28.18%)例患者具有ENI,在溶栓后24 h,272(24.73%)例患者具有ENI。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调整了年龄、心房颤动病史、基线血糖水平、基线NIHSS评分水平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发现,无论是溶栓后2 h还是溶栓后24 h,ENI组患者与非-ENI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更好的3个月良好功能结局(2 h:OR 3.772;95%CI 2.676~5.316,P〈0.001;24 h:OR 16.392;95%CI 10.370~25.912,P〈0.001)以及更低的死亡率(2 h:OR 0.504;95%CI 0.268~0.950,P=0.034;24 h:OR 0.149;95%CI 0.061~0.366,P〈0.001),同时,其出血风险(2 h:OR 1.979;95%CI 0.621~6.301,P=0.248;24 h:OR-;95%CI-,P=0.928)均未增加。结论静脉注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更加良好的3个月功能预后。
杨寓玲廖晓凌王春娟赵性泉王春雪刘丽萍王安心王拥军王伊龙曹亦宾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发病机制综述被引量:5
2014年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尽管药物及外科手术技术逐渐进步,但是并没有明显改善存活患者的功能预后。传统的观点认为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血管痉挛的治疗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目前国外许多研究发现,早期脑损伤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李朝霞赵性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早期脑损伤细胞凋亡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角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利用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RI,HR-MRI)技术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角(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gle,ICAA)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特点,探讨ICAA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关系。方法入组2011年11月-2012年6月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HR-MRI检查,获得每例患者左右侧ICAA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资料。根据ICAA大小的中位数将颈动脉分为ICAA≥35°组和ICAA<35°组,比较两组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特点。分别以左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斑块成分总量为因变量,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有86例患者的162支颈动脉图像纳入最终分析,其中ICAA≥35°组78支,ICAA<35°组84支,ICAA≥35°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支(92.3%)vs47支(56.0%),P<0.01]及易损斑块检出率[34支(43.6%)vs13支(15.5%),P=0.03)]均较ICAA<35°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AA≥35°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富含脂质坏死核心[59支(75.6%)vs31支(36.9%),P<0.01)]及斑块内出血[(21支(26.9%)vs10支(11.9%),P=0.02)]的检出率高。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左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成分总量(B0.35,95%CI0.21~1.65,P=0.01)及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出血成分总量(B0.34,95%CI0.30~2.32,P=0.01)的危险因素,ICAA非平面角(B0.37,95%CI1.23~7.33,P=0.01)是左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成分总量的危险因素,颈外动脉非平面角(B0.33,95%CI0.20~2.07,P=0.02)是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成分总量的危险因素。结论随着ICAA角度增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ICAA大者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也高。ICAA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各成分的含量有影响。ICA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有关,但并非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琳王晶申园龚浠平刘艳芳
关键词: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比较被引量:37
2014年
目的:对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人群进行比较,探讨对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标准剂量与低剂量阿替普酶是否具有一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的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从中选取发病4.5h内且阿替普酶使用剂量约为0.6 mg/kg(0.5~0.7 mg/kg)及0.9 mg/kg(0.85~0.95 mg/kg)的静脉溶栓患者,对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死亡率及90 d随访结局等进行比较。结果共入选753例患者,0.5~0.7 mg/kg组75例,0.85~0.95 mg/kg组678例,两组剂量中位数分别为0.64 mg/kg及0.90 mg/kg,发病-给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92 h及2.79 h。在校正了基线变量差异后,两组的死亡率(5.41% vs 7.36%,P=0.603)及SICH(0% vs 1.62%,P=0.972)均无显著差异,而0.5~0.7 mg/kg 组90 d随访获得良好预后的比例显著低于0.85~0.95 mg/kg组[41.89% vs 53.83%,比值比(odds ratio,OR)=0.58,P=0.031)]。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中国人群中,标准剂量(0.9 mg/kg)较低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且不会显著增加SICH风险。
廖晓凌王伊龙潘岳松王春娟赵性泉王春雪刘丽萍王拥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有效性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