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200510025015)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高金霞高冉宿英英王琳李红亮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物理治疗
  • 1篇物理治疗技术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梗死
  • 1篇大面积脑梗死

机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肖芬
  • 1篇李霞
  • 1篇丁建平
  • 1篇叶红
  • 1篇李红亮
  • 1篇王琳
  • 1篇宿英英
  • 1篇高冉
  • 1篇高金霞

传媒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血管内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初步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对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48h内行血管内低温治疗,通过血管内热交换系统控制患者核心体温(膀胱温度)。这一过程包括诱导低温(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低温(维持目标温度24h)和恢复常温(24h恢复至36.5℃),同时监测低温期间的不良事件。低温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预后评估。结果①4例患者诱导低温时间中位数为6.5h(3.5—12.5h)。1例患者因寒战控制不理想而未能达到目标温度。②3例患者低温持续24h;1例患者因纠正脑疝而延长至48h。低温期间,3例患者核心体温最大偏差〈1℃;另1例患者核心体温最大偏差〈2℃,但温度偏差〈0.3℃时间占低温全程的80%-90%。③3例患者复温持续24h,1例患者复温持续13.5h。④低温期间非严重性不良事件共14件,2例低温前即形成脑疝的患者死亡。⑤3例存活患者低温治疗后3个月mRS分别为4、5、5分。结论血管内低温可操作性强,持续低温稳定、复温可控性强。低温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其有效性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宿英英李霞高冉李红亮肖芬高金霞叶红丁建平王琳
关键词:脑梗死物理治疗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