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6085)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肖天张武昌于莹张翠霞丰美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纤毛
  • 8篇纤毛虫
  • 8篇毛虫
  • 8篇浮游
  • 5篇浮游纤毛虫
  • 4篇丰度
  • 3篇砂壳纤毛虫
  • 3篇生物量
  • 3篇物量
  • 3篇浮游动物
  • 2篇微型浮游动物
  • 2篇航次
  • 1篇东海陆架
  • 1篇植物
  • 1篇摄食压力
  • 1篇生态分布
  • 1篇生态功能
  • 1篇生态学
  • 1篇生物量分布
  • 1篇秋冬季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0篇张武昌
  • 10篇肖天
  • 6篇于莹
  • 4篇张翠霞
  • 4篇丰美萍
  • 2篇李海波
  • 1篇蒋增杰
  • 1篇孙军
  • 1篇王克
  • 1篇王荣
  • 1篇许恒龙
  • 1篇赵楠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海洋学报
  • 2篇Chines...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mpact of microzooplankton and Calanus sinicus(Brodsky,1962) on phytoplankton in the Yellow Sea during early summer被引量:1
2010年
Dilution incubations and Calanus sinicus addition incubations were simultaneously conducted at five stations in the Yellow Sea in June of 2004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microzooplankton and Calanus sinicus on phytoplankton based on the Chlorophyll a(Chl-a) levels.The Chl-a growth rates(k) ranged from 0.60-1.67 d-1,while microzooplankton grazed the Chl-a at rates(g) of 0.29-0.62 d-1.The addition of C.sinicus enhanced the Chl-a growth rate(Z) by 0.004-0.037 d-1 ind.-1 L.C.sinicus abundance ranged from 84.1-160.9 ind.m-3,which occupied 90.7%-99.1% of the copepod(>500 μm) population.The in-situ increase in phytoplankton by C.sinicus community was estimated to be 0.000 4-0.005 9 d-1.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zooplankton were the main grazers of phytoplankton,while C.sinicus induced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phytoplankton.
于莹张武昌肖天李洪波李超伦孙松
关键词:MICROZOOPLANKTON
2010年两个航次獐子岛海域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被引量:5
2012年
2010年7、8月在北黄海獐子岛海域进行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7月浮游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5107±4451)个/L,平均生物量为(10.17±9.06)μg C/L。8月浮游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7894±7212)个/L,平均生物量为(15.24±18.49)μg C/L。7月表层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近岸多、远岸少的趋势。8月Y1-3、Y2-5两个站表层纤毛虫丰度较高,Y2-5、Y1-1两个站表层纤毛虫生物量较高。7月STA断面浮游纤毛虫丰度呈现表层或次表层高、底层低的特点。8月STA、Y1断面纤毛虫丰度在表层或次表层高、底层低,而Y2断面纤毛虫垂直分布较一致。7月纤毛虫水体丰度及生物量在近岸较远岸高,8月纤毛虫水体丰度及生物量在离岛较近的Y2-5、Y1-1两站较高。7、8月航次中分别鉴定出砂壳纤毛虫17和21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数最多,Tintinnopsis corniger Hada,1964为中国海区的新记录种。7、8月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总丰度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9.0±21.6)%和(13.0±16.1)%;7、8月砂壳纤毛虫生物量占纤毛虫总生物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58.2±33.0)%和(42.6±33.2)%。7、8月两个航次中小型无壳纤毛虫在无壳纤毛虫丰度中均占绝对优势。
于莹张武昌张光涛肖天
关键词: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北黄海
海洋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作为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有些浮游纤毛虫在生活周期中会形成包囊,条件适宜时包囊会萌发,这对纤毛虫种群动态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对于浮游纤毛虫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营养期细胞,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尚少,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浮游纤毛虫包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包囊的形态、沉积物中包囊的丰度、包囊形成的环境因素、包囊萌发过程及环境因素对包囊萌发的影响等方面,希望对国内开展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有所裨益。
于莹张武昌丰美萍肖天
关键词:浮游纤毛虫包囊生态学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被引量:27
2009年
小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指有多少能量通过小型浮游动物传递到桡足类,从而比较沿"浮游植物→中型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细菌→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两条食物链到达中型浮游动物的能流大小。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研究各个能流路径的传递效率,即能量在各个营养级(初级生产——小型浮游动物,细菌生产——小型浮游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率,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的传递效率。综述了国内外对上述营养级传递效率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的比例平均为每天60%~75%,大大高于桡足类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每天10%。海洋浮游细菌的二次生产力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30%。其中80%~180%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小型浮游动物的毛生长率为30%~40%,生产力是初级生产力的21%~34%。在西班牙西北部沿海,桡足类每天摄食2%~51%小型浮游动物生产力。因此,桡足类通过微食物网摄食的能量是初级生产力的0.4%~17%,与桡足类摄食初级生产的10%处于同一量级。不考虑碎屑提供的能流,小型浮游动物对桡足类饵料的贡献为20%以上,甚至可高达50%。
张武昌张翠霞肖天
关键词:小型浮游动物
秋冬季东海陆架区浮游纤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被引量:4
2011年
于2006年11月19日至12月23日(秋季)和2007年2月22日至3月11日(冬季)在东海陆架区(25°—33°N,120°—127°30′E)的6个断面(E1-E6)调查分析了浮游生活的寡毛目纤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秋季纤毛虫丰度为0~1 795个/dm3,生物量(C)为0~2.36μg/dm3;冬季纤毛虫丰度为0~22 695个/dm3,生物量(C)为0~10.87μg/dm3。秋季在外陆架区和中陆架区纤毛虫丰度与生物量高于内陆架区,冬季中陆架区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高于外陆架区和内陆架区。纤毛虫水柱丰度和水柱生物量高值秋季时出现在靠近外陆架北部的E2断面和南部E5断面,冬季出现在北部断面陆架中心位置。秋季和冬季纤毛虫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上层。丰度上,两个季节都是无壳纤毛虫占优势;生物量上,秋季砂壳纤毛虫对生物量的贡献大于无壳纤毛虫。ESD(Equiva-lent Spherical Diameter)为10~20μm的小型纤毛虫分别占秋季和冬季纤毛虫丰度的63%和82%。与已有的资料对比发现,东海陆架区浮游纤毛虫的生态分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张翠霞张武昌赵楠肖天
关键词:纤毛虫浮游生物生态分布东海陆架
世界今生砂壳纤毛虫名录被引量:2
2011年
砂壳纤毛虫隶属于纤毛门、旋毛纲、环毛亚纲、砂壳目。本文总结了自Kofoid和Campbell(1929)以来的分类学资料,参照Lynn(2008)的分类系统,整理成世界砂壳纤毛虫新名录。厘清砂壳纤毛虫共有15科69属954种,其中海洋种为15科69属925种,淡水种为3科5属29种。在所有属中,以拟铃虫属(Tintinnopsis)包含物种最多,为137种,其中海洋种为118种。我国水体共记录有13科36属164种,海洋种13科36属144种,淡水种2科3属20种。除杯形铃壳虫(Codonella cratera)、湖泊领细壳虫(Stenosemella lacustris)、蜉蝣筒壳虫(Tintinnidium ephemeridum)、蝌蚪筒壳虫(Tintinnidium ranunculi)、半缘筒壳虫(Tintinnidium semiciliatum)、纺锤拟铃虫(Tintinnopsis fusiformis)、伊利诺拟铃虫(Tintinnopsis illinoisensis)、卵圆拟铃虫(Tintinnopsis ovalis)、圆柱拟铃虫(Tintinnopsis cylindrata)、这9个种外,其他淡水种在我国都有记录。该名录中,除了已有中文名的159种外,其余的种我们给出了中文译名,并将部分译为似铃虫属(Tintinnopsis)的中文名统一为拟铃虫属,部分译为麻铃虫属(Leprotintinnus)的中文名统一为薄铃虫属,将截短角口虫(Salpingella decurtata)改为截短号角虫,将冰生拟铃壳虫(Codonellopsis glacialis)改为冰生类铃虫。
张武昌丰美萍于莹张翠霞孙军肖天
关键词:纤毛虫
海洋寡毛类纤毛虫的室内培养
2011年
海洋寡毛类纤毛虫包括无壳寡毛类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粒径大小在5-200μm)。它们是微型浮游动物和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即完成物质和能量由pico-和nano-级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和营养再生者向meso-级浮游动物和鱼类幼虫的传递。
于莹张武昌许恒龙肖天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微型浮游动物微食物环粒径大小
长江口2005年4个航次中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2005年4个季度用浅海III型网在长江口40个站位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发现砂壳纤毛虫11种:Codonellopsis ostenfeldi,C.parva,Eutintinnus tenuis,Favella panamensis,Leprotintinnus nordqvisti,Leprotintinnus sp.,Tintinnopsis japonica,T.karajacensis,T.mortensenii,T.radix,T.schotti。Leprotintinnus sp.,最大丰度可达32400个/m3,有的种的最大丰度不足200个/m3,如Codonellopsis parva,E.tenuis和T.mortensenii。冬季T.japonica主要分布于长江口外,Leprotintinnus sp.在春、夏、秋季都主要分布于长江口外,其他种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在4个季度长江口内都没有发现砂壳纤毛虫。
张武昌王克肖天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丰度长江口
Wintertime meso-scal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large tintinnid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2009年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me large tintinnid species (nominally > 76 μm) is investigated on samples vertically towed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in winters of 2001 to 2004. Nine tintinnid species are recorded: Codonellopsis morchella, Stenosemella pacifica, S. steini, Tintinnopsis schotti, T. radix, T. karajacensis, Eutintinnus tenuis, Parafavella sp., Leprotintinnus neriticus, of which C. morchella and T. radix dominated in the warm tongue-shaped zone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YSWC), and S. pacifica is the next in abundance.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se tintinnids occur repeatedly in certain spec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张翠霞张武昌肖天吕瑞华孙松宋微波
关键词:TINTINNID
桑沟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被引量:7
2013年
于2011年4、8、10月及2012年1月对桑沟湾进行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调查。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7 552±10 979)个/L,范围为408~61 667个/L;纤毛虫的平均生物量(以碳计)为(4.79±5.77)μg/L,范围为0.35~33.09μg/L。无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湾内,湾中和湾外丰度相对较低;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在盐度较高的海区总体较高,呈现朝向外海分布的趋势。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区春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北,夏季向湾中部迁移,秋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南,冬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部,高值区随季节大致呈顺时针迁移的趋势。纤毛虫的丰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无壳纤毛虫夏季粒级较大,冬季粒级较小;砂壳纤毛虫壳的平均口径夏季较大,秋季较小。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8属27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数最多。砂壳纤毛虫在纤毛虫总丰度中的比例平均为16.3%±21.9%,夏季最高(36.3%±27.8%),冬季最低(4.9%±5.9%)。纤毛虫丰度与温度、盐度、Chl a浓度及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蓝细菌及异养细菌丰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于莹张武昌蒋增杰赵苑丰美萍李海波肖天
关键词: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