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6140)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玉军骆广生黄翠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氧化铝
  • 1篇氧化锌
  • 1篇偏铝酸钠
  • 1篇纤维状
  • 1篇铝酸钠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氧化锌
  • 1篇孔容
  • 1篇Γ-氧化铝
  • 1篇并流
  • 1篇沉淀法
  • 1篇大孔
  • 1篇大孔容

机构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篇骆广生
  • 2篇王玉军
  • 1篇黄翠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并流滴加法制备大孔容纤维状γ-氧化铝被引量:3
2018年
以偏铝酸钠(NaAlO_2)-硫酸铝(Al_2(SO_4)_3)为原料,利用并流滴加法控制沉淀过程的反应pH,并通过调节原料浓度、老化pH和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等方法,成功制备得到了大孔容纤维状的γ-氧化铝。实验发现,不同的原料浓度会影响成核-生长过程,得到不规则片状、纤维状或颗粒状等不同形貌的γ-氧化铝,其中纤维状可形成大孔容。当NaAlO_2浓度为0.5~0.75 mol/L,反应pH控制在8~9.5,老化pH控制在9左右时,得到的γ-氧化铝呈纤维状,孔容较大;此外,在老化过程中添加SDBS可进一步提高孔容,并改善孔径分布。本方法成功制备出孔容为1.35~2.19 ml/g、比表面积为300~500 m^2/g、平均孔径为14~21 nm的纤维状γ-氧化铝,纤维长度为50~60 nm,纤维宽度约5 nm,可为渣油加氢过程提供一种性能良好的催化剂载体。
万艳春王玉军骆广生
关键词:沉淀法Γ-氧化铝
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实验及模型被引量:2
2013年
以硫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中通过快速均匀混合制备得到颗粒平均尺寸为10~20 nm的氧化锌,并利用混合尺度模型模拟了微反应器内纳米颗粒的成核、生长和团聚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初的0.6 ms内颗粒成核占主导地位,在1.6 ms以后以生长为主,同时由于颗粒数密度较大,颗粒运动碰撞造成团聚效应,使得颗粒尺寸具有一定的分布。混合尺度和反应物浓度对颗粒直径和分布有很大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混合尺度从50 μm减少到5 μm,纳米氧化锌颗粒从19 nm降低到12 nm。微反应器制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膜孔径的减小,混合强度增加,纳米氧化锌颗粒平均直径从20 nm 降低至11 nm,当初始反应物浓度从0.05 mol·L-1提高到0.20 mol·L-1,氧化锌纳米颗粒尺寸由10 nm增大至16 nm。颗粒平均直径及分布的模拟值与实验值相符较好。
黄翠王玉军骆广生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