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6019)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厚杰毕乃双季有俊杨作升范德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调沙
  • 2篇调水调沙
  • 2篇黄河
  • 1篇淡水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异重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通量
  • 1篇泥沙
  • 1篇泥沙通量
  • 1篇环境特征
  • 1篇黄河调水调沙
  • 1篇沉积动力
  • 1篇冲淡水
  • 1篇值模拟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教育部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3篇毕乃双
  • 3篇王厚杰
  • 2篇杨作升
  • 2篇季有俊
  • 1篇范德江
  • 1篇王燕
  • 1篇芦静
  • 1篇张勇

传媒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入海水沙的扩散与通量被引量:30
2010年
以2007年夏季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海域3断面连续站及渤海南部24个大面站观测的流场、温度、盐度及含沙量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调查区水沙扩散特征,计算了各连续站的拉格朗日余流及泥沙输送单宽通量。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泥沙扩散范围非常有限,主要分布在南至莱州湾西南部、北至北纬38°附近离岸约20km以内的带状沿岸区域;但黄河冲淡水出现大面积扩散,覆盖了整个莱州湾的北部和中部,最远可至龙口附近,黄河入海水沙扩散不同步。在现行河口和钓口流路废弃河口存在两个高浓度泥沙中心,分别对应于黄河入海泥沙和废弃钓口流路海域底质再悬浮产生的两个泥沙来源。河口及三角洲近岸切变锋的阻隔及辐聚作用,是大部分黄河入海泥沙沉积在河口及沿岸13m水深以内的主要动力因素。受余流方向及水体垂向湍动较弱的影响,两个高浓度泥沙中心很少有泥沙交换。冲淡水的大面积扩散主要受表层余环流的影响。余流及悬浮泥沙通量计算显示,夏季黄河入海水沙在近岸主要向东北方向扩散。
毕乃双杨作升王厚杰范德江季有俊
关键词:冲淡水泥沙通量动力机制
最大海侵时期古渤海潮流沉积动力环境特征及其与现今对比被引量:3
2011年
全新世以来最大海侵时期(7kaBP)中国东部海的海平面达到最大,黄河三角洲此时期并未形成,整个古渤海西部轮廓较开阔。依据前人浅地层剖面和岩心测年的研究,大体恢复了中国东部海的古岸线和古水深,运用三维水动力悬沙数学模型(ECOMSED)对最大海侵时期和现今两个时期渤海的潮流沉积动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古渤海较现今水深大、区域宽广,加之传入古渤海的潮波较现在弱,古渤海的潮流较现在弱很多,尤其是渤海西部黄河入海区域。在这种较弱的潮流动力环境下,黄河入海泥沙更容易沉降,更容易快速堆积并向外海推进,更有利于黄河物质在近岸堆积和形成黄河三角洲。由于古渤海水动力较弱,黄河泥沙输出渤海的泥沙较现在的比例要少。古今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东部潮流都较弱,细颗粒泥沙易沉降,沉积厚度较大,而辽东湾内整体潮流动力较强,细颗粒泥沙不易沉降,是导致辽东湾内底质颗粒相对较粗的主要原因之一。
季有俊杨作升王厚杰毕乃双芦静
关键词:数值模拟
2010年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利津段对人造异重流的响应被引量:2
2013年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是目前观测黄河口泥沙异重流的有利时机。黄河入海含沙量、粒度和流量是决定河口异重流产生和发育的基本条件。自2010年6月19日黄河第10次调水调沙启动,在利津站进行了同步取样及测深、测流观测,以掌握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入海水沙特征变化,预测河口泥沙异重流发生时间。观测结果显示:在调水调沙初期上游水库联合低泥沙浓度放水情况下,流量急剧加大,河道底床被冲刷,大量底床粗颗粒泥沙再悬浮造成利津站水体含沙量和输沙量有所增加,粒度粗化;观测后期受小浪底水库排放的泥沙异重流影响,利津站流量迅速减少,含沙量和输沙量显著增加,且细颗粒泥沙含量明显增加,河道底床被淤积。此阶段黄河入海含沙量和悬沙粒度满足河口泥沙异重流产生条件,据此可以预测河口泥沙异重流产生的时间。同时,巨量细颗粒泥沙短时间内以泥沙异重流的形式输送入海,势必会在河口处引起快速的河口地貌地形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效应。
王燕王厚杰毕乃双张勇
关键词:调水调沙黄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