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5BA517A06)

作品数:17 被引量:272H指数:11
相关作者:邹学勇张春来杜建会严平俄有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灌丛沙堆
  • 4篇白刺
  • 3篇土壤
  • 3篇风沙
  • 2篇元胞
  • 2篇元胞自动机
  • 2篇灾害
  • 2篇沙区
  • 2篇自动机
  • 2篇绿洲
  • 2篇民勤绿洲
  • 2篇廓线
  • 2篇降雨
  • 2篇风沙源
  • 2篇风沙灾害
  • 2篇风蚀
  • 2篇风速
  • 2篇风速廓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灾害成因

机构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山东省环境保...
  • 1篇甘肃省荒漠化...

作者

  • 6篇张春来
  • 6篇邹学勇
  • 5篇严平
  • 5篇杜建会
  • 4篇程宏
  • 4篇俄有浩
  • 4篇常春平
  • 3篇杨硕
  • 2篇原立峰
  • 2篇岳耀杰
  • 2篇朱孟郡
  • 2篇伍永秋
  • 2篇王静爱
  • 2篇潘星慧
  • 2篇王升堂
  • 2篇王洪涛
  • 1篇宋阳
  • 1篇展秀丽
  • 1篇韩富贵
  • 1篇黄永梅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沙漠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坡面细沟自组织形成过程的CA模拟被引量:7
2008年
细沟侵蚀作为由面蚀向沟蚀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坡面水蚀物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坡面侵蚀产沙机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侵蚀模型很难精确地动态模拟和再现这一自组织现象的形成过程。元胞自动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通过元胞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在整体上表现出许多复杂的非线性行为和现象,具有模拟复杂地理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运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黄土坡面细沟侵蚀时空演化过程模型——CA-Rill,对坡面细沟发育过程进行了动态虚拟实验,生动地模拟了坡面细沟自组织形成过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突破传统试验方法的束缚,为细沟侵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原立峰常春平
关键词:细沟侵蚀自组织元胞自动机
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切沟的误差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使用卷尺测量切沟的体积和面积是研究土壤侵蚀中最常用也是传统的测量方法,着重分析使用卷尺测量切沟时,测得切沟体积的误差。其误差主要包括由卷尺精度限制而导致的误差,以及由测量原理所造成的系统误差。运用误差传递公式计算由卷尺精度限制导致的误差,这种误差与测量相邻横截面的间隔长度无关,只与测量仪器即卷尺有关;对于不同的切沟,卷尺精度导致的误差占所测切沟体积的百分比也基本相同,不到2%。由测量原理造成的系统误差又可分为两种:由于横截面不规则造成的系统误差,最多可达到体积的2%;由于相临2个横截面之间形状不规则造成的系统误差。在野外测量的时候,每次测量距离保持在10 m左右比较合适。卷尺测量与差分GPS测量的切沟体积的比较表明,单次测量误差较大,在10%左右,而两次测量的体积差,即两种方法所得的切沟体积的年际变化量相差不大,说明用卷尺测量切沟体积的年际变化是有效的。
尹佳宜伍永秋汪言在
关键词:误差分析
坑状浅沟侵蚀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坑状浅沟作为浅沟与切沟的中间过程,深入理解它对于进一步认识切沟侵蚀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还没有见到相关的研究报道。以内蒙古高原的一个小流域为例,利用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坑状浅沟侵蚀的形态参数,探讨了坑状浅沟的相关特征,分析了坑状浅沟的坡度(S)和上有集水区面积(A)的关系(S-A)、侵蚀体积(V)和长度(L)的关系(V-L),以期能推动坑状浅沟侵蚀的研究。
程宏王升堂伍永秋张春来
关键词:土壤侵蚀全球定位系统
狮泉河盆地风沙灾害成因及其防治被引量:12
2006年
高寒干旱的气候、强劲的风力和富含易蚀物质的地表条件,孕育了狮泉河盆地剧烈的风沙灾害。狮泉河盆地风沙灾害治理工程由砾石沙障、防护林带、人工草地和灌溉工程组成。根据砾石沙障和林带防风阻沙效果的风洞模拟实验,以及戈壁风沙流的现场测定,砾石沙障走向确定为351.1°(与盆地主害风向的夹角为77°),高度为1.2m,沙障间距为12日。防护林带与砾石沙障平行配置,选用当地适宜生长的班公柳为造林树种,采用疏透度为0.5-0.8的通风结构,林带间距为43.2m。平行沙障和林带的合理配置,可以将工程区的风力控制在起沙风速以下。砾石沙障和防护林带间建设人工草地。
张春来邹学勇刘玉璋杨硕王周龙
关键词:风沙灾害技术参数
基于沙区土地功能分类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模式研究——以陕北榆阳沙区为例被引量:13
2008年
沙区作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选择陕北榆阳沙区,建立了沙区土地功能分类系统,基于多期遥感数据(1986年,1996年和2005年)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模式.结果表明:榆阳沙区20年来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面积增加,且生产用地增长幅度大于生活用地,生态用地比例略有减少但始终占绝对优势,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好转;榆阳沙区存在自村中心向外依次为耕地-居民地灌草地夹杂分布-裸沙地、居民地耕地夹杂分布-灌草地-裸沙地和耕地-居民地-灌草地-裸沙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模式,且其安全性逐步变差.研究可为协调沙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构建良好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易湘生王静爱岳耀杰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摩阻风速与平均风速的转化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针对多数研究都是以摩阻风速表征地表输沙量,而气象站风速观测通常是10 m或12 m高度的平均风速,因此在利用气象站风速观测资料来评估大范围或者某一特定区域较长时间的地表输沙量时,首先需要解决摩阻风速与平均风速的转化关系。然而,很少见到相关研究报道。借助风洞实验和2003年春天在北京郊区获得的9种不同下垫面的野外风沙观测数据,对摩阻风速与平均风速的转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它们满足线性关系。
程宏邹学勇张春来
关键词:风速廓线风蚀
强降雨事件对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22
2007年
强降雨事件对干旱区植被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测定民勤县一次强降雨(47.6 mm)事件前后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的土壤水分,分析了它对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水分及其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演化阶段灌丛沙堆土壤水分在1 m土层内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一致。雏形阶段土壤水分垂直方向上变异最大且变化不稳定,稳定阶段土壤水分垂直方向上变异最小。(2)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水分补给深度存在很大差异。发育阶段和活化阶段土壤水分补给最大深度为50 cm,雏形阶段和稳定阶段土壤水分补给最大深度为30 cm。(3)不同演化阶段土壤水分补给总量差异较大。发育阶段补给总量最大,占总降雨量的74.66%~90.06%;稳定阶段补给总量最小,占总降雨量的12.27%~12.86%。
杜建会严平俄有浩韩富贵
关键词:强降雨灌丛沙堆
民勤绿洲白刺灌丛沙堆不同演化阶段表面抗蚀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0
2008年
通过测定甘肃民勤绿洲外围不同演化阶段灌丛沙堆表面抗剪强度,选取稳定阶段灌丛沙堆,定位观测结皮和植被去除前后灌丛沙堆表面侵蚀速率,研究了白刺灌丛沙堆表面抗蚀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稳定阶段灌丛沙堆土壤抗剪强度最大,在0.31~0.79kg·cm^-2,雏形阶段最小,在0.06~0.15kg·cm^-2,稳定阶段灌丛沙堆的土壤抗剪强度显著高于其它演化阶段(P〈0.01);除退化阶段外,其它演化阶段不同+坡位土壤抗剪强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去除结皮和植被后,稳定阶段灌丛沙堆表面抗剪强度迅速下降,去除前后差异显著(P〈0.01),去除后不同坡位差异不显著(P〉0.05).保留结皮和植被,灌丛沙堆不同部位均出现堆积;去除结皮但保留植被,灌丛沙堆堆积量开始减小;去掉植被保留结皮,灌丛沙堆表面堆积量迅速减小;去除结皮和植被后,灌丛沙堆表面出现严重风蚀.
杜建会严平展秀丽俄有浩
关键词:灌丛沙堆结皮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近地面流场特征被引量:20
2006年
基于地形和流场实测,研究了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铁路防护体系近地面流场沿NNW—SSE方向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地形变化以及人工植被和草方格的存在,防护带内等风速线沿风向呈逐渐变疏和抬高的趋势,各高度的风速总体上呈递减趋势,风速放大率为负;沙丘迎风坡风速放大率为正,流动沙丘迎风坡风速放大率高于固定沙丘迎风坡.沙丘背风坡2.5m高度内风速放大率总体为负.防护带内的固定沙丘背风坡气流通体减速,各高度的风速放大率全部为负,平均为-1.48%/m.防护带内地表空气动力学特征发生变化,其中沙丘迎风坡地表风速廓线接近于对数率;人工植被带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显著高于流沙区.
张春来邹学勇程宏杨硕潘星慧王洪涛
关键词:风速廓线
威连滩冲沟砂黄土的风蚀与降雨侵蚀模拟实验被引量:12
2007年
通过风洞与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风力与降雨对青海省贵南县威连滩冲沟砂黄土的复合侵蚀作用。实验得出:①风蚀后的降雨使砂黄土表面在风干过程中形成了一层较为坚硬的结壳,增大了土壤的抗蚀性,降低了第二次风洞实验后期的风蚀率;②土壤水分与人为扰动是影响土壤风蚀的两个重要因素。当土壤水分较小时,风蚀率受人为扰动影响巨大;当土壤水分较大时,人为扰动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较小;③在持续降雨的实验条件下,砂黄土的产流、产沙量随着雨强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变化与表土的侵蚀率、可蚀性物质的多少、土壤水分以及土壤的入渗率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宋阳严平刘连友杨恒华朱孟郡杜建会马玉凤
关键词:风洞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