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03152)

作品数:7 被引量:117H指数:4
相关作者:陈爱贞刘志彪张少军钟国强陈明森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制造业
  • 5篇装备制造业
  • 3篇中国装备制造
  • 3篇中国装备制造...
  • 3篇分工
  • 3篇分工网络
  • 2篇自主创新
  • 2篇价值链
  • 1篇再工业化
  • 1篇制造业创新
  • 1篇中国开放型经...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投入产出表
  • 1篇偏好
  • 1篇自主创新能力
  • 1篇误差修正模型
  • 1篇面板数据
  • 1篇面板数据分析
  • 1篇经济发展
  • 1篇经济转型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 1篇福建省委党校

作者

  • 7篇陈爱贞
  • 2篇刘志彪
  • 2篇张少军
  • 1篇钟国强
  • 1篇陈明森

传媒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国情国力
  • 1篇亚太经济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贸区:中国开放型经济“第二季”被引量:71
2014年
上海自贸区有助于实现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三个转变:一是国际经济从"多边开放"和"双边开放"转向"单边开放",实现从产品市场开放走向要素市场开放;二是政府管理从"正面清单"转向"负面清单",实现从内部"分权"改革走向"减权"改革;三是从参与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转向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实现从制造业全球化走向服务业全球化。但自贸区形式的开放在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也会因触及利益集团而面临诸多阻力,单边开放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而影响经济环境的稳定。因此,自贸区能否切实启动中国开放型经济"第二季",关键在于自贸区能否与中国经济高端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为此,需要转换政府职能,完善自贸区软硬件基础,扎实稳步推进更多自贸区发展。上海自贸区改革模式向全国的复制,既可以从行业层面向全国铺开,实现行业内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并使其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通过产业链向上下游行业传导,带动更多行业改革创新;也可以从区域层面,通过产业关联或功能互补形式与自贸区联动发展,推动周边地区改革创新,并使其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通过国内价值链向其他地区传导,拉动其他地区企业和政府改革创新。
陈爱贞刘志彪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经济转型自主创新
重构价值链推动装备制造创新发展
2015年
装备制造是工业化之母和高新技术产业之根,其高端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领域与项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擎。在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的思路和措施、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更加迫切。装备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可以直接改善经济结构,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提高我国经济在开放条件下的国际竞争力。创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引擎1.
陈爱贞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装备制造业价值链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再工业化
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贸易是否促进了其技术发展——基于DEA的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28
2014年
机械设备作为资本品,其出口增长被视为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升级的标志;其进口被视为获得国际R&D溢出的重要载体。本文采用DEA法将中国6个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实证分析发现,1993—2010年期间,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增长;装备制造业出口对其技术发展有抑制作用,中间品和成套设备进口对其技术发展都有积极效应。可见,装备制造业进口国外高端设备获取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同时,却疲于占据国外中低端市场,把自己锁定在低端分工水平上而抑制了技术发展。因此,需要同时调整装备制造业现有的国际贸易模式和自身发展模式。
陈爱贞钟国强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国际贸易DEA
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的二元分工网络制约被引量:5
2016年
基于区域间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之间互动发展所形成的完善的分工网络,能够凝聚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形成极化效应,并能通过分工网络形成扩散效应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各环节创新联动,增强国际竞争力。利用中国省级投入产出数据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分工网络程度下降,出现了更偏好参与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二元分工网络趋势增强。国内分工网络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网络差距大,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二元分工网络形成的直接原因,而体制和政策是推动二元分工网络深化的更深层因素,由此造成市场和资源分割,并割裂了区域间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之间的互动发展,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机制缺损。
陈爱贞刘志彪张少军
关键词:价值链分工产业链分工
中国企业是否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被引量:1
2013年
嵌入国际分工网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国内分工网络的发展是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中国省级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发现,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的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国内区域间分工程度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计量分析表明,"为出省而进口"胜于"为出口而进口",但进口因挤出效应而弱化了区域间关联效应;出口增长促进了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网络,推动了国内分工发展;FDI主导的分工网络抑制了区域间分工,地区GDP水平、技术地位和政府干预也有重要影响。
陈爱贞张少军陈明森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
中国装备制造业“为出口而进口”是否发生了演变?被引量:4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引致了成套设备的大量进口。自2005年装备制造业已成中国出口主力军,但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口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且占全国货物进口额比重基本保持在45%~50%左右,中国出现了"为下游出口而引进成套设备"为主向"为设备出口而引进中间品"为主的产业演变。为此,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需要从企业间竞争视角转向价值链竞争视角。
陈爱贞钟国强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出口GRANGER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全球竞争下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路径:基于分工网络视角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创新特性决定了其创新组织模式的网络化。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是在完善的国内分工网络基础上实现国际化发展,国内分工网络与国际分工网络融合互动,获取了全球资源和市场。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现有体制下大中型设备企业主导的分工网络结构性强及各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升级压力所诱发的潮涌现象和资源分散,导致国内区域分工网络间处于竞争分立状态,制约了国内分工网络发展。由此,跨国设备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网络的延伸,在带来技术溢出和带动效应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挤出和市场窃取效应,促使中国国内分工网络与国际分工网络处于竞争分立势态。为此,需要以体制和政府政策模式改革为突破点,推动国内分工网络发展,进而在国内分工网络国际化发展中推动企业创新。
陈爱贞
关键词:分工网络装备制造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