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6008)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方文东丘福文郭朴蔡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年际
  • 2篇海面
  • 2篇EOF分析
  • 1篇英文
  • 1篇年际变化
  • 1篇年际变异
  • 1篇南海北部
  • 1篇南海环流
  • 1篇内潮
  • 1篇环流
  • 1篇海面高
  • 1篇海面高度
  • 1篇海面温度
  • 1篇S-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3篇方文东
  • 2篇郭朴
  • 2篇丘福文
  • 1篇蔡扬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Marine...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海海面高度年际变化的S-EOF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依赖于季节的经验正交函数(S-EOF)分析,探讨了最近15a南海海面高度随季节演变的年际变化。S-EOF分析得出南海海面高度异常各模态不同季节的空间结构以及时间演变过程,证实了季风强盛期冬季和夏季基本模态的结构,还分离出了季风转换期(春季和秋季)海面高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南海海面高度随季节演变的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S-EOF1的结果表明,南海海面高度的变化具有明显而稳定的季节振荡,但在ENSO年海面高度的季节振荡相对减弱;S-EOF2模态显示了1998—2001年间冬季吕宋岛西侧存在一个较强的正异常,且能一直持续到春季;S-EOF3模态主要体现了南海西部一系列中尺度涡状结构的年际差异,包含1997/1998年厄尔尼诺对南海环流的影响。
丘福文方文东
关键词:南海环流
2000—2008年期间南海海面温度的年际与空间变异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2000—2008年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南海海面温度(SST)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着重研究21世纪以来整个南海海域SST年际变化的时空变异,并探讨了其与南海海面风场和海面高度的关系,以及期间南海发生的两次负异常事件的特点和成因。SST年际变化的第一模态表现为全海盆同相变化,年际振荡主要发生在深海海盆区,最大的振荡中心出现在吕宋海峡西部和中南半岛东南海区;第二模态呈东西反向的分布特征,异常中心位于吕宋海峡以西区域。结果还表明,南海SST年际变化与经向海面风有密切关系:SST第一模态滞后经向海面风第一模态3个月,最大相关系数为0.74;而SST第二模态和经向海面风第二模态同步时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71;SST的第二模态和南海海面高度异常年际变化以及热带太平洋Nio3.4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也有较好的相关,具有大尺度的特征。
丘福文方文东郭朴
关键词:海面温度年际变异EOF分析
1998年南海北部20天定点连续观测的内潮分析(英文)
2012年
对1998年6月南海北部20天的海流和温度定点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该海域内潮的特征及其能量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内潮的主要成分为O1,K1,M2与S2分量,其中全日内潮(O1与K1)的能量占主要部分。在观测期间,此四个分量的海流失量均为顺时针旋转,其潮流椭圆半长轴的最大值超过14cm/s。海水温度的变化显示出内潮存在准日周期振动,平均垂向振幅达到50m。观测到的内潮携带高能量且其活动存在不连续性,在观测范围内,全日内潮的动能及势能密度的最大值分别达到2kJ/m2及3.5kJ/m2,半日内潮的动能及势能密度的最大值分别达到1kJ/m2及1.5kJ/m2。
蔡扬郭朴方文东
关键词:内潮南海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