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家港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ZKS0806)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学东朱振球吴锋陈新峰袁飞更多>>
相关机构: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港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吸虫
  • 3篇血吸虫病
  • 3篇吸虫
  • 3篇吸虫病
  • 3篇虫病
  • 2篇钉螺
  • 1篇血吸虫病监测
  • 1篇沿岸
  • 1篇沿江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预警
  • 1篇生存繁殖
  • 1篇水流
  • 1篇流行区
  • 1篇监测方法
  • 1篇病监测
  • 1篇潮水

机构

  • 3篇江苏省血吸虫...
  • 3篇苏州市疾病预...
  • 3篇苏州市人民政...
  • 3篇张家港市疾病...

作者

  • 3篇吴锋
  • 3篇朱振球
  • 3篇王学东
  • 2篇黄峰
  • 2篇袁飞
  • 2篇陈新峰
  • 1篇刘永元
  • 1篇蒋玲

传媒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江水文对长江河口段苏南沿岸区域钉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为了评估长江江滩钉螺能否通过长江水流扩散进入长江河口段苏南区域。方法开展长江流速和流向测定,潮位和涨潮速度观察;进行不同流速下钉螺从漂浮物上脱落试验;对白水滩高程测定,计算江水淹没芦苇滩天数。结果江阴鹅鼻嘴段的流速均在2m/s以上,钉螺在1.951m/s以上脱落比较明显;长江河口段苏南区域流速在1.9m/s以下;在最低潮位流速最大,长江水顺流而下,涨潮时流速减小,流向与与主流向形成夹角,直至成为反方向逆流;张家港闸观察点2007年度潮位最高值5.98m,平均2m以上,潮位差最大3.31m,平均2m以上;低潮位时,潮水在坡度0.0042~0.0014。江滩上的涨潮速度为25m/h,在高潮位时,潮水在坡度0.0085~0.0086。江滩上的涨潮速度为88m/h;全年高潮位超过白水滩淹没芦苇滩的时间330d,低潮位超过白水滩7d(其中淹到芦苇滩2d)。结论江阴鹅鼻嘴段的高速水流是长江下游拦截钉螺的天然屏障;潮水顶托可能将残存的钉螺卷入江水;持续的大水可能会成为上游钉螺进入长江苏州段的最大隐患。
王学东陈新峰黄峰袁飞汤能颖吴锋朱振球胡一河
关键词:钉螺水流潮水血吸虫病
长江河口段苏南沿江血吸虫病监测方法与预警点探讨
2013年
目的探究长江河口段苏南沿江血吸虫病监测方法与预警点。方法根据钉螺的生态学及扩散规律,建立重点数据的预警点,以此制订监测方法。结果监测方法:螺情监测、病情监测及水文监测。预警点:①流速,江阴鹅鼻嘴段的江中流速低于1.9 m/s。②潮位,低潮位达到白水滩最上端。③潮位差,潮位差低于0.5 m。④漂浮物,在长江河口段发现漂浮物上有钉螺。⑤钉螺,在长江河口段发现钉螺。结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沿江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是水文监测。
王学东蒋玲黄峰汤能颖吴锋朱振球胡一河
关键词:血吸虫病监测
钉螺在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生存繁殖及易感性实验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钉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生存、繁殖及感染情况。方法用长江河口段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泥土及江水,将采自长江上游江滩的当年新螺置实验室内饲养,观察其生存、繁殖及感染情况,并用血吸虫病流行区泥土作对照。结果6个月和12个月后的钉螺存活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278,0.4161,P均>0.05);春季每只雌螺的平均产卵数为67.69个,95%可信区间为24.0260~110.0974;螺卵平均孵化率83.6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1318,P>0.05);子代成螺经人工感染60d后,感染率为1.40%(5/356)。结论长江上游江滩钉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实验室能够正常生存和繁殖,其子代钉螺能够在实验室感染血吸虫。
王学东陈新峰吴锋袁飞朱振球胡一河刘永元
关键词:钉螺生存繁殖易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