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883)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姚琳翟毓秀江艳华李风铃王联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太平洋牡蛎
  • 2篇诺如病毒
  • 2篇牡蛎
  • 2篇克隆
  • 2篇CRASSO...
  • 2篇病毒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岩藻糖
  • 1篇岩藻糖基转移...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态

机构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作者

  • 5篇姚琳
  • 4篇江艳华
  • 4篇翟毓秀
  • 3篇李风铃
  • 3篇王联珠
  • 1篇郭莹莹
  • 1篇刘帅帅
  • 1篇朱文嘉
  • 1篇赵峰
  • 1篇马丽萍
  • 1篇周德庆
  • 1篇寇晓霞
  • 1篇吴清平
  • 1篇牟海津
  • 1篇姜薇
  • 1篇刘慧

传媒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生生态系统中POPs的免疫毒理学研究进展
2014年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不仅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和遗传毒性,而且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毒害作用。再加上自身具有难降解、易蓄积、可长距离运输等特点,给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带来极大危害。结合当前的研究趋势,围绕水生生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免疫毒性进行了介绍,同时回顾了近年来该类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各方面毒性效应,并对目前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热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李风铃江艳华姚琳王联珠翟毓秀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免疫毒理学水生生物污染状况
贝类中3种组织血型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分型被引量:3
2013年
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是诺如病毒(NoVs)的结合受体,本研究假设贝类中也存在类似的HBGAs并且特异性地富集NoVs,利用HBGAs单克隆抗体,建立贝类中3种HBGAs的ELISA检测方法,分析牡蛎(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6种双壳贝类中HBGAs的类型。结果显示,在上述6种贝类中都检测出A型抗原,其中菲律宾蛤仔的检出率为11.6%(9/77),紫贻贝的检出率为28.1%(16/57),缢蛏样品为72.3%(47/65),栉孔扇贝为84.6%(58/69),其余贝类检出率为100%;只有牡蛎样品检出H抗原,检出率为30.7%(28/91);在缢蛏和毛蚶样品中检测出B型抗原,检出率分别为76.9%(50/65)和77.8(56/72)。结果表明贝类中存在不止1种类型的HBGAs。
刘帅帅姚琳马丽萍周德庆赵峰
关键词:贝类诺如病毒酶联免疫吸附单克隆抗体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FUT2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FUT2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其在牡蛎中的组织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c DNA全长为1941 bp,包含180 bp的5'非翻译区、1086 bp的编码36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及675 bp的3'非翻译区。分子进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与家鼠(Mus musculus)等哺乳动物的FUT2基因聚为1个分支。此外,类FUT2基因m RNA在太平洋牡蛎成贝的肝胰脏、闭壳肌、外套膜、唇瓣、鳃等5个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在唇瓣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其余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牡蛎中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HBGA很可能存在与人A型HBGA相似的合成途径,可为进一步探索牡蛎特异性富集诺如病毒No V的分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姜薇姚琳江艳华李风铃牟海津刘慧翟毓秀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克隆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的密码子优化与原核表达被引量:2
2016年
牡蛎消化组织内存在的类A型血型组织抗原是其特异性富集诺如病毒的主要原因,FUT2(Fucosyltransferase 2,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是A型血型组织抗原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在前期克隆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FUT2基因cDNA全长的基础上,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并合成了类FUT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 A构建pRSET-mof,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经SDS-PAGE分析显示,在37℃、IPTG终浓度为0.8 mmol/L的条件下,诱导4 h后出现大小约为46 k Da的特异性目的条带。利用His亲和层析柱纯化及超滤管浓缩目的蛋白,得到单一条带,说明纯化效果良好。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与抗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抗人FUT2单克隆抗体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优化后的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在大肠杆菌系统中成功表达。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的功能,进一步探索牡蛎特异性富集诺如病毒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姚琳江艳华李风铃朱文嘉郭莹莹姜薇翟毓秀王联珠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密码子优化原核表达
GⅡ型诺如病毒VP2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诺如病毒(GenegroupⅡ)VP2蛋白,分析其亚细胞定位,为深入研究VP2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可扩增完整ORF3基因片段的引物P1和P2,在下游引物中引入6×His标签的编码序列,从质粒pMD-ORF3中克隆了含有6×His编码序列的ORF3基因,与pFastBac1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FB-ORF3,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Bac-ORF3,脂质体介导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表达VP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Ac-VP2,感染sf9细胞后,收集病变细胞,采用抗6×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鉴定。【结果】Western blot实验证实Ac-VP2感染的sf9细胞在约29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Ac-VP2感染的sf9细胞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并且VP2主要定位于sf9的细胞核与细胞膜。【结论】诺如病毒VP2蛋白在Ac-VP2感染的sf9细胞中获得成功表达,并且主要定位于sf9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膜。
姚琳寇晓霞江艳华王联珠吴清平翟毓秀
关键词:诺如病毒VP2蛋白昆虫细胞亚细胞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