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1105)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宋治平梅世蓉薛艳尹祥础宋先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北京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6篇地震孕育
  • 5篇体源
  • 2篇形变
  • 2篇形变异常
  • 2篇震前
  • 2篇前兆
  • 2篇强震
  • 1篇地电
  • 1篇地电阻率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块
  • 1篇地倾斜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位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特征
  • 1篇地震空区
  • 1篇地震前

机构

  • 8篇上海市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北京市地震局

作者

  • 8篇宋治平
  • 6篇梅世蓉
  • 4篇薛艳
  • 4篇尹祥础
  • 3篇宋先月
  • 2篇武安绪
  • 1篇于海英
  • 1篇倪友忠
  • 1篇王小平

传媒

  • 3篇地震
  • 3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4
  • 4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一)——位移场被引量:8
2003年
为了研究地震孕育过程 ,在弹性包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变介质的体源包体模型理论 .本文基于弹性包体模型的位移场的解析解 ,运用流变力学理论中的对应原理 ,导出流变体介质中 ,包体在任意一点的
宋治平尹祥础梅世蓉
关键词:位移场地震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二)——应变场及其应用被引量:9
2004年
在弹性包体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流变介质包体模型理论的应变场的理论解 ,导出流变介质中的包体在任意一点产生的正应变、剪应变及体应变的粘弹性解析解 ,即正应变、剪应变和体应变的表达式 .通过计算三维粘弹性介质中球形硬包体与软包体在地面引起的体应变场的时空演化过程 ,得到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果 ,即球形硬包体在地面产生的体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出现了特征不同的 3个阶段 (α ,β ,γ) ,它与大量地形变资料出现的α ,β ,γ阶段相似 ,而球形软包体却没有这个特征 .这些结果对地震前兆的形态特征、前兆的象限性、前兆时空演化的阶段性、短临前兆突发性以及前兆异常时间的地区性等的解释具有启示意义 .这为地震前兆物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并将为实现地震的物理预测发挥作用 .
宋治平尹祥础梅世蓉
关键词:应变场地震前兆
地震孕育过程中形变趋势变化形态的理论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流变介质包体模型理论中体应变解析解计算分析了孕震过程中不同观测点的形态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硬包体产生的体应变具有明显的 3阶段过程 ,软包体却只有 2个阶段的特点 ,但它们的形态特征不仅都具有象限性与地区性 ,而且还随震中距的不同而不同。岩石实验结果也表明 ,观测点距破裂面的距离不同 ,其形态特征也不同。在理论分析与岩石实验结果一致的基础上 ,分析了张北地震与景泰地震前形变异常的形态特征 ,即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与象限性 ;并且形态特征随震中距的变化而不同 ;变化幅度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对形变异常形态特征的理解 ,提出了利用形态特征预测、判断发震地点及孕震状态的思路。
薛艳宋治平宋先月武安绪于海英王小平
关键词:形变异常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三)——前兆场被引量:1
2006年
在三维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粘弹性位移场与应变场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前兆场理论解,导出了流变介质中任意一点(X,Y,Z)的地倾斜、地下水位、电阻率的粘弹性解析解,并对地电阻率的应用作了初步分析,为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宋治平梅世蓉尹祥础
关键词:地倾斜地下水位地电阻率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位移与应变场
2004年
  由于岩石介质在温度较低、压力不大、外力作用时间不长的情况下,主要显示为弹性性质;但在温度高、压力大、作用力时间长的情况下,则显示出流变性质.对于持续数十秒的快速错动的地震发生过程,用弹性理论处理发震过程是恰当的,但对于持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孕震过程,岩石的流变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张国民,1987;尹祥础,郑天愉,1982;梅世蓉等,1993).……
宋治平
强震前形变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被引量:4
2003年
主要对华北北部地区的1989年大同地震、1991年大同地震及1998年张北地震3次强震前的形变异常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以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形变异常的群体频次在强震前1~2年内均出现高于或接近2倍均方差的高值状态,显示出形变异常的中期异常,异常时空演化的三阶段特征表现不明显。若以形变异常的转折时间(或结束时间)作为异常判断标准,形变异常频次在震前1~4个月达到高值,显示出异常的短临信息,并且,形变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三阶段(α、β、γ)特征。在对这些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与转折时间分别作为判断标准,如果两种群体频次均处于异常状态,则表明异常已处于从中期向短期过渡的阶段,反之,异常仍处于中期阶段。这种形变异常的分析思路可作为形变异常从中期阶段向短期阶段过渡的一种判断方法。
宋先月宋治平武安绪薛艳倪友忠
关键词:大同地震张北地震强震地壳形变
天山地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通过对天山地块近百年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表明:①MS≥7.0地震沿块体边界成带分布,南边界带强于北边界带,南、北边界带的西部强于东部,南天山西段是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复发周期最短、强震序列类型最复杂、地震危险性最大的地区;②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显示出准周期性,表现为MS≥7.0地震具有活跃与平静的交替性及5级以上地震活动度曲线的起伏变化;最大熵谱计算地震活动度的显著周期为40年,小波分析给出40年左右周期系数的时间曲线表明,7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曲线由最高值至最低值的下降段,而上升段为强震的平静期;③在强震活跃期及平静期,中强以上地震(MS≥5.0)在块体的不同部位(地块南、北边界带及块体内部)的分布状态和活动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活跃期南、北边界带中强以上地震的集中性和成带性强,且彼此活动水平差异小,但与块体内部差异大;而在平静期南、北边界带的活动水平差异大,块体内部地震活动显著增强;④在活跃期,天山地块南、北边界带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当一个边发生强震后,另一边在数天至数年也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
薛艳梅世蓉宋治平
关键词:活动地块活跃期平静期最大熵谱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9
2003年
在回顾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长期、中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预测意见基础上,对该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巨大地震前存在地震条带、地震空区、地震活动增强区、象限性等空间异常及地震活动参数异常,这些特征对巨大地震的研究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宋治平薛艳梅世蓉宋先月
关键词:昆仑山口西地震地震活动地震条带地震空区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位移与应变场
<正>由于岩石介质在温度较低、压力不大、外力作用时间不长的情况下,主要显示为弹性性质;但在温度高、压力大、作用力时间长的情况下,则显示出流变性质。对于持续数十秒的快速错动的地震发生过程,用弹性理论处理发震过程是恰当的,但...
宋治平尹祥础梅世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