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无)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东日更多>>
- 相关机构:延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朝鲜朝燕行使臣笔下清朝中国形象的嬗变及其内因被引量:5
- 2010年
- 朝鲜朝燕行使臣对清朝形象的感知与描述与其隶属的朝鲜朝社会或朝鲜朝士大夫阶层对清朝的总体想象密不可分。但具体到特定的经验个体,由于其具体身份不同、对异国的观察时间与观察程度不同,因而所得出的结果也必然有所不同。而出自对清朝社会观察时间较长、观察次数较频与观察程度较深的作者之手的"使华录"文本,会较少受到朝鲜朝社会对中国总体想象的影响,我们从中也能够更加全面、透彻地观察清朝社会的"实像"。
- 徐东日
- 关键词:清朝嬗变
- 朝鲜朝燕行使节眼中的乾隆皇帝形象被引量:7
- 2009年
- 18世纪下半叶,朝鲜朝燕行使节对满族的描述开始趋于客观,他们将乾隆描写成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且"满面和气"的英明君主,其原因与正祖朝朝鲜君臣心目中将乾隆的地位提升到清朝皇帝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有关。与此同时,他们也指斥了乾隆的专横独断等行为。通过这些描述,塑造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清朝皇帝形象。
- 徐东日
- 关键词:客观化
- 朝鲜朝燕行使臣眼中的中国汉族士人形象——以朝鲜北学派人士的《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 2010年
- 18世纪下半叶,朝鲜朝燕行使臣不再蔑视汉族人的附清、降清行为,而是给予他们以较多的理解。这一时期,他们对汉族人形象的描述基本上是正面的,甚至是较理想的。他们对中国汉族文人做出了诸如姿貌雅洁、儒雅纯朴、学识渊博等赞赏性的描述。与此同时,在他们笔下,当时的汉族士大夫在清朝统治下具有思明但不敢表露出来的微妙心态,缺乏儒家的义理精神,过着卑躬屈膝的生活。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最重要原因是清朝文字狱的高压政策,它使得汉族士大夫的精神一直处在压抑的状态。
- 徐东日
- 关键词:《燕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