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SiProbe-08-1)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崔建军马立成苏金宝李勇李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台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1篇定年
  • 1篇岩带
  • 1篇杂岩
  • 1篇片麻岩
  • 1篇中生代
  • 1篇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晚中生代
  • 1篇陆内
  • 1篇陆内变形
  • 1篇花岗质
  • 1篇花岗质片麻岩
  • 1篇构造带
  • 1篇AR定年
  • 1篇变质
  • 1篇变质带
  • 1篇长乐-南澳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马立成
  • 2篇崔建军
  • 1篇张岳桥
  • 1篇董树文
  • 1篇徐先兵
  • 1篇王艳红
  • 1篇江博明
  • 1篇郑光高
  • 1篇施炜
  • 1篇李建华
  • 1篇李勇
  • 1篇苏金宝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悟杂岩的形成和抬升时代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大悟杂岩位于大别山西段,主体为花岗质片麻岩。为了限定其形成与变形过程,本文综合运用锆石U-Pb法和白云母^(40) Ar/^(39) Ar法进行年代学研究。锆石U-Pb LA-ICP-MS法对这些花岗质片麻岩定年结果显示:锆石的Th/U值为0.79~4.29,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206Pb/238 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10±63)Ma(n=12,MSWD=0.021),代表这些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大悟杂岩核部花岗质片麻岩的白云母坪年龄为(210.5±1.4)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11.6±2.5)Ma。这些新的研究结果支持以下两点认识:大悟杂岩中的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而不是白垩纪;这些前寒武纪岩石的构造抬升过程发生在三叠纪晚期(211 Ma)。由于西大别晚三叠世构造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出露过程有关,因此,大悟杂岩的变形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抬升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科学问题。同时,由于大悟杂岩中的多数构造面理和线理形成于区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据此推断西大别三叠纪晚期的变形发生在造山晚期-后造山背景下,伴随着地壳和岩石圈的大规模伸展与减薄。
崔建军王艳红郑光高施炜马立成
关键词:花岗质片麻岩锆石U-PB定年AR定年陆内变形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9
2013年
长乐—南澳带位于华南大陆的东南缘,是揭示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相互作用和华南陆缘地质演化的一条关键性构造带。该构造带的T3-J含煤地层不整合下伏于下白垩统南园组之下,或以角闪岩相包体形式赋存于晚侏罗—早白垩世片麻状花岗岩体内。这些具有透入性混合岩化特征的副变质岩包体(T3-J)与围岩(片麻状花岗岩)发生过同变形,并且被未变形的白垩纪岩体/脉侵入。这些晚三叠—早侏罗世地层的变质和变形具有朝陆内(NW)方向减弱的特征。下白垩统南园组普遍发生褶皱和绿片岩相变质,并且被未变质的上白垩统石帽山群不整合覆盖。长乐—南澳带的主要岩石单元与构造特征表明华南陆缘在晚中生代经历过两期挤压(造山)。在第一期挤压(造山)过程中,T3-J陆相地层发生褶皱和变质。随后,这些经历了变形和变质的T3-J沉积地层与中-上地壳的其他岩石在早白垩世早期发生构造折返,其间伴随着大规模同构造岩浆作用(147~135 Ma)和区域性混合岩化。在第二期挤压过程中,早白垩世南园组发生褶皱和变质。华南陆缘110~100 Ma的岩浆杂岩、100~90 Ma的A型花岗岩和90~80 Ma的双峰式火成岩可能分别与这次挤压事件及其后的地壳伸展、减薄过程有关。因此,华南晚中生代两大岩浆旋回(165~120 Ma和110~80 Ma)可能受控于同期的两大构造旋回(165~120 Ma和115~80 Ma)。每个构造旋回包括一个地壳受挤压增厚过程和一个随后发生的地壳伸展减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华南沿海地区的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与陆内同期构造-岩浆作用似乎具有可比性。
崔建军张岳桥董树文江博明徐先兵马立成李建华苏金宝李勇
关键词:晚中生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