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419070100050)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何旭李玉林王心蕊杨旭芳牛云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干细胞
  • 6篇细胞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流式细胞
  • 5篇流式细胞术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分化
  • 4篇人骨髓
  • 4篇人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脂肪
  • 3篇脂肪干细胞
  • 3篇脂肪细胞
  • 3篇人脂肪干细胞
  • 2篇定向分化
  • 2篇定向诱导分化
  • 2篇形态学
  • 2篇荧光
  • 2篇诱导分化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
  • 4篇牡丹江医学院

作者

  • 10篇何旭
  • 9篇李玉林
  • 5篇杨旭芳
  • 5篇王心蕊
  • 3篇张丽红
  • 3篇何牮
  • 3篇牛云
  • 2篇张海英
  • 2篇高云鹤
  • 1篇谭小华
  • 1篇郭新
  • 1篇孙梅
  • 1篇王医术
  • 1篇徐红
  • 1篇崔丽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09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度同源性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目前关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有效分离培养及扩增的方法尚未统一。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分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06/12在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手术切除的人腹部脂肪由吉林大学附属医院提供,提供者对实验均知情同意。方法:取腹部脂肪,去除结缔组织和血管,用0.1%Ⅰ型胶原酶37℃振荡消化60min,过滤后离心,将位于最下层的片状沉淀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G-DMEM条件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至1×109L-1接种于6孔板中,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孵箱内培养,待细胞接近80%~90%融合时消化传代。取P3代细胞,分别进行成骨及成脂肪诱导。主要观察指标: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免疫学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观察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分离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呈漩涡状排列。P3代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CD73,CD105,CD166,CD44及CD29阳性,而CD31,CD34,CD45及HLA-DR阴性;具有典型的干细胞增殖特点,83.81%细胞处于G0/G1期,仅16.19%细胞处于S+G2/M期;细胞在接种后前2d处于生长潜伏期,第3~6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6天达峰值,以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进入生长平台期,平均五六天传代1次。成骨诱导2周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3d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呈阳性。结论:分离脂肪组织的过程中去除大体可见的血管与结缔组织可减少细胞污染;胶原酶浓度为0.1%和振荡消化时间为60min时,可使基质细胞和脂肪基质纤维成分有效分离,以及使胶原酶与组织得到充分接触,从而获得高度同源性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杨旭芳何旭张丽红孙梅徐红高云鹤李玉林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并在体外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法、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hMSCs;应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IBMX及胰岛素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hMSCs,h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即CD73、CD105、CD166、CD90及CD44阳性,CD34、CD31及CD45阴性。诱导3 d后,hMSCs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诱导2周后,脂滴数量增加并相互融合,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结论:成功建立hMSCs分离培养方法,体外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
何旭王心蕊张海英牛云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脂细胞流式细胞术
骨髓间充质感细胞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hMSCs的抗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方法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hMS...
何旭王心蕊李玉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新生肿瘤
文献传递
人脂肪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并在体外定向诱导hAD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和贴壁筛选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及扩增hADSCs;应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及胰岛素定向诱导hAD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hADSCs,hADSCs具有相对特异的细胞表面标志,即CD29、CD73、CD105及CD166呈阳性表达,而CD31及HLA-DR呈阴性表达;hADSCs具有典型的干细胞增殖特点,大部分处于静息期,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增殖活跃期;hADSCs能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成功地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未分化的hADSCs;体外定向诱导hAD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
杨旭芳何旭何牮张丽红李玉林
关键词:干细胞流式细胞术脂肪细胞
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王心蕊何旭王医术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定向诱导分化HMSCS组织工程化血管低氧
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2009年
胚胎干细胞(ESCs)是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和受精卵发育至桑椹胚之前的胚胎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是一种全能干细胞.目前已证实ESCs可被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将其应用于糖尿病鼠模型取得了可喜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对ESCs的体外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何牮何旭杨旭芳李玉林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研究。然而,不能鉴定植人的MSC以及追踪其在体内的变化是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寻找一种长期稳定直观而又不影响细胞组织形成能力的标志物来标记MSC。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作为一种报告基因已得到关注。
何旭李玉林王心蕊牛云张海英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生物学特性基因治疗细胞移植
人脂肪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并在体外定向诱导hAD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和贴壁筛选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及扩增hADSCs;应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及胰岛...
杨旭芳何旭何牮张丽红李玉林
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术脂肪细胞
文献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学特点被引量:14
2006年
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免疫学表型;采用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SCs的一般形态学特点;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MSCs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即CD73、CD105、CD44、CD166、CD90阳性,CD34、CD 31、CD45阴性;细胞组织化学MSCs PAS-过碘酸雪夫氏染色阳性,苏丹黑-B(SB)及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阴性;免疫荧光见细胞CD73、CD105阳性;透射电镜下MSCs表面有微绒毛,相邻细胞间有缝隙连接,细胞器丰富;扫描电镜下MSCs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实验结果为MSCs的诱导分化及应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何旭郭新崔丽王心蕊牛云李玉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人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联合应用胶原酶消化、贴壁筛选及单克隆培养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hADSCs),观察hADSCs的形态学特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ADSCs表面抗原;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观察hADSCs的一般形态学特征;利用透射电镜分析hADSCs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hADSCs,hADSCs具有相对特异的细胞表面标志,即CD29、CD44、CD90、CD105及CD166呈阳性表达,而CD31、CD45及HLA-DR呈阴性表达;hADSCs苏木精-伊红染色见胞浆淡染,油红O及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阴性;免疫荧光CD29、CD166呈阳性;透射电镜下可见hADSCs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丰富,细胞表面可见丰富微绒毛。本实验结果为hADSCs在细胞、组织再生移植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何旭杨旭芳张丽红何牮高云鹤谭小华李玉林
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