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C105)
-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4
- 相关作者:颜霞林雁冰刘博野范元青陆家贤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假橐吾内生菌分离及其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3
- 2010年
- 从菊科植物假橐吾(Ligulariopsis shichuana Y.L.Chen)中分离得到110株内生真菌和26株内生放线菌,依照形态培养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并对拮抗性最好的2株内生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经初步鉴定,将分离到的假橐吾内生真菌合并为86种,分为10个属,其中交链孢霉属和丝核菌属占优势(分别为41.9%和16.3%);内生放线菌分为3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优势(92.3%).(2)抗菌活性试验表明,有31株内生真菌分别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全部内生放线菌对靶标菌有抗性,其中菌株wz57和wz01拮抗性最强.(3)根据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菌株wz57和wz01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相似性最高,分别达到99.3%和99.5%,初步归为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
- 颜霞何晶晶赵彬林雁冰
- 关键词:内生菌抗菌活性
- 降解纤维素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环境适应性初探被引量:10
- 2008年
- 为获得有强降解纤维素能力的真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从采集的秸杆、牛粪等样品中进行分离筛选,获得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9株真菌菌株。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粗选,初步得到6株透明水解圈较大的菌株。将所有待测真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滤纸崩溃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得到2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优良菌株,命名为F-1,F-6。对这2株菌株进行碳源、氮源、pH值和培养时间的适应性研究及混合发酵培养的简单研究。结果发现,F-1菌株在碳源为滤纸,氮源为硝酸铵时,具有最佳产酶效果,而其最适产酶pH为6.5~7,最适产酶时间为6~7d。F-6菌株与其类似。混合发酵的最佳产酶时间为6~8d。通过鉴定可知2株菌都属于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corda)。
- 颜霞秦魏
-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发酵酶活力
- 高温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性质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经过富集培养,用刚果红培养基透明圈法结合滤纸条降解法进行初筛,从堆腐过程中的双孢菇培养基质中分离出3株高温放线菌(A7、A16和A18)。3株高温放线菌进行摇瓶发酵培养后,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对其纤维素酶活性、滤纸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检测。3株菌中A18菌株产酶能力最强。对A18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和分子鉴定。A18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pH为7.0,发酵培养96h后酶活达最高。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相关种属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菌株A18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属于稀有放线菌-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它和其他菌株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7%,可能为一潜在新种。A18可以利用鼠李糖、乳糖、纤维二糖、甘油和肌醇,不能利用阿拉伯糖、木糖和蔗糖作为碳源;在pH=7.0、温度45℃时生长状况最好。菌株A18可作为高温纤维素酶的产生菌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 颜霞柳晓东杨俊杰
- 关键词:纤维素酶高温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拮抗放线菌111A202的种类鉴定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
- 2009年
- 对分离自药用植物假橐吾的一株拮抗放线菌菌株111A202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组分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分枝、孢子丝波曲,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分Ⅰ型。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7株相关种属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111A202与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微白黄链霉菌(S.albido-flavus)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5%和99.6%。根据以上多相分类结果,放线菌111A202的形态培养特征及其细胞组分与链霉菌一致,且与微白黄链霉菌近似性很高,因此,可以将放线菌111A202定名为微白黄链霉菌111A202(S.albidoflavus 111A202)。
- 颜霞林雁冰李慧芬
- 关键词:放线菌同源性RDNA
- 地黄根圈土壤拮抗放线菌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4
- 2010年
- 为研究中药地黄根圈土壤拮抗性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用常规方法从地黄根圈土壤中分离获得42株放线菌。采用琼脂块法进行初筛,用纸片扩散法和生长速率法对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DHR11进行抑菌活性复筛,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并采用正交设计对从6种培养基中筛选的最佳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株放线菌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中菌株DHR11对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活性最高,抑菌圈直径达30mm,抑菌率达52.5%;菌株DHR11发酵9天时抑菌活性最高;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5 g、可溶性淀粉25 g、大豆粉10 g、酵母膏7.5 g、K2HPO40.5 g、自来水10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7.5,接种量15%(v/v),摇床转数220 r/min,装瓶量80mL/250 mL,28℃发酵9天。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DHR11为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
- 林雁冰陆家贤颜霞刘博野方松范元青
- 关键词:拮抗放线菌发酵优化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