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06-2-073)
-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春余聪罗银灯李杰赵建农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灌注成像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并对缺血半暗带灌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材料和方法:26例发病时间在6h内临床怀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及CTPI检查,测量病变区及镜像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并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第一次扫描24h后复查CT平扫及CTPI。结果:第一次CT平扫示非责任的陈旧性脑梗死6例,其余20例均未见异常。CTPI示超急性期脑梗死20例,其中16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余6例为TIA。复查CTPI示超急性期存在缺血半暗带的16例病例于急性期梗死区周围仍然存在低灌注区,与超急性期半暗带rCBF、rCBV及rMTT比较无明显差异(t分别为2.05,1.515,0.081;P>0.05)。超急性期缺血半暗带区rCBF、rMTT与TIA低灌注区比较有明显差异(t分别为2.868,3.717;P<0.05),而rCBV比较无明显差异(t=1.748;P>0.05)。急性期梗死区面积平均1470.75mm^2较超急性期(1387mm^2)增大,梗死区面积增加与缺血半暗带所占比例有线性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1.00,P<0.05)。结论:缺血半暗带不仅仅存在于脑梗死超急性期,在急性期亦可能有缺血半暗带的存在;CTPI不但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而且对不同发病时间病例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做出判断。
- 马春余聪赵建农郭大静李杰罗银灯谢维波沈霞
- 关键词:灌注脑缺血脑梗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高血压脑血肿周围组织的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应用动态CT灌注成像对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高血压脑血肿周围组织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探讨其转归。方法对1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血肿周围组织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急性期血肿最大层面血肿及周围低灌注区面积,于亚急性期选择与急性期同一层面测量血肿周围强化环所包围的面积。结果灌注参数图示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CBF、CBV均较对侧镜像区降低(Z分别为3.124、3.239,P值均小于0.05),MTT较对侧延长(Z=2.726,P<0.05)。亚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CBF亦较对侧降低(Z=3.408,P<0.05),与急性期比较无明显变化(Z=1.136,P>0.05);血肿周围组织CBV也降低(Z=2.159,P<0.05),但是与急性期比较有较明显升高(Z=1.988,P<0.05);MTT较对侧延长(Z=3.351,P<0.05),与急性期比较无明显差异(Z=1.193,P>0.05)。急性期血肿最大层面血肿及周围组织之低灌注区面积与亚急性期同一层面血肿周围强化环所包围之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Z=1.590,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周围于急性期存在低灌注状态,而经保守治疗后这种低灌注状态在亚急性期并不会有明显改善,且处于低灌注状态的组织最终很可能会坏死。
- 马春余聪赵建农郭大静李杰罗银灯谢微波沈霞
- 关键词:高血压灌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