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1305)

作品数:11 被引量:115H指数:8
相关作者:朱清顺柏如发潘建林葛家春李晓晖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中华绒螯
  • 10篇中华绒螯蟹
  • 10篇绒螯蟹
  • 2篇选育群体
  • 2篇水系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微卫星
  • 2篇RAPD
  • 2篇RAPD分析
  • 1篇选育
  • 1篇养殖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特征
  • 1篇幼蟹
  • 1篇中华绒螯蟹幼...
  • 1篇中华绒鳌蟹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征
  • 1篇特性分析

机构

  • 11篇江苏省淡水水...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金坛市水产技...

作者

  • 11篇朱清顺
  • 10篇柏如发
  • 9篇潘建林
  • 5篇葛家春
  • 4篇许志强
  • 4篇李晓晖
  • 3篇夏爱军
  • 3篇李跃华
  • 2篇丁淑燕
  • 2篇黄亚红
  • 2篇邓燕飞
  • 1篇郝忱
  • 1篇杨家新
  • 1篇唐建清
  • 1篇邵建宝

传媒

  • 4篇水产养殖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华绒螯蟹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江水系天然群体、人工选育F4A级群体、F4B级群体以及江苏射阳群体共95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F4A、F4B选育起始群体均来源于固城湖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射阳群体为江苏省河蟹养殖普遍采用的苗种,其亲本为当地养殖河蟹。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4个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 o)分别为0.8053、0.8197、0.8105、0.8100,平均期望杂合度(H e)分别为0.7149、0.7161、0.7262、0.7286。其中,人工选育F4A级以及B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群体,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本研究中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在较高水平,其中射阳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最高,天然群体最低,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天然群体、F4A级和F4B级选育群体聚为一支,而射阳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表明人工选育中华绒螯蟹群体与长江水系天然群体间没有发生显著性遗传分化。
李晓晖许志强潘建林杨家新葛家春柏如发朱清顺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人工选育微卫星
养殖中华绒鳌蟹风味品质比较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通过对江苏太湖、阳澄湖、滆湖、长荡湖、固城湖、洪泽湖、高宝湖、大纵湖八大养殖品牌河蟹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体重120-200g的商品蟹,可食部分总指数>30%,最高的太湖蟹达35.71%,最低的滆湖蟹为30.01%,各品牌河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满度以滆湖蟹最高,阳澄湖蟹最低,各品牌河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固城湖蟹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阳澄湖蟹(p<0.05),虽高于其它品牌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可食部分17种氨基酸总量依次为:17.48、15.90、17.31、18.21、19.42、16.62、17.85、17.25;固城湖蟹与阳澄湖蟹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洪泽湖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长荡湖蟹与阳澄湖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它品牌河蟹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固城湖蟹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阳澄湖蟹(p<0.05),其它品牌河蟹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依次为:77.29,75.80,83.12,78.73,77.33,70.55,75.91,73.93。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7.99%、47.80%、48.01%、43.95%、47.35%、48.23%、47.81%、49.47%,低于全鸡蛋白质模式,但均明显高于FAO/WHO模式。
朱清顺柏如发
关键词:中华绒鳌蟹可食部分氨基酸组成
利用线粒体COI序列分析4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学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研究了长江、辽河、瓯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莱茵河水系F1共4个群体71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长度包括628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112个,简约信息位点36个。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71个个体共含17种单倍型,单倍型H13出现次数最多,为莱茵河水系F1、长江以及瓯江群体共享;单倍型H15、H16和H17为瓯江群体特有。样本总体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其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86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16 9。各水系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长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0.838 0),莱茵河水系F1群体最低(0.725 0);长江群体与辽河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002 44),推测长江与辽河2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多;长江群体内遗传距离(0.017 38)大于除瓯江外的其他水系群体内遗传距离,揭示长江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种质混杂较严重。本研究中各群体间的基因流(Nm)均高于1,其中长江群体与辽河及莱茵河F1群体间的基因流分别为8.27和9.72,表明长江群体与这2个群体间曾经有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4个群体总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268 5(P<0.001),其中90.77%遗传变异存在于各群体内部,9.23%变异存在于群体间。最小跨度网络图和系统发育分析均没有显示出单倍型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已不能形成明显的地理群体结构,证明当前各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混杂确实存在。
葛家春许志强李晓晖李跃华柏如发朱清顺潘建林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长江一号’生长性能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测试选育中华绒螯蟹‘长江一号’的生长性能,于2009—2010年通过在相同养殖环境、相同饲养管理、相同养殖密度的条件下,采用现实生产中先进的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技术主导模式,进行‘长江一号’中华绒螯蟹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龄蟹种培育的平均规格、存活率,选育系与对照系无显著差异;性早熟比例,选育系分比对照系降低5%;2龄成蟹养殖,‘长江一号’选育系比对照系生长快,平均体重增长快21.64%,呈极其显著差异(P<0.01),单产平均提高21.22%。选育系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2.73%,平均体重变异系数比对照组降低19.14%。连续2周年的生产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江一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养殖存活率高、增产效果明显,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广阔。
朱清顺柏如发邓燕飞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江苏及安徽地区十个中华绒螯蟹成蟹群体的RAPD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江苏及安徽地区的10个群体的中华绒螯蟹共6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扩增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特异性强的引物,共检测出88个位点(100~2000bp),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45%~26.19%,遗传多态度为0.0141~0.1036,说明该蟹类基因组DNA多态度较为贫乏,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237~0.2466,遗传相似度为0.7815~0.9766,该蟹类群体之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分化系数为0.4283~0.6632,Nm为0.2539~0.6674,表明该蟹类群体之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和遗传交换。
丁淑燕黄亚红柏如发郝忱唐建清潘建林朱清顺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RAPD
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的选育被引量:17
2013年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长江1号"是以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该品种生长速度快,2龄成蟹生长速度提高16.70%;形态特征显著,背甲宽大于背甲长呈椭圆形,体型好;规格整齐,雌、雄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
邓燕飞夏爱军潘建林李跃华柏如发朱清顺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选育
中华绒螯蟹幼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RAPD技术对江苏省及上海地区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0个幼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5个谱带(200~2000bp),其中77个表现出多态性,占66.96%,遗传多态度在0.0396~0.1153之间,说明该蟹类遗传变异水平较低;遗传距离在0.0647—0.2707之间,说明各群体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丁淑燕黄亚红柏如发朱清顺葛家春潘建林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RAPD种质资源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09年
综述了近年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以中华绒螯蟹种质鉴定、系统发生、遗传多样性以及生物入侵等研究内容为重点,阐述了当前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李晓晖许志强葛家春朱清顺潘建林
关键词: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
“苏蟹一号”F_3代选育群体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经过连续3代的群体选育,"苏蟹一号"F3代选育群体呈现长江水系河蟹特征,表现出优质、高产、抗逆等优良经济性状。F3代选育群体雌蟹呈现二元分化,平均体重为150g、120g,雄蟹平均体重150g。11月上旬的养殖河蟹雌性群体可食部分分别占体重的35.05%、36.78%,雄性群体为29.56%。雌蟹肥满度、成熟系数、性/肝指数分别为0.54、9.69%、155.47%,0.55、10.51%、166.58%;雄蟹分别为0.59、2.31%、41.48%。雌蟹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21.62%、20.85%,脂肪含量10.37%、8.43%、氨基酸含量19.07%,、19.83%;雄蟹分别为15.20%、7.05%、13.78%。
朱清顺夏爱军潘建林马国方柏如发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选育群体生物学特征
四水系中华绒螯蟹天然群体遗传特征的微卫星标记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当前长江、辽河、瓯江3个中华绒螯蟹天然群体以及莱茵河水系F2代群体共计80个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4个中华绒螯蟹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总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41 1).各群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的观察杂合度(Ho)均高于期望杂合度(He),其中长江群体、辽河群体、瓯江群体以及莱茵河F2代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916 7、0.958 4、0.930 6、0.799 5,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49 6、0.741 6、0.758 5、0.714 9.瓯江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最高(平均He为0.758 5),莱茵河水系F2代群体最低(平均He为0.714 9),各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中各中华绒螯蟹群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固定指数Fis多为负值,其中辽河群体的Fis最小(-0.348 5),莱茵河水系F2代群体的Fis最大(-0.166 9),提示本研究中各中华绒螯蟹群体内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远缘繁殖现象.本研究中各中华绒螯蟹群体间遗传距离介于0.068 8至0.174 3之间,其中长江群体与辽河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68 8),瓯江群体与莱茵河水系F2代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74 3).各群体间的平均基因流Nm均大于1,其中长江群体与辽河群体、莱茵河水系F2代群体间的Nm较大(分别为20.362 9和14.385 1),遗传分化指数Fst较小(分别为0.012 1和0.017 1).瓯江群体与莱茵河水系F2代群体间的基因流Nm最小(7.742 1),遗传分化指数Fst最大(0.031 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群体与辽河群体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莱茵河水系F2代群体相聚,而瓯江群体单独聚为一支.AMOVA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比较频繁(总体Nm为5.943),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总体Fst为0.040 3),其中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部(95.96%),存在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少(4.04%)(P<0.05),结果提示当前各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质混杂情况较为严重.
许志强葛家春李跃华李晓晖柏如发朱清顺潘建林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微卫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