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厅白求恩医学专项基金

作品数:36 被引量:105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杨孙月芳李幼琼李相军张继红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7篇血管
  • 4篇蛋白
  • 4篇基因
  • 3篇血管生成
  • 3篇血管生成素
  • 3篇人乳
  • 3篇乳腺
  • 3篇生成素
  • 3篇转染
  • 3篇癌细胞
  • 2篇蛋白酶
  • 2篇真核
  • 2篇质谱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细胞
  • 2篇塞来昔布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转录

机构

  • 18篇吉林大学
  • 16篇吉林大学中日...
  • 10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吉林大学口腔...
  • 4篇吉林大学第二...
  • 3篇北华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武警吉林省总...
  • 1篇白城医学高等...
  • 1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农安县人民医...
  • 1篇吉林省中医中...
  • 1篇吉林职工医科...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4篇王杨
  • 3篇任立群
  • 3篇李幼琼
  • 3篇温春阳
  • 3篇张继红
  • 3篇李相军
  • 3篇孙月芳
  • 2篇刘敏
  • 2篇成伏波
  • 2篇李玉梅
  • 2篇申玉芹
  • 2篇索新
  • 2篇高忠礼
  • 2篇张松灵
  • 2篇李洪岩
  • 2篇孙新华
  • 2篇刘晓梅
  • 2篇郭永川
  • 2篇程舸
  • 2篇冯志远

传媒

  • 20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分析化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U2OS细胞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U2OS细胞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探讨hTERT基因与端粒酶的关系及端粒酶活性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重组质粒PCI-Neo-hTERT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选取转染的2个阳性克隆株进行实验,同时以未转染的U2OS细胞为对照。通过RT-PCR和TRAP-ELISA法检测阳性克隆株hTERT基因的转染效果,明胶酶谱法和RT-PCR检测转染hTERT基因对细胞MMP-2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个阳性克隆株可见特异性hTERT表达,并表现出明显的端粒酶活性状态(ΔA>0.2 U)。阳性克隆株MMP-2 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而酶原型MMP-2减少(P<0.01)。结论:hTERT稳定转染克隆U2OS细胞株中异位表达hTERT可以产生端粒酶活性,而且端粒酶活性的出现,可能通过调节MMP的分泌影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降解和构建而对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产生一定影响。
姜成威杨媚石英爱于晓霞吴珊
关键词:HTERT基因端粒酶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
人乳中蛋白质的组成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在对人乳样品分离与纯化的基础上,采用"Bottom Up"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配有纳米喷雾(Nano-spray)技术的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将人乳各部分蛋白质样品酶解成多肽片段。利用碰撞活化解离(CAD)和电子捕获解离(ECD)2种解离方式断裂机理的互补性规律,借助Mascot软件数据库,快速分析了人乳样品中乳脂部分、乳清部分和乳粒部分所含主要蛋白质的组成。人乳样品各部分的共同物性是均含有多种角蛋白、乳白蛋白、乳铁蛋白,但含量和种类各有不同,这既表明了人乳特殊的营养成分,又从另一角度显示出人乳各个部分营养价值的差异。
石磊刘晓梅程舸王韶
关键词:人乳蛋白质
血管生成素2经PI3K/Akt途径对HCT-8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对结肠癌细胞株(HCT-8)中Tie-2、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ng-2蛋白(0、0.2、0.4、0.8、1.2、2.0、3.0mg·L-1)作用于HCT-8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根据实验结果选定Ang-2蛋白的后续实验浓度。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无血清培养液组(SD组)、Ang-2组(SA2组)及LY294002组(SA2L组),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Tie-2、PI3K、Akt基因及蛋白的变化。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Ang-2蛋白,HCT-8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当Ang-2的浓度为2mg·L-1时,细胞的增殖力最强。SA2组中Tie-2、PI3K及Akt 3种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较SD组增强(Tie-2:均P<0.01;PI3K:P<0.01及P>0.05;Akt:均P<0.01),而在SA2L组中3种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较SA2组减弱(Tie-2:P<0.05及P<0.01;PI3K:P<0.05及P<0.01;Akt:P<0.01及P<0.05)。结论:Ang-2蛋白在结肠癌细胞中有促增殖作用,且其作用机制与Ang-2/Tie-2/PI3K/Akt调节的通路有关,应用LY294002可抑制该通路,实现抗肿瘤作用。
张继红王红任立群李相军王彩芹姜晶王倩温春阳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结肠癌细胞株TIE-2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多巴胺对清醒血容量恒定大鼠肾上皮钠通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多巴胺对清醒血容量恒定大鼠肾上皮钠通道(ENaC)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n=29)和对照组(n=16)。在维持大鼠清醒状态下,应用伺服控制系统维持其体液恒定,实验组大鼠经静脉给予左旋多巴(5μg.kg-1.min-1),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5%葡萄糖。在此期间,检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尿钠浓度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ENaC3个亚单位(αENaC、βENaC和γENa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给予低剂量多巴胺后大鼠平均动脉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尿量及尿钠浓度明显增加(P<0.05)。多巴胺并不影响αENaC和βENaC的表达,但下调γENaC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巴胺在不影响血压及肾小球滤过率前提下能够引起持续的利钠利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γENaC表达有关。
乔坤朋王建伟高航王艺晨李洪岩
关键词:多巴胺钠通道疾病模型
基于磁珠分离的生物质谱技术用于急性白血病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磁珠分离的生物质谱技术,建立急性白血病疗效的血清评价方法。通过对质控血清的连续检测分析,日间及日内重复性均达国际标准,确保血清多肽分析体系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以3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血清及其治疗缓解血清为研究对象,经金属铜鳌合磁珠分离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检测后获得血清多肽谱图。经过FlexAnalysis 2.4软件和Biosun_MS软件分析,在m/z1000~10000范围内,得到27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峰,其中治疗缓解后表达上调峰10个,表达下调峰17个,利用上述差异峰建立的诊断模型获得了100%敏感性和90%的特异性。基于磁珠分离和MALDI-TOF-MS检测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差异峰进行测序鉴定将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疗效评价和发病机理研究。
梁婷婷王娜王冠军李爱玲何昆王杰崔久嵬李燕李薇
关键词:磁珠质谱急性白血病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及尼莫地平的脑保护作用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诱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大鼠模型,并探讨尼莫地平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枕大池内注入0.3mL生理盐水)、SAH模型组(无抗凝自体血0.3mL注入枕大池)及SAH尼莫地平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建模后30min及术后每日均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2mg·kg-1)。于实验第1、7、14和21天观察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进食量下降的发生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鼠基底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B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模型组大鼠VmBA与神经功能障碍及进食量下降(包括2~4级)的发生时程相一致,主要是第1天增加(P<0.05),第7天达到高峰(P<0.05),第14天下降(P<0.05),第21天无明显异常,且死亡率为0。与SAH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VmBA减慢(P<0.05),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进食量下降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了一种接近于临床、适于研究SAH诱发CVS的大鼠模型,尼莫地平可以明显地减轻SAH发生后CVS的程度。
吴冰吴冰康劲松王贺元晞欣邱海洋王伟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疾病模型
大鼠急性青光眼模型中neuroglobin在视网膜的表达上调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青光眼模型中neuroglobin(NGB)的表达变化。方法制备大鼠急性青光眼模型,采用RT-PCR技术动态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NGB mRNA水平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缺血1 min,neuroglobinmRNA表达迅速上升,5 min时neuroglobin mRNA表达保持在高水平,到10 min时达高峰,缺血20 min表达已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此后缺血30 min、60 min时neuroglobin mRNA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低于正常水平。结论Neuroglobin表达可能在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病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表达量的变化与缺血缺氧的时间呈线性相关,可能在视网膜缺氧保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分子机制。
李中秋杜园园王晶卢弘
关键词:NEUROGLOBIN视网膜青光眼模型缺血缺氧
追踪随访布鲁菌病患者PCR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布鲁菌单一PCR实验室检测方法,并在模拟样本和染毒动物实验中优化反应条件,为将PCR方法应用于布鲁菌病患者治疗后的追踪随访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针对编码BP26的基因序列设计布鲁菌属引物,针对插入性序列IS711设计区分布鲁菌羊种、牛种和猪种引物;以M5或M5荧光菌株为实验组、以PBS为对照组制备系列浓度的模拟样本和染毒动物;用热解法从血液样本中提取布鲁菌基因组;用BP26与羊种、牛种和猪种引物对菌液进行PCR扩增,用BP26和羊种引物对模拟样本和染毒动物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菌属水平引物BP26和不同种引物在对布鲁氏菌标准菌株、疫苗株基因组的扩增中均得到特异性条带,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热解法可提取到模拟样本和染毒小鼠血液样本中的布鲁菌基因组,经PCR扩增后得到特异性条带;染毒小鼠血样PCR检测阳性结果数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同一时间点增加样本量可提高阳性率,热解法在各时间点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同期化学试剂法提取结果,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于分离培养方法。结论:采用热解法提取血液样本中的布鲁菌基因组,易于操作;PCR检测方法安全稳定,敏感性高于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以核酸为靶标进行检测的特异性较高,可进一步应用于患者治疗后追踪随访研究。
马琳常琳杨军孙英杰高丽娜郭菲甄清于雅琴
关键词:布鲁菌病追踪随访
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对乳腺癌细胞MCF-7中COX-2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NSAIDs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CF-7细胞根据所加药物不同分为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2.5、5.0和10.0mmol.L-1)组和塞来昔布(30、60和120μmol.L-1)组,以不含药物的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不同时间(24、48和72h)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时间(24和48h)各组MCF-7细胞中COX-2及VEGF的表达。结果:①2.5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48h、30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48和72 h及60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10.0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24、48和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同一时间2.5 mmol.L-1阿司匹林组(P<0.05)。120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24、48和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同一时间30和60μmol.L-1塞来昔布组(P<0.05)。2.5、5.0和10.0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72 h较作用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②MCF-7细胞中均有COX-2和VEGF蛋白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浆,染色呈黄或棕黄色。③30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24、48 h和60μmol.L-1塞来昔布作48 h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CF-7中COX-2和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剂量组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10.0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24和48 h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低于同一时间2.5和5.0 mmol.L-1阿司匹林组(P<0.05)。120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24和48 h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低于同一时间30μmol.L-1塞来昔布组(P<0.05)。10.0 mmol.L-1阿司匹林和120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48 h较作用24 h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均有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同时亦能抑制细胞中COX-2和VEGF的表达,上述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
王杨张岩孙竹平刘敏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人乳腺癌细胞MCF-7环氧化酶-2
miR-18b增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miR-18b在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顺铂(DDP)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根据转染条件分为MDA-MB-231组、MDA-MB-231+DDP组、MDA-MB-231-NC组、MDA-MB-231-NC+DDP组、MDA-MB-231 mimic组和MDA-MB-231 mimic+DDP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miR-18b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miR-18b与靶基因3′UTR的结合;应用qRT-PCR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miR-18b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荧光素酶实验报告验证ATM为miR-18b的靶基因,并与ATM 3′UTR序列部分结合;与MDA-MB-231-NC组比较,MDA-MB-231 mimic组和MDA-MB-231mimic+DDP组细胞中miR-18b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MDAMB-231组比较,MDA-MB-231+DDP组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DA-MB-231-NC组比较,MDA-MB-231mimic组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DA-MB-231-NC+DDP组比较,MDA-MB-231mimic+DDP组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CK-8法检测,与MDA-MB-231NC组比较,经不同浓度DDP作用后,MDA-MB-231 mimic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升高。结论:miR-18b通过靶向调控ATM蛋白增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DDP的化疗敏感性。
陈竟男王杨金东辉卢晓梅
关键词:顺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