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2026)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涛王宗起闫全人闫臻姜春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化石
  • 2篇泥盆世
  • 2篇中泥盆世
  • 2篇微体
  • 2篇微体化石
  • 2篇南秦岭
  • 1篇地层时代
  • 1篇地层意义
  • 1篇牙形石
  • 1篇岩块
  • 1篇岩片
  • 1篇杂岩
  • 1篇早奥陶世
  • 1篇造山带
  • 1篇珊瑚
  • 1篇山带
  • 1篇陶湾群
  • 1篇铁镁质
  • 1篇年代学
  • 1篇秦岭造山带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6篇王宗起
  • 6篇王涛
  • 5篇闫全人
  • 4篇闫臻
  • 3篇姜春发
  • 2篇高联达
  • 2篇向忠金
  • 1篇张英利
  • 1篇张宏远
  • 1篇陈隽璐
  • 1篇刘俊来
  • 1篇张宗清
  • 1篇李秋根

传媒

  • 2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秦岭造山带宽坪群中的变铁镁质岩的成因、时代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7
2008年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SiO2含量均小于53%,TiO2的含量分别是0.87%-2.03%和0.92%-2.12%,MgO含量较低(Mg#=29-49),原岩类型为亚碱性TH系列玄武质岩石。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轻稀土、重稀土元素无明显分异,LREE呈现亏损—略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平坦型,与E-MORB的配分模式相似。相对于N-MORB,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Sr、K、Rb和Ba)轻度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Ta、Nb、Zr、Hf、Ti等)既不富集也不亏损,显示与E-MORB相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初始锶比值比较分散,但其初始钕比值(143Nd/144Nd)(t)比较集中和均一,分别为0.511962-0.512192和0.512028-0.512157,εNd(t)值均为正值,分别是+5.7-+10.2和+7.0-+9.5,表明2类岩石来自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略呈亏损的源区。SHRIMP锆石U-Pb年代分析揭示,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晚新元古代Ediacaran期(611Ma±13Ma),较老的残余晶核锆石可能是岩浆活动过程中捕获古老地壳成分的记录。黑云母40Ar/39Ar热年代学分析表明,宽坪群原岩变质时代为石炭纪Serpukhovian期(319.1Ma±3.6Ma)。认为宽坪群中的变铁镁岩块/片形成于晚新元古代被动陆缘裂谷洋盆,是华北陆块南缘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
闫全人王宗起闫臻王涛陈隽璐向忠金张宗清姜春发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宽坪群
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晚古生代微体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2007年
西秦岭南秦岭白水江群不是单一的地层,而是由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灰岩块体、基性和超基性岩块组成,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证据,多年来一直划分为早古生代志留系地层。因此,通过地层剖面的测制和微体化石采样和分析,在碎屑岩所夹的砂屑灰岩、硅质岩中,获得晚二叠纪放射虫化石和遗迹化石。结合在白水江群所夹的灰岩块体中发现的奥陶纪和泥盆纪化石,以及在火山岩块体中获得元古代的锆石U-Pb年龄,进而推断出白水江群为晚古生代最终形成的混杂岩。
王涛王宗起闫臻闫全人李秋根
关键词:南秦岭放射虫微体化石混杂岩
南秦岭西乡-石泉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中泥盆世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高联达王宗起王涛姜春发闫臻闫全人
关键词:南秦岭西乡群孢子化石中泥盆世
南秦岭造山带“大堡组”中晚古生代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2011年
南秦岭"大堡组"早期被认为属于奥陶纪地层.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查明"大堡组"由灰-深灰色的泥岩和粉砂岩以及裹于其间的灰岩、硅质岩、火山岩和凝灰岩块体组成.在灰岩块体中新发现了中泥盆世的牙形石和珊瑚等化石,表明"大堡组"形成时代应为晚古生代.因此,结合现有的资料推断南秦岭"大堡组"为晚古生代或早中生代形成的增生混杂带.
王涛王宗起闫臻闫全人张英利向忠金
关键词:中泥盆世珊瑚牙形石
北秦岭陶湾群新发现的微体化石及其对地层时代的限定被引量:11
2007年
由于前人在陶湾群中发现的微体化石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局限,以及对在灰岩块和砾岩中发现的寒武纪化石在成因和地层属性上的不同认识,其地层时代至今仍存争议.在陕西商洛地区陶湾群郭岭组、三岔口组、风脉庙组和垢神庙组等多个层位中发现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微体化石共计16属26种,其中疑源类7属13种;几丁虫7属9种,虫颚2属2种.化石产在原生地层的稳定层位和基质中,其时代主要为早奥陶世.由此,陶湾群时代可限定为奥陶纪.
王宗起高联达王涛姜春发
关键词:陶湾群微体化石早奥陶世北秦岭
北秦岭二郎坪群晚中生代伸展-走滑-收缩体制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晚中生代,中朝、扬子两地块的拼合带进一步受到强烈的陆内构造-岩浆活动改造,为揭示其规律性,以拼合带上北秦岭二郎坪群主体地块为研究对象,综合开展了中小构造解析、显微构造岩组学、电子探针、年代学等研究。研究发现,二郎坪群主体内部的小寨-二郎坪剪切带具右行韧性走滑特征,大庙-湾潭剪切带具右行韧性走滑兼后期脆-韧性逆掩叠加的特征;^40Ar/^39Ar构造-热年代学分析揭示出一期连续抬升-剥露过程,时间介于~121Ma和~100Ma之间。晚中生代二郎坪群地块经历了伸展-走滑-收缩背景依次控制下的构造改造过程,先是在区域伸展体制下,被内部的小寨-二郎坪剪切带、大庙-湾潭剪切带切割为抱树坪岩片、火神庙岩片、二进沟岩片等构造岩片;在其后的早白垩世早期区域走滑背景下,各构造岩片又发生了平移为主的右行走滑运动;最后,二郎坪岩体的侵入终止了内部小寨-二郎坪剪切带的活动,而大庙-湾潭剪切带也在区域收缩体制下终止活动,从而使二郎坪群重又焊接为一体。研究结果预示着北秦岭二郎坪群晚中生代同时期的构造体制可能与大别山是相反的。
张宏远王宗起刘俊来闫全人王涛闫瑧
关键词:晚中生代二郎坪群构造岩片剪切带^40AR/^39AR年代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