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9027)
- 作品数:9 被引量:171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忠仁沈梅红牛文民项晓人崔龙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抗氧应激MAPK信号转导的作用
- 目的探索电针调节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损伤抗氧应激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将90只清洁SD雄性大鼠,采用LONGA血管改良内线栓法,制成脑缺血/缺氧再灌流氧应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ormal)10只;模型组(MCAO...
- 李忠仁沈梅红牛文民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MAPKMLT
- 文献传递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纹状体和肝内VitC,、VitE,、CytC含量的影响
-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及肝组织细胞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细胞色素C(CytC)含量影响,探讨电针抗氧化作用及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能机制。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 ...
- 李忠仁景丹丹沈梅红李缨潘建玲李成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VITCVITECYTC
- 文献传递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受损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7年
- 目的:探索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细胞外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随机将24只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PD98059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复制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选用疏密波,频率80~100Hz,电流强度1~3mA,电压1~3V,持续电刺激60min。电针+PD98059组于腰椎间隙注入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的抑制剂PD980592.78mg/kg,并电针。依据Julio氏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电针及PD98059阻滞状态下电针对模型大鼠右侧病灶处颞叶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层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能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分值(P<0.01),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受损神经元ERK的蛋白表达(P<0.01),其作用可被PD98059阻断(P<0.01)。结论:电针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神经元的损伤,促进损伤修复,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影响缺血再灌注后ERK信号通路的变化有关。
- 沈梅红李忠仁项晓人牛文民张春兵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
- 缺血性脑血管病自由基损伤病原学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3
- 2005年
-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老年人疾病中占有很大比例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近年来 ,愈来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自由基损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原学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危害 ,人体内在抗氧化系统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氧化治疗进展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及评价。
- 牛文民李忠仁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自由基抗氧化剂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损伤的抗氧应激研究被引量:35
- 2005年
- 目的:探索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改良Longa血管内线栓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模型,随机将10 4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电针预防组、药物组(丹参注射液或褪黑激素)、针药组,观察不同灌流时间中各组血清和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GPx、CAT活性酶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或预防性电针“百会”“大椎”两穴,均可使脑缺血再灌流后血清和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等脑组织及核团的低GSH Px酶和皮质及纹状体区低CAT酶活性显著增高,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可间接或直接预防及逆转脑缺血再灌流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连锁反应,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应激和脑的保护作用,电针抗氧应激可能是针灸作用又一重要调衡机理。
- 李忠仁崔龙郭志力沈梅红马骋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抗氧应激的研究
- :探索针灸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改良LONGA血管线栓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模型,对10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电针预防组、药物组(丹参注射液(0.3g/kg)或褪...
- 李忠仁崔龙郭志力沈梅红马骋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
- TC指数在改良LONGA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制备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观察TC指数定位血管线栓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备的影响。方法3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预试验组30只、原始方法组120只(按LONGA氏血管线栓法)、改良方法组150只(按动物门齿根部T点距颈总动脉分叉点C点长短而定,简称TC指数定位法);比较两种不同造模法对血管线栓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实验大鼠的成功率及形态学的变化。结果TC指数定位法改良的LONGA氏血管线栓再灌注制模法,比原始的LONGA氏血管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高,直线相关分析及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形态学表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C指数定位法的LONGA氏血管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制模方法,值得实验研究中推广应用。
- 李忠仁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线粒体ATP酶与总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线粒体ATP酶与总体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于造模后2h进行针刺“百会”、“大椎”穴,捻转刺激30s后,接电针仪,持续60min。结果模型组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及T-AOC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电针组各种ATP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AO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以上酶的活性及T-AOC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电针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区域纹状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提高纹状体神经元细胞的能量代谢能力,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纹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 穆艳云李忠仁牛文民沈梅红
-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再灌注纹状体线粒体ATP酶
- 电针对MCAO大鼠ERK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纹状体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Longa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电针对模型大鼠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具有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BK的蛋白表达作用。结论: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RK通路具有保护作用。
- 沈梅红李忠仁项晓人牛文民张春兵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ERK
- 电针对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调整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细胞凋亡形态学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对其抗氧应激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2004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实验室进行。纳入雄性健康10~12月龄清洁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8只,电针Ⅰ组8只,电针Ⅱ组7只,药物组8只,针药组8只。采用LONGA氏血管线栓法改良,制成脑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①假手术组:仅作手术血管分离。②模型组:仅右脑动脉丝线栓塞60min。③电针Ⅰ组:造模后,分别电针“百会”、“大椎”穴位。④电针Ⅱ组:造模后,分别电针“百会”、“人中”穴位。⑤药物组:制模手术前30min,用褪黑素溶解于950mL/L乙醇,再以生理盐水配制,按3.2mg/kg腹腔注射。⑥针药组:处理同电针组及药物组。电针治疗中,使用30号0.5寸毫针,接上海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3Hz,强度2~4mA,时间30min;以针柄轻微颤动、大鼠不嘶叫为宜。全部模型经处理、再灌注24h后处死。各组模型脑纹状体片(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相同部位,连续切取厚5μm组织片5套,分别做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元尼氏体染色、形态学分析、Bax及Bcl-2基因蛋白、Tunnel细胞凋亡数等项目研究,并用各组均值分析、比较。结果:大鼠47只进入实验分析。①电针“百会”、“大椎”穴位30h后形态学观察,梗死灶明显缩小;各病变轻重形态表现较一致,水肿显著减低、纹状体缺血神经元损伤形态学改善显著。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Ⅰ组,电针Ⅱ组,褪黑素组,电针Ⅰ+褪黑素组等治疗组大鼠脑纹状体缺血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数均显著性降低犤(7.93±1.97),(12.8±1.44),(9.46±1.69),(11.78±1.44),(15.94±1.81)个/0.5mm×0.5mm,P<0.001~0.01犦;电针Ⅰ组及褪黑素药物组作用相当,效果显著优于电针Ⅱ组及电针Ⅰ+褪黑素组(P<0.001~0.05)。③电针�
- 李忠仁崔龙沈梅红项晓人
- 关键词:纹状体神经元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