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76027)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京龙张赋升熊江涛杨卫华吕学超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MO
  • 2篇孕育期
  • 2篇界面反应层
  • 2篇AL
  • 2篇初生
  • 2篇初生相
  • 1篇动力学
  • 1篇形貌分析
  • 1篇异种
  • 1篇原子
  • 1篇真空
  • 1篇真空扩散
  • 1篇真空扩散焊
  • 1篇中间层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循环
  • 1篇铝合金
  • 1篇铝合金接头
  • 1篇接头

机构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5篇李京龙
  • 4篇熊江涛
  • 4篇张赋升
  • 2篇杨卫华
  • 1篇黄卫东
  • 1篇林鑫
  • 1篇吕学超
  • 1篇孙兵兵
  • 1篇黄甫

传媒

  • 2篇焊接学报
  • 1篇焊接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China ...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Kinetic limit for incubation period of primary phase pro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reaction between two solid heterogeneous pure metals
2008年
An irreversible thermodynamics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combination reaction of two heterogeneous pure metals in diffusion bonding based on the theorem of minimum entropy production and the Curie principl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rreversible reaction and diffusion was discussed,which provided the kinetic inevitability of an incubation period of a primary phase.The analytical descriptions of the incubation period and the kinetically critical grain size of the primary phase were deduced.Comparison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l/Mo interfacial reaction with the calcul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performed theoretical analysis was reliable.
XIONG JiangTao1,2,LI JingLong1,ZHANG FuSheng1,LIN Xin2 & HUANG WeiDong2 1 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Friction Welding Technologies,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关键词:INCUBATIONINTERFACIALREACTIONIRREVERSIBLETHERMODYNAMICS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layers in the joints of diffusion bonded Mo and Al foils被引量:2
2009年
李京龙赵峰宽杨卫华熊江涛张赋升吕学超
关键词:界面反应层扫描电子显微镜AL原子
真空扩散焊热循环对2A14铝合金接头界面演变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分别选取500,530,560℃焊接温度,进行2A14铝合金真空扩散焊,保温时间为60 min,焊接压力为4 MPa,真空压力低于3.4×10-3Pa。焊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接头的焊合率、界面和母材组织形貌。结果表明,在500℃固溶线以下温度进行2A14铝合金扩散焊时,主要是界面微区塑性变形破碎氧化膜,实现局部微量的金属之间连接,焊合率很低。温度继续升高到530℃,超过固溶线温度,但小于Al-Cu共晶温度时,增加了界面CuAl2相结合机理,焊合率有明显提高。焊接温度在Al-Cu共晶温度以上,达到560℃时,CuAl2相完全溶解并在晶界生成共晶液相。该液相挤压、破碎界面氧化膜,并填充界面微孔,焊接接头界面呈正弦波状界面形貌,因而焊合率显著提高。根据这一分析结果,建立了晶界液相生成与界面氧化膜的破碎模型。
李京龙熊江涛张赋升
关键词:扩散焊焊合率铝合金
添加中间层的Mo-Al箔材扩散连接工艺及界面结合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在10 MPa、60 min的工艺条件下,分别添加5μm、20μm的Ni箔或5μm的Ti箔为中间层,采用三种工艺方案对10μm纯Mo箔和20μm、60μm纯Al箔进行真空扩散连接。方案一:在550℃下加Ni箔中间层的直接扩散连接;方案二:先在900℃进行Mo-Ni扩散连接,然后在450~550℃进行Mo/Ni与Al的连接;方案三:550℃下加Ti箔中间层的直接扩散连接。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接头界面形貌,并对结合机理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一的焊合率仅为3%。方案二实现了界面良好连接,焊合率达到89%~100%,在Mo-Al之间存在5层反应产物,自Mo侧依次为MoNi、残留Ni层、Ni_2Al_3、NiAl_3、Al-Ni固溶体;中间层Ni箔的厚度由5μm增加到20μm时,Mo-Ni扩散层变厚,焊合率达到100%。采用方案三,即添加5μm的Ti箔做中间层时,获得了良好的界面连接,焊合率达到100%。
孙兵兵李京龙熊江涛张赋升黄甫
关键词:中间层
Mo和Al箔扩散连接界面反应层形貌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在压力20MPa,温度600℃保温50min~6h时间条件下,利用扩散连接方法连接厚度为微米级的Mo和Al箔,观测Mo-Al固-固界面生长和演变情况。结果表明,Mo-Al界面反应新生相是在距接触界面0.5~0.7μm的Mo箔表皮下形核,进而撕裂、顶开Mo表皮,成岛状生长,进入到Al基体中,并将撕裂的Mo表皮带入新相内部,形成Mo夹层。因此,在Mo-Al界面反应初期,反应界面形貌不是平直的,而是类似界面上分布的岛屿,且每一种新生相纵向比沿界面的横向生长速度快;随着这些岛屿的生长相连,Mo-Al反应界面会出现3层连续的反应层,即Mo3Al8,MoAl5,MoAl12。当Al箔较薄而被反应消耗完毕后,会形成单独的MoAl4反应层,且会出现一种反应物"吞食"另一种反应物的现象,最后剩下含Mo高的Mo3Al8,MoAl4相。
杨卫华李京龙熊江涛张赋升吕学超
异种纯金属固-固界面化合反应初生相孕育期的动力学极限被引量:1
2009年
以最小熵产生原理、昂色格倒易关系等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模型,讨论了在扩散焊等温、等压条件下,一对可产生界面化合反应的固相纯金属,其连接界面演变初期,异种元素互扩散与界面化合反应两线性不可逆过程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界面反应初生相孕育期在动力学上的必然性,得到了初生相孕育期的动力学极限以及初生相的动力学临界形核尺寸,并以Al-Mo界面反应为载体,对相关理论计算值与相应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其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熊江涛李京龙张赋升林鑫黄卫东
关键词:孕育期初生相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Mo-Al体系固-固界面反应研究现状
2008年
针对Mo-Al体系,利用固态相变阶段化分思想,从相关理论和试验出发试归纳总结了Mo-Al固-固界面反应的"孕育期"、初生相种类等情况的研究工作进展。由于Mo-Al固-固界面反应的新生相受控于热力学、动力学、Mo-Al体系尺寸、浓度等因素,仅依赖经典热力学是不可能得到统一合理的解释,因而Mo-Al体系的几种化合物Mo3Al8、MoAl4、MoAl5、MoAl6、MoAl12均有可能成为初生相。
杨卫华李京龙
关键词:孕育期初生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