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409605)

作品数:12 被引量:190H指数:7
相关作者:吕子安徐旭常连晨舟李定凯季春生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火灾
  • 5篇毒性
  • 4篇烟气
  • 4篇FTIR
  • 3篇木材
  • 3篇HCL
  • 2篇烟气毒性
  • 2篇火灾烟气
  • 2篇CO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性能化评估
  • 1篇烟气成分
  • 1篇一氧化碳
  • 1篇乙烯
  • 1篇有毒气体
  • 1篇中国经济
  • 1篇中国经济增长
  • 1篇体积
  • 1篇体积分数
  • 1篇能源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3篇公安部四川消...
  • 2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0篇吕子安
  • 9篇徐旭常
  • 5篇李定凯
  • 5篇连晨舟
  • 3篇张政伟
  • 3篇占丽萍
  • 3篇刘军军
  • 3篇季春生
  • 2篇兰彬
  • 2篇张智强
  • 2篇彭华
  • 2篇祁海鹰
  • 2篇李风
  • 1篇刘清辉
  • 1篇李邦昌
  • 1篇由长福
  • 1篇何瑾
  • 1篇阳世群
  • 1篇张慧
  • 1篇甘子琼

传媒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消防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火灾烟气毒害物HCl和HCN的分析及危害性评价方法被引量:3
2004年
火灾是一种失去控制的燃烧,具有双重性规律。火灾产生的有害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定火灾中主要的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HCl)和氰化氢(HCN)作为目标气体,考虑了影响实验数据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证明了“等生成率假设”在考虑火灾中其它影响因素如温度时是不正确的;分析实验浓度变化曲线达到致死浓度的关键时间,提出了一种新的火灾烟气对人员伤亡影响的危险性评价体系,为火灾燃烧有害产物释放机理研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占丽萍祁海鹰吕子安由长福徐旭常
关键词:火灾氯化氢氰化氢
刺激性气体HCl在不同尺度火灾实验中的释放行为被引量:1
2004年
火灾是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给人员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失。氯化氢 (HCl)是火灾烟气中阻碍人员逃生的最重要的刺激性气体之一。以典型的小尺度和大尺度实验为例 ,分析了加热程度和通风供氧对常用有机材料起火后释放HCl的影响 ,发现不论小尺度还是大尺度 ,HCl的形成只与燃烧过程有关 ,与氧化过程无关 ,HCl的生成率不随通风情况不同而改变。实验中影响HCl释放的主要因素是热 (辐射加热热流密度或温度 )。当超过CCl键发生断裂的温度后 ,继续升温HCl释放速率不发生改变 ,出现稳定释放阶段。在反映HCl释放过程不同尺度间存在共性 ,因此 。
占丽萍祁海鹰吕子安徐旭常
关键词:HCL刺激性气体火灾事故温度
火灾烟气中有毒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布与危害被引量:34
2003年
研究火灾烟气的成分与其体积分数分布是火灾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研究建筑火灾烟气的释放过程并为建筑材料评价提供依据,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论述了建筑火灾烟气的主要有毒成分、体积分数范围(即浓度范围)与危险含量(即危险浓度),还介绍了常用的烟气分析方法,说明了对火灾烟气的产生机理和火灾烟气成分的检测方法等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黎强刘清辉张慧连晨舟占丽萍吕子安
关键词:建筑火灾烟气成分体积分数火灾科学
木材燃烧产烟毒性的综合评价研究
材料燃烧烟气毒性是火灾中人员致死的主要原因。木材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是一般建筑火灾的主要燃料.对木材燃烧烟气毒性进行研究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材料产烟和动物染毒试验装置对柳桉木材进行材料燃烧产烟.小鼠暴露染毒试验....
刘军军李邦昌何瑾甘子琼阳世群彭波
关键词:木材燃烧烟气FTIR毒性
文献传递
典型毒害气体的FTIR吸收光谱分析被引量:42
2004年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可以对空气、生物气以及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废气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但是由于废气的成分复杂,红外吸收光谱互相干扰、重叠,往往难以辨认。本文用FTIR研究工业废气中主要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特性,确定光谱分析时废气各组分的特征红外频率。分析对象包括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氰化氢、氯化氢、氟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和丙稀醛十二种物质。
连晨舟吕子安徐旭常
关键词:FTIR废气
火灾中材料产烟毒性的分析被引量:23
2004年
国际上关于火灾烟气毒性最大工况的争议已有多年,有人认定它发生在有焰燃烧工况,也有人认定它发生在无焰燃烧工况。该文作者采用热重-Fourier变换红外分析仪(TG-FTIR),并结合他人DIN53436的试验结果,在氮气氛下,对木材进行热解实验。对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纯热解、无焰燃烧和有焰燃烧条件下一氧化碳的生成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气毒性最大工况与材料的特性和燃烧条件密切相关,对于固定碳含量较高的材料,烟气毒性最大工况发生在有焰燃烧工况,反之则发生在无焰燃烧工况。
吕子安连晨舟季春生李定凯徐旭常
关键词:火灾烟气毒性一氧化碳燃烧学
木材燃烧时Φ和T_s对CO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自行设计的“烟气发生装置—二次加热装置—Fourier红外变换气体分析仪(FTIR)”联用实验系统对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的CO气体进行了实时在线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木材燃烧时CO的释放明显呈两个阶段:燃烧前期的有氧热解阶段和燃烧后残炭的不完全氧化阶段.在小尺寸火灾模型中,二次加热温度T_s和燃空比Φ是影响CO释放过程和产率的主要因素.证实了烟气温度偏低是导致小尺寸火灾试验中CO产率较真实火灾中偏低的重要原因,适当提高烟温可以显著提高CO产率,但过高的T_s又抑制了CO的生成.
张政伟吕子安彭华李定凯徐旭常
关键词:CO木材FTIR
PVC燃烧时HCl的释放规律被引量:14
2005年
火灾中PVC燃烧后会产生大量HCl气体,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利用火灾烟气发生装置和红外傅立叶变换气体分析仪(FTIR)对PVC热解和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的HCl气体浓度进行了实时在线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VC在受热升温后的热解阶段就会释放出大部分HCl气体,使得烟气毒性达到峰值.对于PVC燃烧产生的火灾,其烟气毒性最大工况发生在火焰出现之前.
季春生吕子安连晨舟杨锐明李定凯徐旭常
关键词:聚氯乙烯PVCHCI气体浓度毒性
小尺寸火灾模型中CO释放特性实验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解小尺寸火灾实验中CO释放特性与真实火灾不同的原因,该文利用自行设计的"烟气发生装置-二次加热装置-FTIR"实验系统对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的CO气体进行实时在线的定量检测,着重考查二次加热温度对CO释放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木材燃烧时CO的释放呈有氧热解和残炭的不完全氧化2个阶段,二次加热温度和燃空比是影响CO释放的重要因素。证实了烟气温度偏低是导致小尺寸火灾实验中CO产率较真实火灾中偏低的重要原因,适当提高二次加热温度可以显著提高CO产率,但过高的二次加热温度又抑制CO的生成。
张政伟吕子安彭华李定凯徐旭常
关键词:火灾CO木材烟气毒性
火灾烟气毒性评价和预测技术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总结火灾烟气毒性的评价与预测技术,对火灾烟气毒性评价和预测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介绍火灾烟气毒性评价和预测技术在材料产烟毒性危险性评价和性能化评估中的应用现状;比较动物动态染毒与静态染毒法对材料毒性评价的影响;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烟气毒性评价与预测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表明,火灾烟气中各组分的毒性作用并非简单的加合协同作用,可能起拮抗作用,实际火灾中造成死亡的原因往往是亚致死效应使人丧失逃逸能力引起,现有的毒性数据与真实火灾烟气毒性及对人的作用均存在差别,因此,需通过采用火灾烟气毒性评价与预测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建立火灾中人员丧失逃逸能力的毒性指标和判据。
刘军军李风张智强兰彬
关键词:火灾烟气毒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